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學語文家庭指導
-
2 # 雲鶴凌空
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是兩個方面的問題,不能放在一起說。舉一反三,語出《論語*學而》:“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舉,拿。隅,牆角。以,拿。反,通“返”,返回,這裡可引申為“回過來”,也可以引申為“推測”。復,再。
翻譯:拿一個牆角來對你講述,可你卻不知道(拿這個牆角)回過頭來理解另外的三個牆角,(這樣的學生)我就不想再教了。
按此意,舉一反三,說的是對於同一類的問題,懂了其中一個,就能懂得這一類的問題,大致上屬於簡單的反覆。比如,懂得了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就能理解長方形、平行四邊形、菱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懂得了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就能理解長方體、圓柱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而觸類旁通也不同,它指的是看到這一類,馬上能聯想到與之相關的另一類。比如語文中的詩歌鑑賞,詩人贊“春”,是因為“春”象徵著生命萌動的生機與活力,象徵著美好與希望。那麼,詠“梅”呢?“梅”象徵著某種品格與精神。
“春”是季節,“梅”是一種花。
在比如物理,由電的原理想到磁的原理,或由磁的原理想到電的原理。地理中,由初中物理中水的密度,想到洋流。
這都是觸類旁通的例子。
由“春”想到“秋”是舉一反三,由“春”想到“梅”是觸類旁通。
但是,無論是舉一反三還是觸類旁通,都要對“一”和“類”有深刻的理解,都要能紮紮實實地掌握,並需要藉助聯想和想象。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學習力”。如果學生總是指望著老師講解,講一點懂一點,那就永遠只能做三流四流的學生,要想出類拔萃,做一流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就是你努力的方向!
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我覺得關鍵點是對於學習的這項知識或技能達到非常熟悉的程度。古人的學習方法是先專後博的,你跟著一個師傅學習,起碼得學習十年吧,才能把技能學得很熟練。然後,再博採眾長。比如學武的人,肯定先是跟著一個師傅學,學精之後,萬物都是他的老師了,看到螳螂搏鬥就能發明螳螂拳。
如果從學校教育的角度說,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的能力是建立在對基礎知識十分紮實的基礎上的。學生就該老老實實把課本的知識學習紮實,然後再去學習課外的東西,這時候課外的內容才會真正幫助到你。
從這幾年教書也時常反思,前幾年在教書的過程中,我總是在尋找各種型別的題目給孩子訓練,以此來提高孩子的成績。
最近幾年,我很認真地研究了沒學期的期末考卷,無論試卷多難,我發現裡面的知識點其實都是課內知識的拓展。只要我在教學的時候,把可能知識講清楚,講透徹,讓孩子學清楚,學明白。那麼考試的時候,題目不管怎麼變,孩子都能夠應付了。
學校的學習,搞題海戰術是最累的,我曾經教學的時候,以窮盡所有題型的方法進行應試教育,發現並不理想。
理想的方法應該是
先一門深入,然後再是觸類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