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經綸策
-
2 # 2347722676163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語出《墨子》修身篇。大意是:士雖然有士的行為準則,但是,怎樣做、怎樣去用自身踐行,乃是士之為士的根本所在。墨家學派一以貫之注重實踐與理論的彌縫,與儒家不同,墨子學派非儒:將儒家虛偽的孝道和不注重可行性的以文亂法,批駁的體無完膚。與道家的無為而治主張背向而行的是:墨子積極的入世參與治理戰國亂世。如著名的止戰入楚。墨子的著作,在今天仍有普世價值,值得精研細耕;特別是《墨子》一書的注重行(實踐),為大眾;手工製造鼻祖,技術先行首倡,具有現實意義。《墨子》一書,無模稜兩可的深奧曲折之辭,因而成就其無可替代的歷史地位。《墨子》的科學成就如光學小孔成像;最早的非金屬木製無人(飛天鳥)機等等,都是國際水平。實踐出真知。立足身體力行,學書治書不唯書;行萬里路方是立身根本。拋磚引玉,真心挺你!
-
3 # 歲月如梭水如歌
知行合一,行成於思。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蚓無爪牙之利,而上食塵土,下飲黃泉。"
庖丁解牛,日復一日,得心應手,遊刃有餘。
《蟋蟀的住宅》,《賣油翁》,
地下長城,地道戰,上甘嶺,穿石之行,碎
石之心。
"宗教只是虛幻的太陽,當人沒有圍繞自身轉動的時候,它總是圍繞人轉動。"
因為,人的根本是人,運動的本質。
思維是一種生命的運動,身體是實踐本真。
靜態是深厚的水,大山巋然不動。
地球,公轉本質是什麼?萬物生四季,四季遞輪迴。
地球,自轉的本體,太陽與月亮借喻,白天黑夜,陰陽輪迴。
"人不是抽象地蟄居於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存在於人的世界。"日月轉遞,世界嬗變。
自然在進步,人心很活躍。星光在傳遞,
閃爍靜止間。
法律是方的,人心是圓的。
人的理論,還是人;人的實踐,也是人。
人心是活的。
人"不能使哲學成為現實,就不能消滅哲學。"
實踐源於真知,真知是客觀,主觀是客觀本體的附加。
物質與理論的實踐,是相對的,對立統一的平衡。
意識是物質的表現形態。
宇宙在進行中進行,物質與能量的平衡。
當宇宙坍塌到一個點的時候,這個點就是質點,它是物質最終的歸屬,意識奇點。這一點濃縮了整個宇宙,開天。
開天的宇宙,這點還在嗎?
最後的光芒,意識能量,誕生太陽。
(或答非所問,人是物質實踐。)
回覆列表
其實這句話很好理解,王陽明已經給出了具體答案:知行合一!
脫離了事兒上練,縱然學富五車,貫通中西,也無濟於事!
毛主席也說過:“精通的目的在於應用。”
由此我們得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學以致用,方能理解“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