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談臨朐

    我是這樣認為的,如網路用詞,“吼的住”,用的人多了慢慢就都習慣性表達了。再入外來詞,“因特網”,也是用的人多了,慢慢就成了自己的詞。

  • 2 # 映滿山紅

    不是,開始是一個人這樣說,透過實踐覺得切合需要,表達形象,方便、好記,發展成一群人,在發展成一片人,比如當初甲骨文是一個人創造出來的,然後,大家覺得簡單、好用,才用的。在慢慢發展修改。

  • 3 # 月亮城主

    語言這東西是人類交流的工具,人類若無語言交流,恐怕也形成不了文明,在遠古部族時代,人類普遍沒有豐富的語言,僅有的詞彙大多是和狩獵有密切關係的,後來部族變成了國家,國家之間透過貿易·戰爭發生了聯絡,透過這兩種方法不同國家的人開始從外部吸收詞彙來充實自己的語言,而最先吸收新詞彙的就是在邊境之地經商的商人和國家統治階層,然後商人和統治階層再將新詞彙傳播給國內的其他人,所以最初商人和統治階層是新詞彙的主要傳播者,再後來宗教興起,宗教人士也成了新詞彙的傳播者。

    拿中國來說吧,中國南北朝時期很多遊牧民族在中國北方建立了統治,漢族不可避免的從這些遊牧民族統治者那裡吸收了很多詞彙,當然這些遊牧民族他們自身並沒有十分豐富的語言詞彙,所以他們為了統治漢族不得不大量吸收漢族語言文化,學得多了最終也變成了漢族。而透過絲綢之路的經商和文化交流,東西方國家也交流了很多新詞彙,比如佛教就是順著絲綢之路傳來的,現在的漢語裡融入了大量佛教詞彙,而最先在中國內部傳播這些詞彙的,就是玄奘法師一類的宗教人物。

    到了晚清時期,東亞地區開始向現代文明社會轉變,突如其來的現代文明帶來了大量新事物,中國和日本分別用漢字詞語給這些新事物命了名,然後中國和日本又分別從對方學到了很多新名詞,特別是中國在近代引入了大量和制詞語,而這時候的新詞彙傳播者毫無疑問就是那些翻譯家,翻譯家對每個國家語言的發展都有巨大的影響,像德國,有一半的書籍都是翻譯來的,那麼翻譯家對德語發展的影響更是巨大。

    而隨著當代網際網路的興起,網路用語開始影響語言的發展,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創造出一個流行網路詞,而成千上萬人可以直接透過網路學習到這個網路詞並有一定可能在生活中使用它。

    所以最後可以得出結論,最先傳播新詞彙的是商人/統治階層/宗教人士/翻譯家/網友,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掌握著他們掌握著更加強大的傳播媒介!這些傳播媒介分別是商品/權利/宗教/書籍/網際網路,透過這些先進的傳播媒介這幾類人可以更多的影響語言的發展。

    當然以上是從國家社會層次分析的,如果是小範圍的區域裡,比如一個村子裡語言的發展和村裡那些能說會道的人也密不可分,這些能說會道的人走街串巷,在不經意間主導著村裡的流行用語,只是這些人往往文化水平不高,他們口中的流行詞語往往看起來比較粗俗而已,不過這些詞語雖然看起來比較粗俗,但卻可以真實的表達人的感情,所以很多農村粗俗用語都成了文學家的最愛,因為文學家用這些詞語可以將真實的生活躍然紙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一個初二學生,怎樣才能讓女生對我產生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