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曉妤2020

    對於一個高中孩子,還沒有成年,不太具有獨立思考及做出正確決定的孩子來說,報喜不報憂顯然存在很大隱患。前陣子有個新聞說的是深圳一對母女在巴厘島旅行,女兒在孤島被侵犯,第一時間沒有選擇告訴父母,而是告訴了男朋友,然後男朋友輾轉聯絡到她的爸爸,爸爸再告訴媽媽的。這事說明孩子對父母不夠信任,親子溝通存在問題,當然這也是中國目前很多親子關係存在的問題,父母總是高高在上,與孩子不能平等的溝通交流,導致孩子很多事情是“報喜不報憂”的,孩子出了什麼事,父母竟然是從別人口中知曉的,在我看來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好在,現在很多父母也越來越意識到父母需要與孩子從小就要做到平等的溝通交流。在七田真的情商教育裡就說到,要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來對待。他不是你的附屬物,不要試圖掌控他的一切,應當把孩子當做一個具有優秀人格的人來對待。對一個高中的孩子來說,良好的親子關係我想是時而有如朋友一樣親密無間,時而有如導師一樣指引困惑,時而有如靠山一樣支撐依靠。

    對於你的孩子能告訴你老師說的這些話,說明你們的關係還是很好的,所以我覺得你應該告訴他,在他還沒有足夠能力應對遇到的問題時,父母就是你最強有力的支撐,父母會無條件的幫助你,讓他信任你,報喜不報憂這個事情就忘記吧~

  • 2 # 涼夏和暖冬

    作為一名老師,遇到這樣的問題,我的習慣是:憂喜一起反饋給家長,這樣家長才能更清楚全面的瞭解到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針對有一些老師不方便出面的問題,我也會側面的給家長們一些個人建議以方便他們和孩子交流。

    但是,我在和家長反饋學生情況時,會先反饋學生好的一面,再反饋學生出現的問題。

    為什麼要先說優點再說缺點,我是出於以下幾點考慮:

    1.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作為老師要先認可他們的獨特性,並且認可,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會讓教師的包容心更強,這也是從側面對自己教學的一種認同。

    2.在教學過程中我也遇到過心裡很敏感的學生家長,只要老師稍微提到孩子某一點表現欠佳,他們的臉色會立刻難看,甚至有些家長會懷疑老師是不是故意在針對自己的孩子。採用欲抑先揚的表達方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讓家長在接受孩子缺點時心理上會好受一點。這樣也可以避免家長回家後過度的批評懲罰孩子。

    3. 這一點是從孩子的角度考慮。每一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優點,老師應該客觀的看待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優缺點,不能只盯著他們的缺點而不發現他們的優點。如果,老師只強調缺點,時間久了老師,家長包括學生自己都會忽略他們自己的優點,從而降低學習積極性,有些甚至會厭惡學習。如果,老師只強調孩子的優點,時間長了,孩子,家長都忽略他們的缺點,這就會放任一些不良習慣任性的發展不利於孩子今後的發展。比如有些孩子會盲目的自信!

    優點,缺點是一對共生體,同時存在。所以,我認為教師在反饋學生情況時都要以實際情況反饋給家長,家長,老師都要理性的看待孩子學習的實際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女孩送我她用過的髮夾,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