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緣來有你且行且惜

    夢與詩

    [ 現代 ]  胡適

    都是平常經驗,

    都是平常影象,

    偶然湧到夢中來,

    變幻出多少新奇花樣!

    都是平常情感,

    都是平常言語,

    偶然碰著個詩人,

    變幻出多少新奇詩句!

    醉過才知酒濃,

    愛過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詩,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

    我最喜歡的詩歌是胡適的《夢與詩》,我是在偶讀中發現的,從此就讀它千遍也不厭倦。胡適用白話式的詩歌語言道出了一個真理:酒的香醇如何知曉,唯有品嚐才會知道;而情誼的輕重如何體驗,唯有相愛才會明瞭。實踐出真知,品嚐,體驗,都是最真切的感覺,詩人用自己最真切的人生體驗啟迪我們,誰也不能改變誰,誰也不能強迫誰,唯有投入生活,才有發言權。比如白居易為了自己愛戀的一個鄰家少女湘靈而寫下了《琵琶行》,陸游和唐婉的《釵頭鳳》又何嘗不是愛情無望時的絕唱,《人間詞話》是悲情學人王國維的詩詞創作體驗合集,而《紅樓夢》是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痴人夢,“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就是他人生閱歷最真切的道白!

    你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新文化運動究竟如何要留給後人評說,正如武則天的無字碑,事實勝於雄辯。這首詩告訴我們真切地做好自己,有情有愛有生活,就可以瀟灑走一回,文字的魅力有時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正是我喜愛此詩之處,願我們都有自己的愛戀可以回味,都有自己的香醇可以豪飲,不妨醉一回看看人生的真諦[碰拳]

  • 2 # 遠方鐘聲

    最喜歡古詩詞中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這句名言。

    記得那還是因為工作需要的原因,由企業到政府經濟部門工作。

    企業屬於微觀經濟管理,注重精細化抓落實。而政府經濟管理部門相對而言屬於巨集觀經濟管理,注重對企業的經濟執行分析調控。

    面對新單位,新環境,新工作,一切都要“而今邁步從頭越”。千頭萬緒,回首誚如夢裡。於是,出現惆悵,鬱悶,不知所措,陌生,甚至不知怎麼與新同事們打交道。

    因為,長期在企業工作,習慣了“簡單化,速度,效率”的管理模式,換句話說,就是直來直去,不拐彎抹角,效率優先。而政府部門卻不盡相同,同事們大多喜歡看著臉色說話 ,通常比較含蓄,總是說一半留一半,讓你去悟去猜。用企業人的話說,就是彎彎繞,其交流溝通效率低下。所以,初來乍到,極不適應。

    夜晚,閒來無事,在辦公室兼臨時宿舍,躺在床上隨手翻了翻唐詩宋詞,其中一頁冒出這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學理工科的,對古詩詞沒有興趣愛好的我,頓時被它吸引住了。

    是啊,只要能夠理論聯絡實際,多多的走一走,看一看,問一問,聽一聽,想一想,然後再悟一悟,“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就會很快煙消雲散,同事很快會變成新朋好友,心貼心的知己知心人群。

    思路對頭,工作有勁頭。就這樣,自信心十足,工作很快打開了新局面,大家很快適應“簡單化,速度,效率”的工作方式。用同志們的話說,就是政府管理企業化。

    中國的古詩詞,特別是那些千古佳句,蘊含豐富的哲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工作的倍添器。

  • 3 # 絃歌不語

    說一首清詞。

    《鷓鴣天》朱彝尊

    莫問天涯路幾重,青衫側帽且從容。

    幾回宿酒添新酒,長是晨鐘待晚鐘。

    情轉薄,意還濃。

    倩誰指點看芙蓉。

    行人盡說江南好,君在巫山第幾峰。

    高中時,看過一本書《納蘭容若詞傳》。這首詞便是納蘭容若好友朱彝尊所作。感覺和北宋詞人朱敦儒的“生長西都逢化日,行歌不記流年。”“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相提並論。

    附二首:

    《臨江仙》朱敦儒

    生長西都逢化日,行歌不記流年。

    花間相過酒家眠。

    乘風遊二室,弄雪過三川。

    莫笑衰容雙鬢改,自家風味依然。

    碧潭明月水中天。

    誰閒如老子,不肯作神仙。

    《鷓鴣天》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

    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雲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

    幾曾著眼看侯王。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 4 # 靜待花開的鮮橙

    春江花月夜

    唐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兒子的古詩書裡發現的,沒有這麼長,上網查了一下,覺得意境很美,年長了發現詩詞的美好!

