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哨兵小虎
-
2 # 農民工歪說歷史
准尉這個軍銜在世界各國是不一樣的,比如美帝,美帝的准尉分為五級,雖然享受軍官待遇、卻不算真正意義上的軍官,主要授予軍隊的一些專業技術人員。再如北韓,准尉曾經是北韓軍隊中士官的最高等級,雖然叫尉、卻不是軍官,後來北韓索性直接把准尉改為特務上士、以明確其士官身份。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國家把准尉設定為了軍校學員畢業後至擔任正式軍官期間的臨時軍銜,等等等等。總之,准尉到底算軍官還是士官,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筆“糊塗賬”。
其他國家我們就不去多說了,單說中國。在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軍銜體系內,沒有準尉這一級,軍官的最低軍銜是少尉,對應排職。這裡有必要說一下,目前中國沒有副排職幹部。一些俗稱的“副排長”或者代理排長,實際上都是由士官充任的,他們並不具備軍官身份。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的確曾經有過准尉這一級軍銜,但只在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六五年期間出現過,一九八八年恢復實行軍銜制時便沒有再恢復了。
一九五五年為何要設定准尉軍銜一九五五年,從槍林彈雨裡走來的“土八路”正式邁入了正規化程序,中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第一次實行軍銜制。在新編制的軍銜條例中,少尉被定為了軍官的最低編制軍銜,對應排職幹部。可問題也隨之而來,彼時部隊裡的十萬餘副排職幹部該如何授銜成了大問題。
自抗日戰爭期間開始,緊接著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八路軍、解放軍一直處於戰爭狀態,根本沒有什麼軍校教育、甚至連早些年戰士“提幹”需要進的教導隊都沒有普遍設定。那麼,彼時的士兵怎樣“提幹”呢?任命你為副排長就算正式“提幹”了。一場解放戰爭下來,部隊中出現了十萬餘副排職幹部。這些“副排長”們的職務都是槍林彈雨裡拿鮮血拼出來的,總不能讓他們再回過頭去當士兵吧?於是,彼時總政、總幹在經過軍委同意之後,於少尉軍銜之下又增設了一級准尉軍銜,主要就是授予這十萬餘副排職幹部。雖然都是“光板一道槓”,但一九五五年的准尉和現在的生長幹部學員卻不是一回事,他們都是有正式職務和級別的。
▲1955式陸軍准尉軍銜
雖然軍銜問題解決了,但身份問題又隨之而來了。正式頒佈的軍銜條例已經明確,少尉是軍官的最低編制軍銜。那麼,准尉到底算軍官還是算是士兵?最後,相關部門給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准尉不算軍官、但屬於幹部身份。什麼意思呢?准尉可以直接晉升少尉,不需要走士兵“提幹”的程式;准尉退役參照軍隊幹部相關規定、實行轉業安置,不參照士兵相關規定安排退伍復員。簡單說就是沒有軍官的名分、但參照軍官進行管理,因此准尉便有了“後備軍官”的說法。在這一點上,一九五五年的准尉和現在的生長幹部學員其實還是有不少相似之處的。
一九八八年為何不再設定准尉軍銜一九六五年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取消軍銜制之後、尤其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大裁軍”之後,部隊的編制也進行了大規模調整,許多原來的副排級職務都改為了由志願兵(即現在的士官)擔任。加之五十年代的不少准尉要麼晉升了、要麼轉業了,到一九八八年全面恢復實行軍銜制時,部隊裡其實已經沒有多少由軍官擔任的副排級職務了,因此也就沒有必要再設定准尉這一軍銜了。
