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珈珈爸爸聊育兒
-
2 # haohao愛你寶貝
語言開發肯定越早越好,和孩子溝通就不靠哼唧,不靠哭。但是個人認為語言就是語言,為什麼是需要智力?說話晚就是智力低?那倒不一定,有些寶寶運動神經發育快有些語言發育快。如果你說的是兩歲開始聽故事,看圖說話,我認為也不用太在意吧,畢竟以後讀書十多年,也無需早這一兩年。目前來看,高考定人生,也還早啊。難道,早期會的以後就會?傷仲永。。總之,任何教育方式都有利有弊。你做任何一種教育方式,就要知道大體上如此教育的結局是什麼?弊端是什麼,優點是什麼?結合自己家寶寶,自己家情況。個人認為最好有一人從小專門負責寶寶。才知根根底底,才知寶寶脾性,才能更好根據寶寶調節教育。我說的專人,是認真的。不是那種,只管寶寶吃睡,不管思維的。
為何說語言智力開發越早越好
一個出生時只會啼哭的新生兒,在短短兩三年內便能學會母語,可見語言作為一種智力與潛能,越早開發越好。胎教甚至主張在懷孕5個月胎兒聽覺出現時就與胎兒說話,呼喚他的名字。而早期教育專家也建議從寶寶出生第1天起,就將語言交流融合於生活照料中,如餵奶時講“寶寶餓了,要吃奶了”,洗澡時講“這是寶寶的手、腿、身體……”雖然這似乎是“對牛彈琴”,但卻有重要的潛在作用。
與3~5個月寶寶“交談”時讓他做出口部模仿及出聲反應。8~9個月開始咿呀學語時,成人要做出積極的迴應,如當寶寶指著玩具發聲時,父母就可說:“寶寶要花皮球玩!”用語言說出他的需要。1歲時,要不斷鼓勵他說出單詞、電報式詞語,並逐漸要求說出簡單句、複雜句直到完整語句。
嬰兒期是口語發展的關鍵期,從單詞句(15~20個月)到雙詞句(18~24個月),再到簡單句及語法掌握(2~3歲)的語言發展過程,寶寶一刻也離不開成人的引導,因為在沒有語聲的環境裡絕不可能發展語言智力。
怎樣對寶寶進行語言智力開發
平時家長要協助寶寶開發更敏銳的聽力,在寶寶醒著的時候,媽媽要用緩慢、柔和的語調對他說話,比如,“乖寶寶,你醒啦?餓不餓?”“寶寶,我是媽媽,媽媽喜歡你!你要快快長大”等。家長也可以適當模仿寶寶那些無意義的發音,如“啊、嘟嘟、BɑBɑ”,這樣寶寶聽到有聲音反饋會高興地“咿咿呀呀”起來,對他多開口發音是很有益的練習。
另外,父母可以對著寶寶兩邊的耳朵說話,讓他感覺到聲音從不同的方向傳來。或者在餵奶、摟抱或陪寶寶入睡時,對他哼唱搖籃曲或播放輕柔的音樂。注意不要給寶寶聽很多不同的曲子,一段樂曲一天中可以反覆放幾次,每次十幾分鍾,過幾周後換另一段曲子。
父母也可以利用手搖鈴、鈴鐺或擠後發出聲音的玩具,讓寶寶借聲音和觸控來體驗世界。為確保寶寶聽覺的正常發育,應儘量避免強烈的聲音刺激,但也不必過於謹慎,以防降低寶寶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