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OF21212455064
-
2 # 羅蘭桑
回答:古琴上的“斷紋”主要真對它的是審美意義。
如果“斷紋”出得好的琴不但外形美觀典雅,而且也會給“古琴”音色加分,比未出現“斷紋”的古琴更加的名貴。
斷紋是古琴漆胎出現的裂紋。斷紋有各種形態,如梅花斷紋、蛇腹斷紋、牛毛斷紋、冰裂斷紋等。
大家知道,年久的瓷器經過長時間的收藏、或使用中,由於外界環境等很多因素影響,有的會產生“冰裂紋”(開片),各種紋路的產生使瓷器不僅增加了美感,它的藝術價值也隨著提高。.
古琴的自然斷紋成因複雜,傳統工藝製作古琴時要刮漆胎數遍(天然大漆),分層乾燥,最終在木胎上形成較厚的漆胎層。由於每張琴製成後,在使用過程中,木胎收縮變化,漆胎配比,環境,保養等不確定因素古琴出現的斷紋是不同的……。
1. 古琴斷紋是特殊漆器的特殊表現
古琴面板最標準是用梧桐,也有用松或杉等材質比較鬆軟的木材來製作。為了增加表面硬度還必須保持其音樂共鳴與傳導的物理效能,就採用木質為本胎,外表透過髹漆工藝強化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但為了保持音樂特性,古琴上漆的刮灰採用無底襯(麻布,絹或絲綢等纖維韌性材料)技術。為了加強漆灰的附著性,硬度和防腐效能,在漆灰中新增一些新增劑。其配方多為制琴者的秘方。但可以查證的典籍記載其成分大概有:鹿角霜,瓦灰,琥珀,松煙,百草霜,硃砂,魚鰾,珍珠,麝香,闔田白玉等。材料粉碎水飛,混合比例專密不詳,用漆調和成“八寶琴灰”。經反覆刮灰,打磨,髹漆,陰乾,打磨,最終在琴面外形成一層灰底和漆面的“脆性殼”。這層漆殼緊密附著粘合在琴面木胎表面,但和木胎由於琴的彈奏共鳴,四季寒暑冷熱變化,溼度變化,琴絃張力對琴面形成的應力等原因造成漆殼斷裂而不脫落,由此產生不同於其它漆器的特殊“斷紋”。再加之每年仲夏髹漆,平日擦拭養護,使得琴色如霞,質感如玉,斷紋如畫,其音更是古雅,清越,松透,悠遠。
2. 斷紋是古琴年代的一個標識,但不是標準
縱觀古琴典籍,對斷紋造假一直鄙視有加,並口誅筆伐。縱觀典籍記載其造假技術有“刀割法”(蛇腹斷)、“寒熱法”(松紋斷,冰紋斷)、“敲擊法”(梅花斷,雪花斷,龍鱗斷)、“埋絲法”(牛毛斷,蛇腹斷)等等。眾琴友不可不知,萬勿誤聽誤信。琴齡斷代還是傳承有序最為可靠,結合典籍記載尚且可考。
3. 斷紋可供觀察鑑賞,與音色有關,但並不必然。
一床傳承有序,典籍可考的琴,在觀賞時,獨一無二的斷紋,猶如觀賞哥窯瓷器的冰紋,無疑增加了琴的觀賞性。但由於古琴在數百年傳承過程中,因世道滄海桑田之變,人事無奈離合。琴如人生,難免顛沛流離。其間輕者漆面脫落,中者黴變腐朽,重者發生開裂破損,宜屬難免。後雖然經修復也破鏡難圓,覆水難收。更何況破損嚴重,修復技術有限等原因,不少百年古琴修復到外觀得以可觀,但音色大受影響。故琴者無不因老琴喑啞,不如新琴而扼腕嘆息。
個人管窺之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