▲1988式志願兵軍銜
生長幹部學員不是准尉因為一九五五年的准尉軍銜和現在的生長幹部學員軍銜除了材質之外、幾乎一模一樣,所以很多人想當然地把生長幹部學員的軍銜理解為了准尉軍銜。其實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早在一九五五年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時就已經有了類似現在生長幹部學員的編制了,只不過彼時使用的軍銜是和八八式軍銜幾乎一樣的“光板”。
雖然准尉與生長幹部學員之間存在許多相似之處,但有二者之間還是存在很大差別的。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准尉屬於部隊的正式幹部、是有正式職務和級別的。但生長幹部學員不同,他們只是軍校的學員,沒有正式職務、級別。這個很好理解,都是“光板一道槓”,但一部分生長幹部學員正式進入部隊以後被授予了中尉軍銜、有的卻只是少尉軍銜。當然,也有直接被授予上尉、甚至少校軍銜的,主要是軍校的碩士和博士畢業生。換言之,生長幹部學員的職務和級別待定,而准尉的職務和級別卻是明確的。生長幹部學員可以直接“跳”到中尉、上尉甚至少校軍銜,但除了特殊情況之外、准尉的晉升只能由少尉開始一步一步來。
在軍隊幹部高學歷化的今天,准尉軍銜早已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現而今,在部隊裡連少尉排長都已經相對比較少見了,就更別說是准尉了。當然,美帝的准尉依然存在,但他們的准尉軍銜與中國一九五五年設定的准尉軍銜根本不是一回事。
-
3 # 路過man
前幾天我們父子仨在父親家看『1958年823炮擊金門島紀錄片』時,父親破天荒一改嚴肅寡語作風,說他在1962年某月以某師某團直屬指揮連偵察兵身份被選派到福建前沿參觀學習,同行有其他各部隊選派的士兵代表,親眼目睹了單號炮擊金門島的震撼,而他與他的戰友們觀摩了校正諸元,觀察等操作。
那天看到父親興致勃勃的樣子,我們迎合著引導父親的美好回憶。他把他的服役經歷娓娓道來:
父親1961年在家庭極力反對下,獨自跑去參軍,在海南新兵訓練後被分配到炮團當偵察兵,區別與陸軍偵察兵,他說這是技術兵種,主要負責觀察、校正、潛伏敵方前沿陣地計算座標、傳輸我方炮群射擊。因此才有了選派福建前沿參觀學習的殊榮。1963年被選送到當時的『桂林陸軍指揮學校』進修炮科,為期兩年。1965年畢業分配回炮團直屬指揮連任偵察排長,被授銜准尉,服役於惠州。我們也因此知道這個只有蘇聯時期特有的軍銜『准尉』,那是我父親最張揚青春的年代,他沒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撤銷此軍銜,在他心中軍銜不重要,重要的事與他的戰友一起訓練、一起生活的日子。至今,他和他的戰友們每年多次聚會,成了最重視的事情,他說每年總有消失的戰友,所以格外珍惜每次聚會。
向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致敬!!!
-
4 # 李厚何
准尉(warrant officer)最初是中世紀“瑞士方陣”中管理每個小方陣士官的名稱,這些士官負責一整個方陣平時的訓練、管理,和戰時的佈陣、陣型轉換,需要過硬的素質和良好的管理能力,還需要和軍官(當時基本上都是貴族)、士兵(通常是和士官沾親帶故的職業僱傭兵)都保持良好的關係和溝通,因此准尉是標準的“兵頭將尾”,非常不好當,高階准尉的待遇不亞於高階軍官,且任職時間往往比軍官還要長。但准尉通常只熟悉自己眼皮底下這點專業和業務,而且熬到資深准尉歲數也很大了,加上畢竟是從士兵、士官裡提上來的,也很難再往上提拔。等到近代軍官制度成熟,軍官不能直接從士兵中提拔,而要走一道軍校培訓的程式,准尉的歲數太大,自己通常不願、上級也不太喜歡將他們再送入軍校“回爐”,寧願將准尉劃分成許多級別,讓他們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自成體系,因此准尉升軍官,通常比普通士兵都罕見得多。
