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胖姐的小日子
-
2 # 餘生若榴
第一次聽聞題主所說的花葬、樹葬,看完題主的說明後,第一感覺還挺新穎的概念,推廣起來應該也還不錯。
又細細想來,土葬,入族冢似乎已經成為了古老中華民族的傳統,隨著現在火葬的推行,似乎土葬已經開始淡化,但傳統的思想還是深入人心,死者為大,莊重的、肅穆的事情上,華人是很難去嘗試新鮮事物的,特別是有老一輩在世的時候。
題主想法的出發點還是挺好的,支援!
-
3 # 我本農夫
第一,我個人觀點:贊成這個做法也支援這個做法的
第二,花葬、樹葬、水葬、海葬還有火葬興起的大背景。這些慢慢推行並且被人接受的各種殯葬方式確實體現了我們整體素質的提高,也是移風易俗,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之一
這些殯葬方式並非起源於現在,更非當代人發明,有的借鑑於異邦,有的區域性地區流傳。但這些殯葬方式被逐步推廣應該在改革開放後,甚至有的還是近幾年間才有的。
根源在於,我們國家土地資源有限,儘量減少土地,尤其是耕地的浪費;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殯葬,文明祭祀的需要;環保的需要;墓地太貴,真的死不起。
其實,我個人不敢完全苟同。首先,佔用耕地一說,中國從可考證的古墓至今也有最少3000多年曆史吧,那這3000多年積累的墳墓該有多少?其實,墳墓也是有年限的,時間久了也就沒有了,沒聽說墳地影響了糧食產量。
其次,環保觀點我更不同意。首先人火化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汙染,從燃料(有的用電,那電主要也是燒煤來的,還是汙染),到燃燒之後的氣體,都是汙染。反而埋入地下,經過若干年化為塵土才真的沒有汙染。
第三,現實情況。既要推廣新的殯葬方式,倡導移風易俗,也要尊重現實,不可一刀切,不可野蠻推廣。中國的殯葬風俗已經流傳幾千年,無論是哪裡,殯葬都是當地最重要的風俗之一。
有些年紀大點的老人,一些相對閉塞地區的人對這些新的殯葬方式一時還接受不了,甚至還是牴觸的,這是現實情況,我們要理解,要耐心的做宣傳,逐步的推行。
這就好比移動支付好,那是不是就不發行紙幣了呢?顯然不是,畢竟還有不會用手機的人(當然還有其他原因);再比如高鐵很快,很舒適,是不是一夜之間就停了所有普通列車呢?;還比如,手機那麼方便,固定電話是不是也要取消呢?
所以,我理解不代表所有人理解,我支援不代表所有人支援。工作要耐心細緻的做,移風易俗也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把好事辦成了壞事。
-
4 # 掙小米
支援花葬或樹葬。現在鄉下到處都是水泥做的墳頭,一個人出去都慎得慌,如果種花或者種樹,哪應是一種別樣的風景,寧靜而美麗!
人死後,都火化,家屬買棵樹,把樹種在比較荒涼的大山裡,把骨灰埋在樹下,如果樹死了,在原處再種,直到種活為止。以後每年清明節、忌日等時候就去祭拜,把燒香燒紙的祭拜方式改為給樹澆水施肥!給後輩兒孫留下一片青山綠水,而不是荒涼的墳墓建築物!
回覆列表
人只有活著才有意義,死了還知道什麼,哪裡還在乎怎麼葬,生好好的活,死了就隨意吧!我曾經這樣想過,如果有一天我走了,把我有用的器官捐給有需要的人,把我的骨灰撒入大海,因為我好喜歡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