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賞賜一塊祭祀的白肉,弘曆毫不猶豫的吃掉,後來就被立為儲君
帝王之家,雖然說是子孫繁綿,但是在冊立儲君時,就會令人頭大,怎麼才能夠挑選出最合適的人,讓世代江山永固呢?單獨的靠肉眼是很難區分的,為了挑選出真正心儀的儲君,歷朝歷代的皇帝也都是想盡了各種新奇百怪的招數。那麼,這些裡面雍正帝最為脫俗啊,他用一塊胙肉來考驗他的皇子,而最後由於他的四皇子弘曆通過了考驗,於是雍正就立了他為儲君。看來,都是因為胙肉的幫忙呀!
雍正坐上皇位後,也同樣因為冊立儲君而苦惱,雖然說,他心目中的儲君一直都是弘曆,但是面對國家大事,他也不能一下子斷定,他也需要再三考慮,為了檢驗僅有十三歲大的弘曆是否真正能承擔起國家重任,是否真的有君王的肚量和氣魄,雍正就想出了吃胙肉的方法。為了開展這場鑑定皇子的活動,雍正藉著祭祀的由頭,將弘曆召到養心殿裡,對弘曆進行了一番說教以後,就讓太監呈上了胙肉。
說是這個胙肉吧,大家應該從《延禧攻略》裡看到了,吃胙肉就是一種祭祀而流傳下的儀式,胙肉就是用白水煮豬肉,沒有調味料,而且它並不一定是熟的,而且大都是肥肉,非常的油膩難以下嚥。但是一定要吃完胙肉,說是這樣才是尊重祖先,才能得到神靈的保佑。吃這個東西對於大人來說都是難以下嚥,所以也有很多大臣因為沒有吃,或者是偷帶調味品而重罰。
那麼對於一個十三歲的弘曆來說,這更是難了,他一個小孩子,萬一不小心沒忍住腥膩味會吐出來。但是弘曆在接了胙肉以後,沒有猶豫半分,直接就吃光了,這是得有多大的忍耐能力呀。所以後來雍正去世以後,密召上已經寫明讓弘曆繼承皇位了,可見當時弘曆的做法已經深得雍正的歡心,真是弘曆的不卑不亢,才讓雍正堅定了冊立弘曆的決心。
故而弘曆登上皇位之後,沿襲了吃胙肉祭祖的做法,每到祭祀的時候,無論官職大小,都要賜上一塊胙肉,來表示這大清的江山來之不易,借之祭奠祖先。而實踐證明,乾隆確實是和好皇帝,沒有辜負祖父與父親對他的厚望。說是因為一塊胙肉,實則吃胙肉的事只是一個讓雍正安心的憑藉。弘曆有勇有謀,透過吃胙肉的這件事,讓雍正看到他的擔當,一個作為儲君甚至是未來皇帝的忍耐之心。能容忍他人所不能忍,這也是一種帝王氣度吧。因此,吃胙肉立儲君這件事看似奇葩,但是真的是一個妙招啊,這是雍正的良苦用心。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雍正賞賜一塊祭祀的白肉,弘曆毫不猶豫的吃掉,後來就被立為儲君
帝王之家,雖然說是子孫繁綿,但是在冊立儲君時,就會令人頭大,怎麼才能夠挑選出最合適的人,讓世代江山永固呢?單獨的靠肉眼是很難區分的,為了挑選出真正心儀的儲君,歷朝歷代的皇帝也都是想盡了各種新奇百怪的招數。那麼,這些裡面雍正帝最為脫俗啊,他用一塊胙肉來考驗他的皇子,而最後由於他的四皇子弘曆通過了考驗,於是雍正就立了他為儲君。看來,都是因為胙肉的幫忙呀!
雍正坐上皇位後,也同樣因為冊立儲君而苦惱,雖然說,他心目中的儲君一直都是弘曆,但是面對國家大事,他也不能一下子斷定,他也需要再三考慮,為了檢驗僅有十三歲大的弘曆是否真正能承擔起國家重任,是否真的有君王的肚量和氣魄,雍正就想出了吃胙肉的方法。為了開展這場鑑定皇子的活動,雍正藉著祭祀的由頭,將弘曆召到養心殿裡,對弘曆進行了一番說教以後,就讓太監呈上了胙肉。
說是這個胙肉吧,大家應該從《延禧攻略》裡看到了,吃胙肉就是一種祭祀而流傳下的儀式,胙肉就是用白水煮豬肉,沒有調味料,而且它並不一定是熟的,而且大都是肥肉,非常的油膩難以下嚥。但是一定要吃完胙肉,說是這樣才是尊重祖先,才能得到神靈的保佑。吃這個東西對於大人來說都是難以下嚥,所以也有很多大臣因為沒有吃,或者是偷帶調味品而重罰。
那麼對於一個十三歲的弘曆來說,這更是難了,他一個小孩子,萬一不小心沒忍住腥膩味會吐出來。但是弘曆在接了胙肉以後,沒有猶豫半分,直接就吃光了,這是得有多大的忍耐能力呀。所以後來雍正去世以後,密召上已經寫明讓弘曆繼承皇位了,可見當時弘曆的做法已經深得雍正的歡心,真是弘曆的不卑不亢,才讓雍正堅定了冊立弘曆的決心。
故而弘曆登上皇位之後,沿襲了吃胙肉祭祖的做法,每到祭祀的時候,無論官職大小,都要賜上一塊胙肉,來表示這大清的江山來之不易,借之祭奠祖先。而實踐證明,乾隆確實是和好皇帝,沒有辜負祖父與父親對他的厚望。說是因為一塊胙肉,實則吃胙肉的事只是一個讓雍正安心的憑藉。弘曆有勇有謀,透過吃胙肉的這件事,讓雍正看到他的擔當,一個作為儲君甚至是未來皇帝的忍耐之心。能容忍他人所不能忍,這也是一種帝王氣度吧。因此,吃胙肉立儲君這件事看似奇葩,但是真的是一個妙招啊,這是雍正的良苦用心。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