准尉的地位各國不同。
在西歐系軍隊,如英國陸軍、法軍,准尉是高階士官,從中低階士官中提拔,准尉再往上就是軍官,准尉和軍官之間不能“直通”,准尉的軍銜標誌和士官在一個體系內;
在“東方型軍隊”,如俄軍,45年以前的德軍,准尉是最低等級的尉官,通常要麼是士官資深需要提拔,本人卻又因為文化之類的原因不便提升為中尉(大多數“東方型軍隊”沒有或實際上等於沒有少尉),要麼是剛畢業的軍校“菜鳥”,授予准尉以符合其身份。這類准尉被視為最低階的軍官,其軍銜標誌和尉官在一個體系內。英系海軍及其模仿者,也曾長期設立過這類准尉。這類准尉如果需要,是有可能繼續升級,成為真正的軍官的。
美國的准尉體制最初和英國相似,但很快發現這樣做不利於留住軍中基層骨幹,於是將准尉從士官中剝離,專門設立為一個單獨的系列,即設立一級、二級、三級……許多等級的准尉,低階准尉攢夠資歷和功勞會升為高一級的准尉,不出意外的話一輩子就在准尉行列裡慢慢爬升。
中國55年設立的軍銜原本沒有“准尉”一級,但當時因為長期戰爭,軍隊裡有數以十萬計資格很老、軍齡很長,但文化和能力都不足以勝任軍官,又難以統統轉業安置的司務長、“八大員”之類,因為當時中國的士官其實和士兵一樣都是在義務兵體系內,而讓他們都升格為軍官,國家財政壓力又太大,因此暫設了一個“尉官牌沒有星”的准尉軍銜作為過渡,隨著這些特殊人員逐漸得到妥善消化,本就不在編制內的准尉自然也就沒必要繼續設定了。87年重新設立的軍銜,首次設立了專業的士官階層,應對越來越多的志願兵,准尉的職能被高階士官所替代,自然更不必再多此一舉。
-
5 # 度度狼gg
其實二戰時期日軍對準尉軍銜的分類最為直觀,它被單拉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階級”,即士官、準士官、下士官三級中的“準士官”一級,而日語中士官就是“軍官”,所以准尉就是“準軍官”或者稱為“預備軍官”的意思,介乎于軍官和軍士(避免混淆暫不寫作士官)之間的一檔特殊軍階。
正因為準尉還不是正兒八經的軍官,所以它甚至不可以當小隊長和聯隊旗手,那也必須是少尉軍官的軍職(戰時代理不計),而只能擔任小隊副或者中隊裡面的司務長等職務,這個界限還是非常清晰的。日軍的准尉服役年齡上限為40歲,而正式少尉軍官是45歲,並且掛上准尉軍銜以後,軍旅仕途也就基本到頭了,它是軍士晉升的最高級別,非特殊情況不可能再晉升少尉。
准尉軍銜在二戰時期各國軍隊中的設定非常普遍,從侵華日軍到中國軍隊,乃至於歐洲軍隊,蘇聯電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裡面率領一群女兵的那位大哥,軍銜就是准尉。而從他的年齡就基本可以看出,准尉與正規軍官的不同,眾所周知,軍官學校畢業生授予中尉或者少尉軍銜時,也就是剛剛畢業的20多歲。
因為“准尉”並非軍官學校的科班出身,而通常是在軍士中提拔起來的預備軍官,屬於職業士兵和職業軍官兩者之間的臨界點,一個士兵熬到老兵才有可能被提拔為軍士,而一名軍士還得表現優異才能被提拔為準尉,如此熬來熬去,許多准尉都已經是鬍子拉碴了,實際年齡反而經常超過少尉軍官。
“准尉”軍銜起源於沙皇俄國,1649年沙俄軍隊首次稱旗手為準尉,然後於1712年正式設立了准尉軍銜,作為步兵和騎兵中的最低軍官軍銜。隨著這一軍銜在各國軍隊中的普遍設立,其級別、地位和含義也不盡相同,粗略分起來大概有三種情況,第一種也是比較主流的,就是前述日軍的准尉設定:列為軍官與軍士之間的一個非官非士的獨立等級。