  • 5 # 散去的盛宴

    謝邀。還記得很小的時候,由於母親家是書香門弟,家中有唐詩三百首,因此還在上小學的時候,就讀過李白的巜將進酒》,那時沒有多少感受。這麼多年來過去了,本人對李白一直情有獨鍾,他的那種浪漫,他的那種才華,他的那個酒量,他那斗酒詩百篇的豪壯,絕對是中國詩歌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我尤其喜歡李白的那首巜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尤其是一一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你感同身受了嗎?作者這番巨集論,猶如神來之筆,鬼斧神工,讓人瞠目結舌。李白:仗劍天涯,豪放,灑脫,不畏權貴,超凡脫俗的人生,讓這位浪漫主義的偉大詩人,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CROWN。《唐詩別裁》謂“讀李詩者於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無需贅述了。李白的這首詩真的讓我感受到雷霆之音,Teana之音,它讓我無論在順境和逆境中。都不自覺的想到了那一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如此大氣的人生讓人感嘆:夫復何求?謝謝。

  • 6 # 胖墩兒的生活記錄

    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因為岳飛,因為他後背的精忠報國所以喜歡上了他的詩詞

    岳飛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英雄,他的精忠報國忠貞不渝名垂青史,而他生活簡樸廉潔自律的高尚品德更令後人景仰。岳飛有句肺腑之言:“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這名話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岳飛的清廉正是對民族對國家的大愛的表現,他的大愛也體現在對士卒,對民間疾苦的體恤。一點一滴令人感慨不已。岳飛在近二十年的戎馬生涯中,總是身先士卒屢立奇功,很快便成為南宋的一名高階將領。岳飛除了高宗賞賜之外,不經商,不置田產,不營造豪華的宅邸。高宗打算在杭州為其修建上等府邸,岳飛慨然辭謝,他說:“北虜未滅,臣何以家為?”當時,與他同朝的其他將領在杭州都有豪華府第,“置歌兒舞女”,諸將竟相侈蘼。岳飛平時飲食不超過兩個葷菜。一次,留部將郝政進餐,碰巧一個葷菜也沒有。赦政進送酸餡,岳飛嘗後,把剩下的當作“晚食”。又一次,岳飛發現飯桌上添了一道紅燒雞,他馬上查問,廚師回答說,是州里送來的。岳飛傳命下屬,此後不許為他進送佳餚。岳飛及家人平時在家穿的是布衣素服。岳飛不娶姬妾,家中更無歌伎舞女。而與岳飛同時的將領韓世忠、劉光世、張俊、吳玠等個個妻妾成群。蜀帥吳玠的一個屬官,到鄂州來與岳飛商議軍事,岳飛設宴招待他,他始終未見女子出面陪酒,回蜀後,他與吳蚧談及此事,吳蚧就花錢二千貫買一士家姑娘連同陪嫁的珠寶玉器送給岳飛。岳飛盛情難卻,但又不能更改節操,於是見面時,岳飛叫她立在屏風後面,對她說:“我家的人,都穿布衣,吃的是肉末醬面。女娘子倘能同甘苦,就請留下。否則,我不敢留!”就這樣岳飛把那姑娘連同嫁妝全退了回去。有些部將勸其把此女留下,以結好吳蚧,岳飛說:“如今國恥未雪,豈是大將安樂時耶?”吳蚧聽說後對岳飛愈加敬重。朝廷頒賜稿賞,有時多達數十萬貫,岳飛總是如數分配下去,不私取一毫。一次,部隊給養匱乏,岳飛就將進朝廷賞賜給他個人的物品全部變賣,來解決軍中急需。

