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按他的遺囑,他的骨灰被撒在了大寨的田地裡。
10
回覆列表
  • 1 # 湘西小木魚

    (圖為郭沫若在虎頭山的紀念碑)

    郭沫若是文學泰斗,我們在語文課本上讀過很多他的文章,只是關於他的爭議性很大,很多人覺得他在感情上始亂終棄,三任妻子的結局都不好,自己的一個兒子也埋怨說他是家庭的罪人。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6歲,是非爭議就此結束了。

    郭沫若長期在周恩來的領導下從事抗戰文化工作,有過巨大的貢獻,即使被葬進八寶山也是正常的,要麼魂歸故里,葬進老家四川樂山吧,可是都沒有。

    郭沫若是火葬,墳頭都沒有一個,骨灰直接被撒進了山西省昔陽縣大寨虎頭山的田野裡,因為他的遺囑就是:我死後,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

    這和很多其他大文豪鮮花環繞的大陵墓的確不一樣,為什麼會這樣了,一起去看看吧。

    (郭沫若骨灰撒在了大寨虎頭山)

    一,郭沫若喜歡這個地方。

    山西省大寨以前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山村,隨著毛主席發出了"農業學大寨"的號召後,這個地方漸漸就成了全國農業的一面旗幟。

    郭沫若也親自前往大寨考察過,也被這裡人的“吃苦耐勞,自力更生”的精神感動了,寫了很多讚美這裡的詩歌,如《頌大寨》等。

    喜歡這個地方,埋這裡就好理解了。

    二,1956年,中國全面倡導火葬。

    我們都知道,現在全國都在推行火葬,其實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開始提倡火葬了,更是提倡領導幹部要帶頭火葬。

    1956年,全國開始全面倡導火葬。在1965年,更是出臺了《關於殯葬改革的意見》,大力推動" 殯葬改革 " ,很多領導幹部都紛紛表態要火葬。

    1976年,周恩來去世,遵照遺囑,也是火化後沒有保留骨灰。郭沫若一直跟著周總理做事,無比敬仰他,死後效仿他火化撒骨灰也就好理解了。

    (圖為郭沫若在定陵)

    三,從事考古工作,覺得陵墓也不安全。

    除了郭沫若喜歡大寨這個地方,仰慕周總理外,我個人認為還有個因素就是郭沫若長期從事考古工作,覺得陵墓也不安全吧。不僅盜墓賊對這些名人墓虎視眈眈的,考古學家也會挖掘。

    1955年,郭沫若就參與挖掘了明朝萬曆皇帝的定陵,可是因為科技不成熟,很多珍貴的文物在見光的瞬間就被氧化了。

    綜合以上三個因素,郭沫若最終選擇火葬,骨灰撒入田地也就很好理解了。

    大寨如今也是一個旅遊景點了,除了郭沫若,還是名人陳永貴,賈進才和作家孫謙的長眠之地,要是有時間,可以去看看吧。

  • 2 # 圖拉圖拉根

    那是對自身真實信仰的最後一次宣誓,表達的是始終不渝的心意。

    這種精神代表了他最後的風骨,旁人無法理解的風骨。

    由於某種原因,他的這種選擇被一群無恥之徒故意曲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聽到婆婆和公公說自己的壞話,還需笑臉相迎是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