當然也有第二種情況,就是列入軍官行列的尉官最低檔,以及第三種情況:軍士當中的最高檔,如果是第二種情況,則准尉軍官還有繼續上升的空間,而如果是第三種情況也表示軍階到頭了。正是由於各國軍隊對準尉賦予的含義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論,綜合起來看,准尉不是正式軍官的“地位設定”仍然是主流。
受蘇式軍銜體系的影響,我軍在1955年授銜時雖然沒有正式寫入條令,但卻事實授予了“准尉”軍銜,對其地位的設定為:算幹部但不算軍官,在軍隊內部稱之為“預備軍官”,那麼實際上,也是前述的第一種情況。在軍事院校還沒有形成體系,在軍士層級還不健全的時代,准尉銜級承擔了軍官與士兵之間補充角色:職務也是副排長或者用來提拔資深技術軍士。
因為在當時的軍銜設定中,尉官有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四檔,但是部隊中有十餘萬副排職幹部沒有合適的軍銜授予,所以最終暫設了准尉銜,據統計最後授予者多達11萬名。同時在軍士(士官)一檔上,僅設定了上士、中士和下士三級,按現代軍隊的需求來看,顯然是不健全的。
但是在1988年的第二次授銜中,我軍在下士、中士和上士這原有的三級軍士之上,增設了“軍士長”和“專業軍士”兩檔,這也符合當時世界軍隊的潮流。按規定,軍士長軍銜的授予要經過軍隊院校的一定培訓,然後任命為基層行政職務,也授予專業技術領導職務的士兵(軍士長後面增設到四級,已經比較完善),這其實就涵蓋了原來“准尉”的所有軍務,因此准尉軍銜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第二次授銜本著和平時期從簡的原則,在高階軍銜中取消了元帥、大將的設定,而在低階軍銜中,則取消了大尉和准尉的設定,形成上尉、中尉、少尉、各級軍士長、三級士官的結構,是比較符合我軍實際的,至此,准尉軍銜就在我軍的軍銜體系中消失了。
-
6 # 金億桶
准尉是一些國家軍隊軍人的職銜,地位介於軍官與士官之間,經上級選拔推薦、軍官候補教育合格後可晉升為少尉。在某些國家的軍隊制度中,准尉是士官晉升的最高官階;在一些國家的軍制中,獨立成一階級;尚未被授階成為少尉的軍校畢業生,也掛准尉階級見習。
第一,1988年,大多數准尉都已退伍。我軍初期為什麼會出現11萬之多的准尉?那是因為當時正處於革命戰爭年代,很多有戰功的士兵都被提拔為準尉,但由於自身條件限制,他們又不能真正走上軍官之路,所以就只能在准尉的崗位上徘徊。一直到1988年,還在服役的准尉就沒剩多少了,所以取消了准尉軍銜。第二,軍士長軍銜的出現導致准尉軍銜被取消。1988年以後,我軍逐漸推行軍士長軍銜,而軍士長軍銜又明顯優於准尉軍銜,比准尉軍銜更利於部隊的整體配置,所以就將准尉軍校取消,逐漸推行新的軍士長軍銜。 第三,准尉軍銜很難定位。正如前面所講,准尉算幹部,但又不算軍官,這就是的准尉處於一種比較尷尬的局面,算幹部但又不算軍官,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軍銜?正因為準尉軍銜很難定位,所以准尉被取消也在情理之中了。
-
7 # 跪射俑
現在我軍的尉官分為少尉、中尉、上尉三檔。實際上在我軍初期,尉官一共分為五檔,另外兩檔是大尉和准尉。
大尉軍銜是尉官的最高軍銜,一般授予副團長、營長、副營長和連長四個職務。1988年,大尉軍銜被取消,一來是因為當時我軍效仿的是蘇聯軍銜制度,所以就取消了一批帶有濃厚蘇聯風格的軍銜,二來是為了激勵年輕尉官成長,提高部隊的整體活力。
跟大尉軍銜一樣,准尉軍銜也被取消了。那麼,准尉軍銜又是一種什麼樣的軍銜呢?在我軍,准尉算幹部,但不算軍官,為副排級人員,掛一槓無星肩章(類似於軍校學員的肩章),五六十年代由准尉擔任的工作通常由少尉擔任。