  • 7 # 扎馬步的小鋼炮

    最喜歡曹操的短歌行!讀書的時候語文教材上的。這首詩很豪邁,字裡行間都透露著一代梟雄骨子裡的英雄氣。自古以來都是大奸似忠大忠似奸,我覺得以前大都文人有抹黑曹操的形象,覺得此人奸詐,很人喜歡劉備仁義道德。當時讀書的時候,只是覺得他寫的這些句子很有一股人生大道理的味道,等我工作後,我才發現這首詩,通篇讀下來可以讀出人生每個階段的不同情感,也就是說每個年齡段讀這首詩,感覺都會不一樣,20歲的時候讀與50歲的時候讀,讀出來的感覺肯定不一樣。

    看了陳建斌演的新三國以後,對曹操簡直愛的不要不要的。非常喜歡這個人物。

    附上這首詩: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 8 # 傳芳文字坊

    現在,由我來回答您的提問。

    要說最喜歡,當提唐朝張若初的《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的意境特別美。原文如下:

    春江花月夜

    唐 張若初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這首詩譯文如下: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裡,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麼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

    遊子像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遊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檯。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此二句寫月光之清澈無邊,也暗含魚雁不能傳信之意。)

    昨天夜裡夢見花落閒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裡,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盪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記得喜歡這首詩的時候,是許多年前的一個秋天,臨近中秋節的時候。突然想到了《春江花月夜》,然後,就一直忘不了。

  • 9 # 陳清貧的陳家大院

    我最喜歡的一首古詩,當屬唐朝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若論淵源,得從我的少年時代說起。那時,文化匱乏,除了八個樣板戲外,並沒有更多的電影和書籍觀看。但好在,四大名著還是普及了。除此以外,就是大量的手抄本,如《第二次握手》《一雙繡花鞋》《虹橋公墓》,等等。

    我從小就喜歡古典詩詞,看了《紅樓夢》後,便把裡面的詩詞全部抄下來了,平時沒事就翻翻。沒過幾年,就全部背得滾瓜爛熟。

    後來,我的小姨嫁給了一個語文老師。有一天,這個語文老師來我家做客,無意間翻到了我的讀書筆記本。然後,他指著曹雪芹的那首在書中第四十五回、借林黛玉之口所作的《秋窗風雨夕》,對我說:“這首詩,寫得不錯,但借鑑了唐朝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被引動好奇心的我,第二天就去了爸爸媽媽單位的圖書館,果然在一番搜尋後,找到了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全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然後發現,曹雪芹《秋窗風雨夕》裡面有這樣的句子:“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而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裡面,則有“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這樣的句子。

    張若虛是唐朝的,曹雪芹是清朝的,當然是曹雪芹模仿的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一詩,形式與內容完美結合,對個人生命經驗上升到宇宙意識的哲學思考,使這首詩無愧於“孤篇蓋全唐”的美譽。

    因此,我從小就早熟,所以特別喜歡有哲學思維的詩句。

    從小到大,我都常常想:對我們而言,人生感覺最不可思議的,莫過於生命的誕生和意識的覺醒。細想一下,我們都由分子組成,而分子則由原子組成,原子又分為質子、中子、電子,再細分下去,則變成了夸克……

    最近有一種說法,物質的最終極,都是由弦狀能量弓子組成。

    如此這般,夸克也好,質子、中子、電子也好,原子、分子也好,都僅僅只是一種壓縮能量的聚集,而我們原本是一場“空”?是在“空無”中,由來無影、去無蹤的能量聚集而成?一切的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所在”?

    這裡面最讓人驚異的是,這數以百億千億萬億的原子、分子,當它們以一種無比複雜的結構組合在一起時,竟然能產生一種規律性、永續性的互動,這就是生命。而在生命進化的最後,則是自主意識的誕生(精神)。

    也就是說,當數以百億千億萬億的原子、分子,以一種無比複雜的結構組合在一起時,就能在“實實在在”的物質世界中,誕生出“虛無縹緲”的精神(靈魂)來。這到底是一種必然,還是偶然?

    這萬千自主意識中,有一個“你”,有一個“他”,當然,也有一個“我”。而曾幾何時,我們才能感受到“我”就是“我”?那種自我意識的覺醒,可是靈與肉的結合?

