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翔惹
-
2 # 二馬評論
要想重振京劇,必須出現大師級的人物。而要成為京劇大師,必須滿足兩個主要條件。一是天賦,二是後天努力。
天賦就是像郭德綱徒弟京劇“神童”陶陽那樣的,天生就對京劇有愛好。而勤奮就像創業時期的郭德綱,再苦再難,也沒有放棄學習,放棄相聲創作。
郭德綱有說相聲天賦,也夠努力,所以郭德綱可以稱其為相聲大師。
但無論是郭德綱還是其徒弟陶陽,都成不了京劇大師。郭不能成的原因是:郭德綱努力夠,但天賦不夠;陶陽天賦夠,但努力不夠。
其它人要想成為京劇大師,也必須滿足這兩個條件。問題是現在要出一個有京劇天賦的人很難了。既使可能有,小時候也可能被扼殺了,沒陶陽那麼幸運,有一個同樣愛好京劇的父親,使他的天賦沒有被埋沒。另外,現在的人根本吃不了苦,稍微有點成就,就開始想怎麼多賺錢,而不是更好的鑽研京劇藝術了。
正因為如此,所以個人覺得,很難再出現京劇大師,也就很難再出現帶領京劇走向振興的人了!
-
3 # 來杯涼水
目前有女老生王珮瑜先生,怹奔走努力,盡最大的努力讓更多人喜歡京劇。但京劇畢竟需要真功夫下力氣太大,有的人難以堅持,而且京劇行當本身也有些故步自封,基本上都是《宇宙鋒》《拾玉鐲》《失空斬》《大探二》傳統曲目或者是《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紅燈記》等曲目,有新劇但還是受眾面窄。
王珮瑜說,世上兩種人,一種喜歡京劇的一種不知道自己已經喜歡上京劇的。
近三百年的傳承,唱唸做打,手眼身法步,規矩方圓已然自成一派,藝術性絕對是世界性的瑰寶,但振興的話,路途漫漫。
相聲,也百年傳承,笑的藝術,接受起來比較容易。郭德綱講,相聲門檻在入門後,而京劇的門檻一般人邁不進去。內行聽外行說相聲,嘿嘿一笑,他不會,但也喜歡相聲就行了。
京劇嘣瓜掉字,內外行都能把你吃了。老子打旗打了七年,才得到臺上一句,報~~你TMN在這隨便開口唱,我不就白學了!必須一切按我規矩來,創新,傳統曲目三百多段不夠你學的啊?知道諸葛亮借東風為誰嗎?知道魯達哪個廟的麼?
你這唱的不行啊?
我愛好。
愛好?!
你不專業就別給我唱了,給我聽,譚鑫培,荀慧生,馬連良,梅蘭芳!
京劇有大師,開始賣票了。我去現場聽吧。
就XXX,比麒麟童差遠了。創新京劇,純屬譁眾取寵。
那XXX唱得不錯,而且要振興京劇!
扯淡!京劇還用振興?咱們的國粹什麼時候沒落過,沒聽流行歌都唱,外中國人也一個勁的拍手叫好來稱讚!
-
4 # 笑談正說
京劇要創新,要發展,不能總是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要有新的劇目,新的唱法。
江青是個壞人,但壞人做的事不見得每一件都是壞的。江青改革京劇的思路有些地方是對的,比方吸收現代話劇歌劇舞劇的佈景化妝舞蹈等,創作貼近現代生活的新劇目,這些應該繼承和發展下去。
-
5 # 帳篷邊花開
中國京劇只是小眾群體喜歡的娛樂,現在網路時代年輕人有多少人會喜歡聽京劇,走進劇場。京劇誰說是國粹了,那是吹噓,我是50年代出生的人,我身邊從來就沒有一個人喜歡聽京劇的,又慢又長。京劇很快就會被淘汰出局!就問一句,現在的京劇團能指望商演生存嗎?大眾不喜歡就是沒有存在的道理!
