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硯田耕耘
-
2 # 徐俠客行
中蘇關係1958年後關係逐漸惡化,蘇聯陳兵百萬於中蘇邊境,蘇聯全是機械化部隊,號稱要對用原子彈打擊中國,中國北方一馬平川,無險可守,中國就採取了戰略性防禦辦法,毛主席提出“深挖洞,廣濟糧”北京城就深挖地下長城,挖出的土就堆積成山了。
-
3 # 旗艦茶盞
天壇是北京“天地日月”諸壇之首,是中國和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是一座典型壇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場所。每年孟春祈谷、孟夏祈雨、孟冬祀天。無論從架構、力學還是美學角度來看,天壇都是出類拔萃、舉世無雙的建築傑作。現已闢為公園開放,昔日的皇家壇廟現已成為北京市區富有特色的旅遊公園。 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佔地273公頃,面積佔整個崇文區的1/4。天壇建築佈局呈“回”字形,有垣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有齋宮、圜丘壇、祈年殿、長廊、萬壽亭、迴音壁、三音石、七星石和古柏等名勝古蹟。天壇為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的地方,為四座祭壇中最重要的一個。但是,上世紀70-80年代,在天壇的旁邊卻出現過一個“大土山”。到底有什麼歷史原因呢?上世紀40年代鳥瞰天壇
上世紀80年代鳥瞰天壇
對比上面兩張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天壇內壇西側,多了一座“大土山”。就是上圖紅色畫圈處,與周圍的建築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對天壇的總體景觀造成了極大破壞。
原來,這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文革”期間,由於戰備需要,北京城因為挖防空洞產生的大量棄土無處可放,就堆積在天壇的空地上,慢慢的越堆越高,漸漸而成一座土山。“大土山”佔地6公頃,30餘米高,高度相當於10層樓。這座土山不僅從整體上分隔了天壇軸線及主體建築的內在聯絡,割斷了古建築的整體構思,而且使人無法領略古代祭天禮儀的神秘意境和藝術氛圍,影響了天壇歷史價值的展現。到了90年代,北京市政府決定搬走土山,恢復了天壇的歷史原貌。因為當時的條件有限,這是一項大工程。為此北京市政府還成立了“愛祖國、愛北京、愛文物、愛天壇、搬土山”指揮部,指揮部下面成立了運輸、後勤、宣傳等6個組織。移山工程開始那天正好是臘月三十,春節都沒有休息,不間斷進行。運土的卡車從南門進,西門出。據原天壇公園副園長、總工程師徐志長回憶說,當時很多領導幹部,附近的群眾、學生來挖土,因為大家都願意它被移走。土山移走後,北京土建學會、北京文保協會等地很多專家還到土山原址植樹,羅哲文還題寫了“新愚公移山植樹,古神壇恢復舊觀”。 曾經神聖的皇家壇廟,如今,對於把天壇當作自己生活空間向戶外延展的市民來說,天壇的華美建築只是他們在這裡活動的一個大背景,更大的吸引力來自這是城區獨有的森林公園。明清以來天壇廣植松柏,至今已成森然巨林!
回覆列表
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文革”期間,全國都“深挖洞”,北京因為挖防空洞產生的大量棄土無處可放,就堆積在天壇的空地上,漸漸而成一座土山。“大土山”佔地6公頃,30餘米高,相當於10層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