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昭銘軒書畫
-
2 # 老跨鬥
兩帖是完全不同的兩股道。
王,小楷、行書、草書。好像沒有大楷。
那麼王的小楷與行書有著直接的關聯。
顏,我覺得顏的楷、行、草為什麼古意濃,為什麼蒼古雄渾?我覺得應該是他研究了許多古文字,比如金文、漢隸、魏碑這些雄渾的東西以後,豐富了他的筆法,而產生了與王書不一樣的氣息。再加上顏本人的剛烈性格。
不知對否?
-
3 # 詩夜城主
被世人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通篇28行,共324個字,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書法大家王羲之所作,據說王羲之是在心情極為愉悅又在微醉狀態下隨意揮灑的行書,誰知這“無心插柳柳成蔭”,竟然成為“天下第一行書”,而且《蘭亭序》中的“永和九年”的“和”字還多了一橫,至今無人知曉王羲之這多出一筆所謂何意?
同被世人稱之為“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通篇23行,共234個字,是唐代書法大家顏真卿所作,然而顏真卿是在心情極度悲憤的狀態下心事叢叢有意提筆所作,值得注意的是書中還出現了塗改之處,竟然也成為了“天下第二行書”,當然了,至今都無人猜透顏真卿當時為何不重新寫過呢?
綜上所述,很容易發現《蘭亭序》與《祭侄文稿》都屬於敘事書法,兩者創作性情最大的不同之處,無非就是書寫時情緒的起伏不同而已,前者愉悅輕鬆,後者悲憤激動,但書體中依然呈現出書家飽滿的情緒,這是作品該有的情感色彩,
至於《蘭亭序》和《祭侄文稿》的筆法差異,只能這麼說,顏真卿繼承了王羲之的精妙神奇的筆法,由於各自的人生閱歷不同,《蘭亭序》風格屬於“中和之美”,《祭侄文稿》風格屬於“氣格之美”,書法講究“氣韻生動”,筆法萬變不離其宗,書法風格卻和書法家的文化素養、人生閱歷以及書寫時的環境有緊密關係。
蘭亭序和祭侄文稿的筆法差異主要在含和露的區別上。
蘭亭序用筆多露鋒,不管是起筆還是收筆。一字之間的筆畫起承乃至字與字之間的呼應,大都以露鋒為之,尖入尖出較多。通篇來看,線條尖而利,整體感覺瀟灑爽快。
而祭侄文稿的筆法以圓為主,線條的質感厚重老辣。相應的筆法多藏鋒。文稿的用筆雖然多有意到筆不到之處,但“藏”與“護”的筆法習慣仍然有跡可循。
從這兩幅書法作品中,可見二人用筆的習慣和性格特徵:王羲之深具魏晉風流之真趣,崇尚自由,瀟灑散淡;顏真卿性格內斂,沉穩厚重。
這兩副作品在書寫時作者的情緒是兩個極致:王羲之散開懷抱,了無掛礙心情愉悅;顏真卿極度悲痛,沉鬱壓抑。所以作品呈現給人的視覺和精神感受是不同的。
這樣的書法按說是不可學的,因為沒有人可以代入到作者的性格和創作場景中去,學來也只能僅得其形。尤其是祭侄稿。我不曾見到歷史上有臨此帖的。
但是從這兩幅作品中提煉出來用筆的規則和規律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