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融城金吾衛

    更正一下,中法戰爭,中國停戰是正確的。但是方式屈辱了些。

    被視為法國“不勝而勝”,清廷“不敗而敗”的戰爭結局,是不是真的完全就是清廷腐敗無能的傑作呢?

    被傳統史觀一直頌揚的“鎮南關大捷”固然是愛國軍民用鮮血和勇氣換來的難得的勝利,但是這場勝利並沒有轉變整個戰局。冷靜一點看的話,它只是一場暫時的區域性的軍事上的勝利。

    “暫時”是當時的清軍實力和士氣並不足以長期作戰,而法軍在慘敗之後雖然讓茹費理內閣倒臺,但是內閣好戰情緒不減反增,復仇之聲高漲,立馬透過增撥軍費議案;

    “區域性”是因為這場陸路勝利並無法改變海路上的困局,劉銘傳雖然擊退了法軍的登陸,但是法軍海軍旋即攻佔澎湖封鎖臺灣,劉銘傳急電清廷中樞,“若無接濟,束手待斃”;

    “軍事上”是因為當時清廷的國際環境十分惡劣,日本趁人之危發動“甲申事變”,沙俄因為伊犁談判的失敗耿耿於懷。從全域性上說,這場勝利的意義不應被過分誇大。

    因此,“乘勝即收”的決策並非完全賣國的行為。何況和清廷其他的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相比,中法新約沒有任何割地賠款,已經是難得的進步了,何必苛求古人?難道要當時世界五強之一法國賠款給中國不成?

    至於丟失了藩屬國越南的責任,實際上這是個毫無意義的問題。稍稍熟悉越南歷史的人都知道,早在中法戰爭之前,越南實際上已經自願放棄了對中國的附屬地位,越南君臣早已不把中國當作宗主國了。當法華人希望越南人把清廷賜給越南王的玉璽保留時,越南君臣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這個建議,並親手銷燬了玉璽。

    而在中法戰爭中,更多的時候是法越聯軍和清軍交手,而不是清越聯軍抗擊法軍……很遺憾地說,越南的心已經不再歸屬於中國,那麼把越南要回來有什麼意義呢?何況,清軍有能力要回來嗎?

    換一個角度的話,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清軍戰士固然是值得讚揚的,左宗棠、劉銘傳和馮子材等愛國將領也值得讚揚,但是這不等於主和的李鴻章或者曾紀澤就應該捱罵。

    在巴黎孤軍奮戰,周旋於法國媒體政要之間,全力以赴阻止戰爭爆發和維護中國利益的駐法公使、中國晚清最出色的天才外交家曾紀澤是否值得肯定?在國內外巨大壓力下統籌全域性,壓制日本,警戒俄國,極富遠見,力主放棄越南、集中精力建設海軍、對付日本保衛北韓的李鴻章是否也應該得到一定程度的肯定呢?

    一場區域性的暫時的軍事上的勝利是無法改變中國的命運的。在沒有類似於明治維新那樣根本性變革的前提下,這場勝利無法改變中國的歷史。沒有藉此機會變法自強,依舊繼續著國內政治的內訌,更多的人因為一場小勝就沾沾自喜目中無人,這恰恰已經埋下了10年後甲午戰爭慘敗的禍根。

    紀念這場戰爭的價值在於反省和牢記戰爭帶給我們的教訓,而不是簡單地去讚揚或者批評某些人,或者追究戰爭的責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在餐廳抽菸或大聲說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