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要追我啊啊啊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最早出自於《漢書·司馬遷傳》中的《報任少卿書》:僕之先人,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歷,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所畜,流俗之所輕也。假令僕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異?而世俗又不能與死節者次比,特以為智窮罪極,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樹立使然。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僕雖怯弱,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亦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僕之不得已乎?所以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世也……

      意思是:我的先人,沒有獲得剖符、丹書的功勞,(所謂剖符、丹書,是古代國君給立了大功的臣子的憑證。剖符,把竹符分作兩塊,君臣各執一塊,上面寫著同樣的誓言,表示永久信任;丹書,把誓詞用硃砂寫在鐵製的契券上。有這種東西的功臣,其子孫若犯罪,可獲赦免。)他們只是掌管文獻、史籍、天文、曆法一類的事情,近乎占卜、巫師之間的官,就像樂工、優伶一樣被畜養著而受到世俗的輕視。假如我伏法被處死,就像九牛身上失去一根毛,同螻蟻又有什麼兩樣呢?世俗之人是不會把我的死同死於節義的壯士相提並論的,只是認為我智慮窮盡、罪惡極大,自己無法解脫,而終於被殺罷了。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自己的建樹本來就被人輕視所造成的。人總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人卻死得比鴻毛還輕,這是因為他們死的意義不同啊。……我現在雖怯懦苟且地活著,但我也懂得死節與苟活的分別。為什麼自己甘心受辱呢?奴僕婢妾等人都能下決心自盡,而我為何又如此不得已呢?我這樣忍辱偷生,幽禁在汙泥濁壤中甘心忍受的原因,就是怕理想不能實現、庸碌無聞地終了一生,而文章著述不能流傳後世啊。

      評述:在司馬遷的人生抉擇中,他首先想到的是泰山,泰山早已深深地植根在了他的心中,伴隨了他的一生。是的,司馬遷早年對泰山的喜愛,再加上先父臨終的遺恨,使他對泰山的崇敬之情刻骨銘心。遭到李陵之禍後,他的痛苦心情無以復加,“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每想到這一屈辱,大汗就溼透了衣衫。但他卻不斷以“重於泰山”來激勵自己,忍辱負重,頑強地活下來,終於完成了著述大業。而他所著的《史記》,被稱作“無韻之《離騷》,”在中國史學、文學與文化精神史上永遠閃爍著光芒。今天,“重於泰山”已被作為崇高的境界引入人生哲學,這種不畏艱難和自強不息的可貴品質,始終在激勵著百折不撓、勇於創新的民族氣質,強化著凝重深沉、堅忍不拔的泰山精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自制南瓜玉米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