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甜豌豆讀書筆記
-
2 # 森林鹿
帖木只泥塔兒忽臺乞鄰禿阿抽斡抽兀魯思亦兒堅都裡顏札撒剌周阿寅圖兒你刊豁那兀侖必禿兀侖與下恢突兒主訥帖裡溫撒剌因哈兒班只兒瓦阿納忽剌安帖兒格兀都兒泰亦赤兀斡難訥額兒吉迭額列忽林剌都周納闌升格額速塔兒合罷
這真的不是我隨手敲出來一段亂碼,是一本奇書《元朝秘史》的原文。原書有翻譯,上面那段文字大意如下:
塔兒忽臺乞鄰禿(這是部落名或人名)將鐵木真拿了,在他的百姓內傳觀,教(鐵木真)在每營裡住一宿。正如此行時,在四月十六日那天,泰亦赤兀(部落名)人在斡難河岸上做宴會,日頭落時才散。
《元朝秘史》又名《蒙古秘史》,是13世紀蒙古國官修的史書,原文是畏兀兒體蒙古文,早散佚了。明初,翰林譯員出於教學蒙古語的需要,用漢字音寫蒙古語原文,逐詞傍注漢譯,並分段作了節譯,收入《永樂大典》流傳下來。本答開頭就是用漢字音寫的古蒙古語,所以漢字都認識,一句話也不懂。
此書從成吉思汗22代祖先寫起,記載了許多蒙古氏族和部落的起源,突出描述成吉思汗早年的艱難經歷和他在戰亂中壯大自己勢力,建立蒙古汗國的過程,記載蒙古國南征金、夏,收服畏兀兒,進兵中亞,遠征歐洲的情況。
從文化、語法和情理上出發,都可能出現識字卻不能理解句意的情況。
1. 文化上:因為人類語言是在不斷髮展的,詞義也在不斷變遷,所以今人可能認識繁體字,但卻不一定理解這個字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的意義。比如“風隨少女至,虹共美人歸”中,“少女”指的並不是真的“少女”,而是《周易》中對風的一種別稱。
另外,有些宗教書籍也會因其神秘性或外來性,在句意理解上故意或自然地形成障礙。比如《金剛經》,對於初涉佛法的人來說,雖然字兒都認識,但依然十分難以理解。
2. 語法上:一方面同樣是因為語言的可變性,語法規則也會發生變化,導致今天的人不能理解古代人說的話,比如倒裝句、賓語前置、省略賓語等等,如果不瞭解古代語法,即使認識字,也不能理解是什麼意思。
另一方面,可能因為話語的發出者犯了某些語法上的錯誤,導致了理解句意的困難。
3. 情理上:我們在和人交談或者讀書時,會有對方轉移話題或者說出超出我們知識背景的話,這時候就很難理解對方的意思了。
比如我跟小明說:“我很喜歡你。”小明是個宅男,很害羞很尷尬,就轉移話題說:“今天白菜三毛錢一斤。”我當然就很懵逼了啊。
再比如我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問題的回答中有這麼一段話:“下面我們的任務是給量子力學中的時間反演變換下定義. 我們希望這個定義在經典力學中有對應, 符合我們的直覺: 比如我們希望在時間反演變換下, 動量和角動量反號。”作為一個文科生,沒有一個字不認識,但仍然是十分蒙圈的。
總的來說,當詞義變遷,語法規則改變,對方轉移話題,或者對方提到超出你知識背景的東西時,都可能會出現識字不識句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