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三十三歲了,感覺我現在都還不能以我為中心展開生活或者工作,就是沒有自己的主見,做事生活老是想著親人朋友或者同事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比如我身上有點點錢了我會打給親人一點或者沒有錢朋友一問我就給,而不是留一點自己應急。經常有時候需要用錢時身上一點錢都沒有,甚是有時自己伙食費都沒有,問朋友也沒有的時候就問這個那個要個幾十吃飯。再比如工作上比如一起犯的錯我總是要求扣自己錢的就可以而不想同事也一起被扣,有時感覺很老闆好或者領導好,甚是發不起工資都覺得無所謂,總感覺沒什麼。這種性格弄得我自己的生活一點進展都沒有,而身邊的人起碼感覺活得沒有我狼狽。我都不知道這種性格什麼弄,總覺得自己的損失無所謂。
回覆列表
-
1 # 笑看紅塵微信
-
2 # 劉尚典
看了你寫的情況,知道你是一個道德品質非常好的人。比如“做事情總是把他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一起犯錯總要求扣自己的錢”等,都反應出自身品質的優秀。
如果從學佛角度看問題,佛陀智慧觀照下的利他行為,就是菩提心。在我身邊有些修法人員,修行多少年都改不掉自私自利之心。像你做事情以他人利益為出發點的天性,必定是善根深厚之人。
現實社會中這種型別的人還是很多的。我們一起學佛的同修中不少是這樣的。舉個例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我有一位很好的同事,特點和你差不多。參加工作後外出培訓,幾年後同時去的人都積攢了不少錢帶回來,他因為和朋友在一起生活花錢不在乎,培訓結束返回本單位時存款幾乎為零。後來練氣功時被一氣功大師看中,學氣功進步很快,不長時間就達到較高水平。此人後來改為學佛,也是我早期學佛的領路人之一。
自己的天性是很難改變的。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可能是優勢。
確切地說,應該是感覺一生不再有生存壓力的那一刻萌生的。每個人一生中,真正懂得活著的人生價值之年齡,大概要從18歲算起。這個時候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逐漸明朗的階段,首先要解決溫飽問題,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會有精力去面對撲面而來的各種生存考驗。當然了,有的人天生資源豐厚,不需要過多地考慮衣食住行等問題,只管按照正常所處環境去自然表現或更高追求即可。而有的生存基礎本來就薄弱,只能憑藉自身努力加難得的機遇來改變,當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而且超越了夢想,不再貪慾了,看透人生了,波濤不驚了,自然就會以自我為中心,應對一切得心應手,心態坦然!把這種觀念滲透到工作生活人際關係等領域,一定會收到良好效果,不會帶來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