    記得在初中時,我第一次在夜深人靜時意識到了“自己”,世界彷彿以“我”為中心,只能以“我”的視覺來觀察這個世界。而“我”看不到的地方,我曾天真而固執地認為不存在。

    然而,很快我就知道,這種自我意識的覺醒,遠遠不止我一個人,我只是其中並無多大特色的一個。這種發現,曾經讓我很沮喪。

    天地輪迴之間,我究竟是誰?我為什麼會覺得“我”是“我”呢?

    在這樣的思索中,我從少年時代起,就開始探求生命的意義,及宇宙的奧祕。

    所以,從接觸到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後,我就一直喜歡,特別喜歡,直到今天。

  • 10 # 一隻兩三

    嗯……我又要說是《月下獨酌》(其一)了。

    《月下獨酌》(其一)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想交歡,最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為什麼是這一首呢?

    這首詩是高中時期學的吧,從小學到高中以及課外閱讀中也積累了不少古詩詞,但唯獨“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這一句每每品味,每每便有新意,是一種無人能及的樂觀曠達,極其浪漫中還帶著小驕傲,是我追求的人生境界。

    在這喧囂的世界中,自成一座孤島簡單,自成一座樂在其中的孤島何其不易。

    還有,《經典詠流傳》中毛不易和廖俊濤合唱的《月下獨酌》更是堪稱經典,閉上眼睛去感受毛不易和廖俊濤的聲音簡直是一種享受,尤其是廖俊濤的聲音,是在他其他歌中聽不到的。

    希望你我都可以坦然接受生活中的種種。

  • 11 # 書海里游泳的魚

    在古代詩人中我最喜歡蘇軾,也更喜歡他的詩和詞。特別是這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人生總有起起落落,誰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

    曾經我也經歷過人生的低谷,感受世失態的炎涼。偶然的機會看到了這首詞,突然感覺自己心胸打開了,和蘇軾比起來,真的是太小家子氣了。

    這首詞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時,和朋友一起遊玩,突降大雨被淋時的心情,蘇軾借淋雨這事,來暗指自己遭受的挫折不算什麼,表現了詩人的一種人生境界。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既然已經被淋了,不如踏歌而行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不用去管雨水穿林打葉的聲音,不如在雨中踏歌而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拄著竹棍穿著草鞋走在雨裡,勝過騎馬前行,不用怕,任這煙雨吹打我吧!

    伏爾泰說,人生布滿了荊棘,我們想的惟一辦法是從那些荊棘上迅速跨過。

    回頭望去來時蕭瑟路,也無風雨也無晴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微冷的春風吹醒了酒意,山頭露出了斜陽迎接我們。費勁的在雨裡泥裡走,抬頭看到斜陽心情就莫名的好起來了,可以看出蘇大才子多麼的坦蕩!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回頭看看走過來的狼狽樣,泰然的走吧,管他風雨還是天晴。摔倒了起來吧,拍拍身上的土,跺跺腳,繼續向前走吧,過去的已經過去!這種境界,這種胸懷,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蘇軾在當時是當之無愧的流量明星,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市井小民都爭著傳讀蘇軾的詩詞,甚至皇帝也是他的粉絲,所以他的言論影響力是很大的,也就造成了烏臺詩案的悲劇。

    也許“故天將降大任”,也正因為這種逆境,讓蘇軾能沉下心來思考,衝破了思想的桎梏,不斷創作出了許多名品佳作。

  • 12 # 娜寫國學

    很喜歡讀王維的詩,在王維詩集中最喜歡的是《終南別業》。王維,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早年通道,後期因社會打擊徹底禪化。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而《終南別業》就是很典型的禪詩。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那是歷經磨練,寵辱不驚,靜聽花開的境界;

    那是看斷是非,淡然無慾,波瀾不驚的境界;

    那是大隱於市,小隱於野,幽遊瀟灑的境界;

    那是看盡悲歡,海納百川,無欲則剛的境界;

    那是風塵過盡,安於天命,順其自然的境界;

    那是甚遠塵囂,忘身物外,豁達無極的境界……

  • 13 # GuangdongAmy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一衰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情深深雨濛濛》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