-
6 # 使用者喜鵲
不會有的,京劇不思進取,老是反覆天天唱那幾部老掉牙的,像四郎探母,徐策跑城,失空斬,三打陶三春等,一點新鮮沒有,好不容易有幾部樣板戲,喜歡的不得了,可是沒人唱,說相聲的也是就那幾句,鎖綾囊,蘇三起介,叫小番等等,可不可以多唱點現代京劇樣板戲。
-
7 # Adam8888
京劇的地位不知道比相聲高多少了,真正的有錢人和有地位的人一般都喜歡這個。不要為了太高郭德綱而貶低京劇。人家中央電視臺專門有戲曲頻道的,主要是京劇。郭德綱德雲社,也挺好的,娛樂社會大眾。給老百姓帶來歡樂。但是,和國粹相比,這個也就是自娛自樂一事情。一會這收徒弟,那收徒弟。搞的好像行規有多大,也就是一自娛自樂。
-
8 # 智圓行方wym
必須少有阻力才行!必須一片公心把弘揚傳統文化做為己任,而不是趨炎附勢搞小宗派鬥爭,像什麼京劇程派研究會那樣的,別人宣傳弘揚京劇它反而百般打擊阻撓,哪怎麼行?
-
9 # 大牛評說
我覺得還是得有人來看,相聲有人。是郭德綱通過自己長年累月的堅持下去才有他的繁榮昌盛,你得有耐,有人愛看,愛聽,還得下工服。天時地利人和。一個不能少。
-
10 # 張之一
京劇受眾太少,困難遠大於相聲;整劇要超過“樣板戲”都很難。
嘗試走“故鄉是北京”、“前門情思大碗茶”的創作套路,將京劇的“京腔京味”元素融入民歌之中,或成為民歌中風格獨特的一支,這樣搞兩年,出現即傳承了國樂精髓,又拓寬了民歌創作思路的雙贏局面也未可知。
以京胡為主奏樂器的“夜深沉”感覺很有特色,我認為京胡完全可以和二胡、琵琶一樣作為民樂器樂曲的主奏樂器走上前臺,效仿“夜深沉”,推出如“我在城樓觀山景”、“打虎上山”、“亂雲飛”等以京胡為主奏樂器、以京劇伴奏樂隊的樂器為骨幹配器的器樂曲。
群策群力,辦法總比困難多;
三個臭皮匠,頂個郭德綱
回覆列表
要看重振的標準是什麼,是地位、獲獎還是市場化。相聲有俗的一面,非常俗,但正因為這樣,才有市場生命力。在郭德綱他們起來後,不可否認,也結合了雅的元素,畢竟影響力太大了,光俗不行。
好了,那麼再來看京劇。其實以前的京劇,也是一種俗文化,或者說是大眾文化,勾欄瓦舍的內容,梨園的內容,都是靠賣票,唱堂會起來的,不俗能行嗎?哪個角不是票房號召力呀。
但是後來呢?京劇進入了體制,獲獎比票房更重要了。大眾文化以前只有戲曲看,後來電影徹底取代了他的地位。就是說,京劇失去了沉入市場的土壤。舞臺藝術,不以買票衡量,本身就是沒有生命力,跟熊貓一樣,得靠養了。
所以結論很明顯,這不是哪個大師能扭轉的。大師繃著,願意深入市場嗎?願意為迎合市場做調整嘛?不排除也有,好吧,但是京劇這種形式,真心俗不起來,那又回到前一個問題,賣不出太多票。當然,也有朋友願意買票看,但那是什麼?票友啊。按現在說法,那還是小眾市場。
京劇確實很美麗,也曾經就是大眾文化。但不要忘了,曾是京劇起源之一的崑曲,也被京劇替代成小眾了。有時候,就是表演內容和大眾需求的矛盾,造成了內容的逐漸小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