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位爵爺

    其實是基因決定習慣,習慣決定身材。

    觀察身邊的人,往往自稱吃不胖的人。

    他們所謂的一天到晚都在吃垃圾食品,其實是一包薯片打開了從早上吃到晚上還沒吃完。你所謂的吃一口都胖,那是10分鐘來一口。一天到晚沒完的吃,不然就是對高熱量食品有依賴,不知不覺就吃了超量的食物。

    我記得我看過兩個紀錄片,都是關於肥胖的。

    第一個紀錄片講的是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們的行為模式就有所區別。有的孩子傾向於選擇不停的吃東西保持能量的攝入,另一些孩子更願意將注意力花在遊戲、社交上。說明孩子天生會對不同的東西表現出不同的興趣度。而這樣的興趣度決定了後天他的體型,但他們其中也有人後天會刻意控制,那肯定會比天生對事物需求度低的人控制起來痛苦度更高。

    第二個紀錄片,就是記錄那些所謂吃不胖的人,當他們被規定食用超過他們每日熱量的食物時,體重也會上升,但是極限會比“易胖”人群更低,當他們超過基因中的極限體重後,再攝入過多食物時候會感覺噁心和不適,從而減少熱量攝入,當實驗結束他們的體重又恢復到自己平時的重量。

    我是比較認同這兩部紀錄片的。我身邊很多人覺得我吃不胖,其實我是在攝入高熱量食物的總次數是比較少的(偶爾為之),但一次性攝入量比較大(突然連續吃了幾頓12寸的披薩、2天內吃掉整個黃油蛋糕)。就我個人觀察而言,身邊聲稱吃不胖的人,一種和我一樣一次性吃過癮,然後很長一段時間不會再吃。另一種雖然吃的東西不少,但三餐中攝入蔬菜比例高於肉類,對於油大的飲食比較不喜歡,偏好湯湯水水的食物,綜合熱量其實也是偏低。我當然相信個體代謝的差異是存在的,但我也相信大部分人是相似的,天生的飲食偏好才是主因。綜合來說,肥胖人群整體還是熱量攝入過多,肌肉少代謝率低。

    基因只是決定你的飲食偏好,但是不妨礙你增加自己的肌肉提高代謝率。增加肌肉+吃的更健康才是目前肥胖人群減肥的唯一道路啊。

  • 2 # 思陌談減肥

    基因對於身材有決定性因素,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增加身材變差的機率。

    肥胖的遺傳因素

    如果父母體重正常,子女肥胖的概率約為10%,如果父母僅一方肥胖,其子女肥胖的概率為50%,如果父母雙方都然後,其子女肥胖的概率為80%。

    肥胖發生的遺傳性因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種是遺傳因素起決定性作用,從而導致的畸形肥胖。一種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導致的肥胖。

    不良習慣導致的肥胖

    環境因素

    飲食因素

    進食熱量高,飲食結構不合理。高脂肪高糖食物攝入過多,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攝入不足。喜歡油膩食物,甜食,各類零食,導致攝入熱量超標。

    心理因素

  • 3 # 為歡浮生

    基因決定了你的身材基礎,包括頭身比、身高、骨架和身型。

    習慣決定你的後天氣質和一定程度的身材美感。

    根據自己的先天條件,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堅持合理的飲食和鍛鍊,找到適合自己的穿衣風格和妝容,你會更好看。

  • 4 # 愛的奇蹟口袋

    找一對雙胞胎

    看看有沒有一胖一瘦

    如果有,就是後者

    如果沒有,就是前者!

  • 5 # 呂氏周

    好基因決定身材,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有了好基因的遺傳,還要有好的生活習慣。

    不暴飲暴食,少吃甜食、油炸之類的食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想要保持好的身材,優質蛋白質和鈣質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還要堅持多運動,這樣才能保持好的身材。

  • 6 # 賴業雄

    基因在沒有硬性習慣的強制下,基因決定人的一生,即天賦。基因隨自然生長,習慣是環境強制下為了生存強行形成了的一種生活,是定律。如動物世界裡的山豬和家豬;如社會行業,排球運動員和舉重運動員。基因和習慣不能同類而論,因為控制他倆的前提是環境和為了生存的定律制度。

  • 7 # 茶語養生閒說

    都有關係,習慣更重要。習慣一般是跟家人一樣的,一般一家都是胖人的比較多,也有家人不胖自己胖的。習慣大概不好。沒節制的吃是身材不好的根本因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人的預期壽命達到五百歲,會不會派人飛出太陽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