實際上,我軍歷史上曾擁有11萬准尉,然而在1988年,准尉軍銜卻被取消了,其中原因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讓我來告訴大家。
第一,1988年,大多數准尉都已退伍。我軍初期為什麼會出現11萬之多的准尉?那是因為當時正處於革命戰爭年代,很多有戰功的士兵都被提拔為準尉,但由於自身條件限制,他們又不能真正走上軍官之路,所以就只能在准尉的崗位上徘徊。一直到1988年,還在服役的准尉就沒剩多少了,所以取消了准尉軍銜。
第二,軍士長軍銜的出現導致准尉軍銜被取消。1988年以後,我軍逐漸推行軍士長軍銜,而軍士長軍銜又明顯優於准尉軍銜,比准尉軍銜更利於部隊的整體配置,所以就將准尉軍校取消,逐漸推行新的軍士長軍銜。
第三,准尉軍銜很難定位。正如前面所講,准尉算幹部,但又不算軍官,這就是的准尉處於一種比較尷尬的局面,算幹部但又不算軍官,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軍銜?正因為準尉軍銜很難定位,所以准尉被取消也在情理之中了。
-
8 # 魯陽揮戈
准尉授予副排職幹部,即副排長的。後來副排長一職被精簡了,因而准尉一銜也就取消了。以後雖又在個別軍種沒置副排長,卻明確由士兵擔任,不再是幹部職務。
-
9 # 熱血陣營
革命戰爭年代,我軍沒有設立軍銜制。1955年,我軍開始推行軍銜制。在我軍初期的軍銜制度中,一共分為帥、將、校、尉四銜。今天,我們主要來聊聊尉官軍銜。
多少有些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我軍的尉官分為少尉、中尉、上尉三檔。實際上在我軍初期,尉官一共分為五檔,另外兩檔是大尉和准尉。
第一,1988年,大多數准尉都已退伍。我軍初期為什麼會出現11萬之多的准尉?那是因為當時正處於革命戰爭年代,很多有戰功的士兵都被提拔為準尉,但由於自身條件限制,他們又不能真正走上軍官之路,所以就只能在准尉的崗位上徘徊。一直到1988年,還在服役的准尉就沒剩多少了,所以取消了准尉軍銜。
回覆列表
比如印度將准尉列為專業軍士,分為三級。
南韓將准尉列入尉官等級,為最低階軍官。
美國將准尉列為非官非兵的獨立一級,並分為五級。
二、中國准尉。中國准尉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尷尬的等級。因為根據1955年通過的《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准尉並不屬於軍官軍銜。
而當時的軍銜與職務對應關係幾乎為一銜對應兩職:
上尉:對應連長和副連長;
中尉:對應副連長和排長。
而當時的“准尉”,屬於臨時軍銜,是專門為了安置那些原屬於軍士崗位的副排級職務人員。比如司令部的文書、文化教員、收發員等,以及一些擔任副排級職務的優秀班長等。
所以呢,准尉在當時嚴格的說是屬於現役預備軍官,而在其身份認同上,也是按照幹部身份享受相關待遇的,同時在軍內也是按照軍官的身份予以認同的。這點從三個方面可以看出來:
1、國家制定的24級幹部待遇表
(士兵下士和中士軍裝,為外扣式釦子)
(准尉的軍官身份和幹部身份↑)
三、為什麼取消了准尉軍銜?①第一次軍銜制
第一次軍銜制自1955年起執行到1965年取消,在第一次軍銜制時,並沒有取消准尉軍銜,授予該軍銜的人數,從1955年的11萬,一直到1965年取消時的不足1000人。
②第二次軍銜制
第二次軍銜自1988年9月開始,設計上為了與國際接軌,兼顧蘇聯和美式軍銜,同時結合本國國情,軍銜設計為三等11級,取消了元帥級別和大尉軍銜,後來又取消了一級上將軍銜。
四、准尉和學員的區別。
(注意看幹部學員的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