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全同小芒果
-
2 # 青峰山女史
不是這樣的。上古有三皇時代,天皇伏羲,地皇神農,人皇軒轅。後來進入中古為五帝時代顓頊,帝嚳,堯,舜,禹。在後來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契的後人建立上次我,后稷的後人建立周朝,稱為三王時代。而夏朝的統治者稱夏后氏,不是稱後。而比如商代那個著名大鼎原來解讀為司母戊鼎,現在解為後母戊鼎。王和後對稱,而後字古代就是專指這個,與後字不通用。
-
3 # 老商頭子
別的回答都是胡說八道,或者答非所問。
1、三皇五帝是後代人給他們的稱呼,我們不知道那個時候部落是怎麼稱呼他們的,畢竟考古也沒發現文字。
2、三皇五帝時代屬於新石器時代。在這個時代有個代表性文化叫仰韶文化。透過對他的研究,我們知道了一件事:當時財富權力集中程度不高,等級尚未形成。也就是說,那是一個比較平等的社會,部落的老大也只是名義上的老大,別人只是更尊重而已。因此,就算這個老大被稱為皇或者帝,他的意思也不是我們現代概念的皇帝,頂多類似於我叫你“大哥”,而不是叫你“總統”。
3、帝在最早是指“上帝”(不是西方的上帝),祭祀用的,也是宇宙地位最高的稱呼。商一開始“帝”就是宇宙最高統治,“王”是人間最高統治。但是在殷商後期,比如帝乙、帝辛(就是紂王)時的卜辭,已經出現了“帝甲”“帝丁”的稱呼。這是殷商末期帝王權力不斷膨脹,於是飄了,覺得自己祖先不是人王那麼簡單,而應該是“天王”,將自己的祖先神化。
到了戰國時期,孟子第一次用“帝”來描述人王。荀子在孟子的基礎上,第一次提出“五帝”的概念。
補充知識:
1、皇以前只是動詞,形容詞,感嘆詞,從來不是名詞。楚辭中第一次出現作為名詞的“皇”,他的意思就是以前的“上帝”,而“帝”這個字變成了形容人王的了。“皇”作為名詞出現,根本原因是“帝”被用來形容人王,那麼“上帝”就必須用一個新詞來形容,因此出現了作為名詞的“皇”。
2、從考古社會學上講,部族聯合時代,部族首長稱“後”。所謂“夏後”的叫法也是這麼起源的。部族聯合首長稱“元后”。後來有一些其他部族加入進來,新加盟的部族首領仍然叫“後”(候)。那些比較牛的部落首領不叫“後”了,改稱為“伯”。這個時候,部族聯合首領改稱“王”。
回覆列表
有一種傳聞是說,姬氏從殷商手裡搶了天下,並不合理,故不敢稱帝。
因為據說當時商朝直到紂王其實君主都很賢能,即便商紂前半生也是勵精圖治,文治武功顯赫。
而想奪取天下的姬氏抓住了紂討伐蠻夷時,國都空虛的弱點,趁機興兵。所以總的來說這個天下拿的名不正言不順。
姬氏自西岐。說起來跟春秋時的秦一樣,都是地處西方偏遠地區,出身不高,但是勵精圖治,很有野心。直到漢,也是西方起家:劉邦在四川斬白蛇起義。然後後面的朝代基本就是北方起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