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阿離小栗子

    第一步:敷鉛粉

    鉛粉是重金屬,雖然塗在臉上會增白,但長期使用會讓皮膚髮青、發黃,妙齡少女最後變成黃臉婆。古人化妝的第一個步驟是敷鉛粉,作用與現在打粉底類似,都是為了凸顯自己膚白貌美,畢竟“一白遮百醜”。

    不過這也嚇不跑愛美的女性,她們在鉛粉中新增輔料調和使用:唐人喜歡在粉中摻入西域香料,稱迎蝶粉;宋人將益母草、蚌粉等調製玉女桃花粉;明人則以玉簪花為主料,制玉簪粉。

    第二步:抹胭脂

    胭脂,又名焉支,是外來語。因為胭脂原本出自西域的焉支山下,由一種名為“紅藍”的花朵中提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將胭脂帶回中原,女子敷粉後用以之飾面。張騫帶回胭脂之後,中原女子稍作改良,加入了牛骨髓製作成粘稠的紅色脂膏,裝於金玉陶瓷等材料的器皿中。

    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胭脂的製作工藝更趨成熟,既有行動式紙片狀的“金花胭脂”,即將胭脂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還有以絲綿蘸紅藍花汁而成的“棉胭脂”,類似現在的腮紅液,工藝已非常現代。

    第三步:畫黛眉

    沒有特定畫眉毛的材料,女子們就用柳枝燒焦後塗在眉毛上。也有一種是用青色的柳枝點著稀釋後的顏料畫眉。

    第四步:點額黃

    這是用絲綢、彩紙、金箔、雲母片等材料剪成的裝飾物貼上在眉心或前額。形狀有圓形、菱形、月形、桃形以及花、鳥、魚、蝴蝶、鴛鴦等,顏色主要是紅、綠、黃三色。

    第五步:畫面靨

    面靨妝始於宮廷,起初並不是為了裝飾,而是一種特殊的標記。當某個后妃來例假時,不能被帝王臨幸,又羞於啟齒,就在臉上點上兩個小紅點,女史見了不會列名安排侍寢。後來,面靨逐漸成為一種裝飾,流傳到了民間。

    第六步:描斜紅

    第七步:點口脂

    唐人以蜂蠟代替前人的動物脂膏,又摻以硃砂、紫草,終於調試出紅色、粉紅、紅褐色等不同色號的口脂。古人崇尚“櫻桃小口一點點”,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女孩子們先用白色打底以覆蓋唇色,然後用口脂在嘴唇正中畫出唇形。

  • 2 # 你若是樹藤

    1、在化妝之前先將胭脂與鉛粉調和,使之變成檀紅——即粉紅色,然後直接抹於面頰,因其在敷面以前已經被調和成一種顏色,所以色彩比較統一,整個面部的敷色比較均勻,能給人以莊重、文靜之感,所以多用於成年婦女;

    2、先抹白粉,再塗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兩腮,所以雙頰多呈紅色,而額頭、鼻子以及下頜則露出白粉的本色來,中國古代傳統畫人技法中有“三白”之說,就是根據這種化妝方法而來(實物可見唐寅的繪畫,裡面大多數女性都是這樣化妝的),從圖象來看,這種妝式常用以青年,歷史書中的“桃花妝”一詞,即指這種妝式;

    3、先在面部上塗抹一層胭脂,然後用白粉輕輕罩之。由於用色的程度不一,名稱也不同,濃豔者稱“酒暈妝”,稍淺一些稱“飛霞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培養十個月的寶寶讀繪本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