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是中法跨國婚姻,她的兩個兒子給我提供了一個觀察和對比中西審美觀殊異的視窗樣本。
我的兒子現在12歲,正屬於熱衷於“追星”的年齡段。觀察他的同齡人群體,他們趨之若鶩的明星,有蔡徐坤、鹿晗、薛之謙等等,從外形而言,都屬於偏“娘”的外形風格。這無疑也影響了他們對“帥”的界定:比如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這些男孩子們對面板顏色的審美標準:越白越美。對象徵男性“力”和“美”的身形肌肉,反倒是根本不放在心上的。
而法國的小外甥就不同了,13歲,他們趨之若鶩的明星都是充滿“力”與“美”、在足球場上奔跑,充滿動感的足球明星,肌肉男。他們所熱衷的膚色是“古銅色”。他們所渴望擁有的身形:是高大健碩。
為何會出現如此差異呢?我從我幾個能想到的層面來闡釋一下。
第一、文化氛圍的差異。中國想來就有“重文輕武”之傳統,我們潛意識中習慣於把體力運動和腦力運動對立起來,總認為“四肢發達”難免就“頭腦簡單”。孔武有力、活力四射相對於聰明睿智,滿腹經綸,後者無疑是得到更多華人認同的特質。這種文化氛圍鼓勵了男孩子偏“文”、偏“靜”、偏“陰柔”方向的發展,而這樣的方向與男性“性”徵在某種程度上是背道而馳的。
第二、審美導向差異。現在西方民眾流行的審美文化是“自然未經雕琢”,返璞歸真的美:就是能呈現出健康、自然、Sunny、運動形象的美,比如從身體特徵而言:僅以膚色為例,白皙現在在西方不再被視為一種審美時尚,相反,古銅色的的面板顏色是最時尚的,後者往往與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多的戶外生活)、物質富裕指數(擁有更多的時間去度假)等聯絡在一起解讀。而中國則不然,主流審美奉行的還是“白皙”路線,活躍在時尚演藝圈的審美基本都是如此取向,這些精英的審美觀自然會影響到普羅大眾的審美觀。
第三、成長環境的差異,國外的小孩,從小學到初中,每天的家庭作業很少,基本下午3點就放學,學業上的寬鬆再加上完善的社群體育配套設施,使得孩子們可以有大把的時間停留在戶外強健體魄,這些易於培養男性氣質。但中國孩子相比就大不同了,中國尤其是城市孩子,更多是圈養式的:嬌生慣養,讀書學習主導,且家長根本捨不得早早放手,再加上中國家庭中的喪偶式育兒模式(媽媽主導,爸爸缺位),這些很容易導致男孩的“雄性氣質不足,雌性氣質有餘”的特質。
以上是我想到的幾點原因,除此之外,應該還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社會形態的變化:從放牧社會到農耕社會,再到規模化工業主導的現代社會、消費主導的後現代社會,也會導致性別模式的改變。這裡就不詳細展開了。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我的姐姐是中法跨國婚姻,她的兩個兒子給我提供了一個觀察和對比中西審美觀殊異的視窗樣本。
我的兒子現在12歲,正屬於熱衷於“追星”的年齡段。觀察他的同齡人群體,他們趨之若鶩的明星,有蔡徐坤、鹿晗、薛之謙等等,從外形而言,都屬於偏“娘”的外形風格。這無疑也影響了他們對“帥”的界定:比如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這些男孩子們對面板顏色的審美標準:越白越美。對象徵男性“力”和“美”的身形肌肉,反倒是根本不放在心上的。
而法國的小外甥就不同了,13歲,他們趨之若鶩的明星都是充滿“力”與“美”、在足球場上奔跑,充滿動感的足球明星,肌肉男。他們所熱衷的膚色是“古銅色”。他們所渴望擁有的身形:是高大健碩。
為何會出現如此差異呢?我從我幾個能想到的層面來闡釋一下。
第一、文化氛圍的差異。中國想來就有“重文輕武”之傳統,我們潛意識中習慣於把體力運動和腦力運動對立起來,總認為“四肢發達”難免就“頭腦簡單”。孔武有力、活力四射相對於聰明睿智,滿腹經綸,後者無疑是得到更多華人認同的特質。這種文化氛圍鼓勵了男孩子偏“文”、偏“靜”、偏“陰柔”方向的發展,而這樣的方向與男性“性”徵在某種程度上是背道而馳的。
第二、審美導向差異。現在西方民眾流行的審美文化是“自然未經雕琢”,返璞歸真的美:就是能呈現出健康、自然、Sunny、運動形象的美,比如從身體特徵而言:僅以膚色為例,白皙現在在西方不再被視為一種審美時尚,相反,古銅色的的面板顏色是最時尚的,後者往往與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多的戶外生活)、物質富裕指數(擁有更多的時間去度假)等聯絡在一起解讀。而中國則不然,主流審美奉行的還是“白皙”路線,活躍在時尚演藝圈的審美基本都是如此取向,這些精英的審美觀自然會影響到普羅大眾的審美觀。
第三、成長環境的差異,國外的小孩,從小學到初中,每天的家庭作業很少,基本下午3點就放學,學業上的寬鬆再加上完善的社群體育配套設施,使得孩子們可以有大把的時間停留在戶外強健體魄,這些易於培養男性氣質。但中國孩子相比就大不同了,中國尤其是城市孩子,更多是圈養式的:嬌生慣養,讀書學習主導,且家長根本捨不得早早放手,再加上中國家庭中的喪偶式育兒模式(媽媽主導,爸爸缺位),這些很容易導致男孩的“雄性氣質不足,雌性氣質有餘”的特質。
以上是我想到的幾點原因,除此之外,應該還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社會形態的變化:從放牧社會到農耕社會,再到規模化工業主導的現代社會、消費主導的後現代社會,也會導致性別模式的改變。這裡就不詳細展開了。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