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有過幾次大的白話文運動,其中一個重要觀點就是廢除繁體字,改用簡體字,魯迅先生就是白話文運動的中堅力量之一。
那麼魯迅先生堅持廢除繁體字的原因是什麼呢?
他在《論語文改革》一書裡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中國的人民,絕不會聰明起來,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壓榨,理解整個民族的危機。我是自身受漢字苦痛很深的一個人,因此我堅決主張,以新文字來替代這種障礙大眾進步的漢字。譬如說一個小孩子要寫一個生薑的[薑]字或一個[鸞]字到方格子裡面去,能夠不偏不歪,不寫出格子外面去,也得要化一年功夫,你想漢字麻煩不麻煩?”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來,魯迅對繁體字的批評主要來自於漢字的功能,認為學習繁體字浪費時間,不夠簡潔。至於繁體字在造字的時候,每個字所表達的文化內涵與審美內涵都沒有提及。
而且,魯迅在這裡對“寫字”的認識有一點偏於書法,練習書法需要用大量的時間將字型練美觀,而日常的“寫字”,其終極目的並不是美觀,而是“清楚”。
那麼,就繁體字的實用功能來看,也就是書寫的簡易程度來看,繁體字並沒有魯迅稱的那麼複雜。因為大多數繁體字都有簡寫的規範,比如:
近代以來,有過幾次大的白話文運動,其中一個重要觀點就是廢除繁體字,改用簡體字,魯迅先生就是白話文運動的中堅力量之一。
那麼魯迅先生堅持廢除繁體字的原因是什麼呢?
他在《論語文改革》一書裡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中國的人民,絕不會聰明起來,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壓榨,理解整個民族的危機。我是自身受漢字苦痛很深的一個人,因此我堅決主張,以新文字來替代這種障礙大眾進步的漢字。譬如說一個小孩子要寫一個生薑的[薑]字或一個[鸞]字到方格子裡面去,能夠不偏不歪,不寫出格子外面去,也得要化一年功夫,你想漢字麻煩不麻煩?”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來,魯迅對繁體字的批評主要來自於漢字的功能,認為學習繁體字浪費時間,不夠簡潔。至於繁體字在造字的時候,每個字所表達的文化內涵與審美內涵都沒有提及。
而且,魯迅在這裡對“寫字”的認識有一點偏於書法,練習書法需要用大量的時間將字型練美觀,而日常的“寫字”,其終極目的並不是美觀,而是“清楚”。
那麼,就繁體字的實用功能來看,也就是書寫的簡易程度來看,繁體字並沒有魯迅稱的那麼複雜。因為大多數繁體字都有簡寫的規範,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