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潘永林

    過度的保護孩子,未必是好事兒。

    關鍵看家長怎麼想,如果希望孩子健康成長,今後能面對各種挫折,就將懲戒權還給學校和老師。如果家長認為,孩子不需要挫折教育,今後也能應對各種困難,那學校和老師不要懲戒權了。

    溺愛不是好事兒

    人的一生,怎麼可能會一帆風順?總會碰到各種不順,有的人能從容應付,有的人會作繭自縛,有的人會因此丟掉生命!這取決人個人的抗壓能力,和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這些能力的獲得,需要各種各樣的訓練。

    家長疼愛孩子沒有錯,但拒絕孩子接受挫折,那就不對了!

    父母能為孩子做多久的背書?在未來,萬一孩子遭受各種挫折時,父母能替代孩子去承受?父母能替孩子走他們未來的路?

    這些,父母都做不到,只能是孩子自己完成!

    既然如此,為何不放開手,讓孩子去經歷這一切?

    成長路徑是多變的

    人的成長路徑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周遭環境的變化,孩子的成長路徑容易變化,如果老師不及時的給予反饋,則不利於學生的成長。有些學生很容易犯錯誤,如果不及時對其實施懲戒,讓其知道犯錯要付出代價的話,很容易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教育的目的,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使其朝著社會和家長所期待的方向發展,要讓其保持這個方向不變,家長和老師要及時糾正孩子的行為。糾正的過程,光靠鼓勵和溝通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因此,教育的過程中需要適度的懲戒。

    懲戒不等於虐待

    有些家長希望老師懲戒孩子,如果孩子犯錯了,不能及時得到管教,後果不堪設想。但是家長又畏懼懲戒,生怕老師下手過重,或者藉此機會施暴,讓孩子身心受傷害。

    家長為何會擔心?

    主要是極少數教師的惡劣行徑,經過媒體的曝光發酵後,搞得家長浮想聯翩!當家長害怕時,便會對老師失去信任,繼而出現畏懼的心裡。

    當然了,我們不能因為個別的案例,就讓教育裡沒有懲戒,這是不合理的。

    我們老師在懲戒學生時,務必要慎重,只要教育的目的達到就行。有時候,教師手裡的戒尺,未必要打下去,靠震懾也能起到教育的目的。

    教育是件複雜的事兒

    人的成長過程很複雜,人性很複雜,教育自然複雜!

    要想將孩子培養成人,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我始終認為,教育不是萬能的,教師不是神,學校不是大熔爐!

    總有教不好的孩子,總有不待見的家長,總有不合格的教師,只是在教育的路上,我們要共同努力,家長和老師要多溝通,教師和學生要多溝通,我們的關係不是對立的,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遇到分歧,要及時溝通,不能因為個人情緒,影響孩子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桃田賢斗的10個公開賽冠軍和李宗偉的10個冠軍那個含金量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