回覆列表
-
1 # 娓娓敘史
-
2 # 陽明新學
劉禪這個人,真正能作點主,還是在諸葛亮死後的事,也不是像《三國演義》中所說的昏庸不堪。
一、劉禪並不昏庸不堪、劉禪一生除了寵幸宦官黃皓外,在其他事情上沒有大的過錯,即沒有殺忠臣也沒有荒淫無度。那個皇帝沒有幾個寵幸之人,實際上劉禪也並沒有將軍國大事交給黃皓來管理,而是交給諸葛瞻來管理軍國大事。諸葛瞻這個人雖然有個厲害的老爹,但他本身能力太一般,文不成武不就。鄧艾區區一點兵馬就能將諸葛瞻幹掉,說明諸葛瞻等都是一幫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
二、諸葛亮死前沒有說話做主的權利在諸葛亮生前,蜀國事無鉅細,皆決於諸葛亮,當然這並不一定是好事。起碼劉禪沒有得到處理軍國大事的歷練。以至於後面蔣琬等人也學諸葛亮的套路做權臣,假如一開始諸葛亮就讓劉禪參與處理國家大事,我想劉禪也並不是那種傻子,學多了總能幹點事的。到了後期,劉禪還是隻得將權利委託給他人,結果所託非人。如果諸葛瞻能夠剿滅了鄧艾的偷襲,回師增援姜維,蜀國的滅亡估計又要推遲很多年。
三、諸葛亮死後蜀華人才不夠再說下關於蜀國的人才,在諸葛亮手上,蜀國真的沒有培養一批好的文臣武將。這個還真賴諸葛亮,到了後期,也就姜維一個能夠領軍對抗司馬晉朝的人物,還得不到朝廷的支援。
四、姜維在蜀國根基不夠,受到排擠姜維作為諸葛亮在戰場上收的徒弟,文韜武略也還算不錯。理想的安排是,他在蔣、費之後接任蜀國的軍政大權,奈何他本是降將,在蜀國根本就沒有任何根基。能力再大也會受到排擠,為了免禍,只得帶領五萬兵馬守邊帶種田,日子也不好過,根本就沒有能力插手蜀國朝廷之事,連劉禪投降了都不知道。這個應該只能是算姜維的情商不夠吧。
所以,劉禪並不是《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樣昏庸不堪,而是想有所作為,奈何國力、自身能力等等都註定了蜀國最先滅亡。
首先劉禪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沒什麼才能,將國家大事都委託諸葛亮辦理,他說“政由葛氏,祭則寡人。”而諸葛亮為報劉備知遇之恩,更是為蜀國殫精竭慮,流傳千古的《出師表》就出自這期間。自登基以後,先後有諸葛亮、蔣琬、姜維等人代理國家事務,自己從未認真國事,在眾多人才輔佐下,蜀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良好。 其次,公元264年,劉禪北遷洛陽,受封安樂公。而以疑心重著稱的司馬昭卻對劉禪處處戒備。司馬昭設宴招待劉禪,特命人演出蜀國技藝,睹物思情,面對司馬昭注視的眼神,劉禪只能暗自悲傷,強顏歡笑。司馬昭對旁人說,真是“阿斗”啊。宴後戲問劉禪“頗思蜀否?”劉禪答:“此間樂,不思蜀!“自此司馬昭不再戒備算計。劉禪靠韜晦之計,得以保身。可見劉嬋並不是人們流傳的一無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