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的底層是對流層和平流層中下部。低層大氣指的是海拔在25千米以下的地球大氣層。所含空氣佔整個地球大氣層超過百分之80以上,對天氣和氣候有直接的影響。對低層大氣而言,太陽輻射幾乎不能被它吸收,它的主要直接熱源是地面輻射。
此外,地面熱量輸送到大氣層中的方式還有兩種:潛熱輸送和湍流輸送。太陽高度角是我們觀察太陽時的仰角,也就是太Sunny線與地面之間的夾角。由於地球的自轉,造成太陽東昇西落,太陽高度角在一日內不斷髮生變化.太陽高度指太Sunny線與地平面之間的夾角,即太陽在當地的仰角。
其實太陽高度和太陽高度角是一樣的高層大氣的3個主要熱源,即太陽紫外輻射、磁層電磁擾動引起的電流焦耳熱和粒子注入碰撞加熱。平流層是由於臭氧吸收了200-320nm的Sunny紫外輻射而得以加熱的,臭氧是其主要的熱源。
擴充套件資料:
整個地球大氣層按其成分、溫度、密度等物理性質在垂直方向上的變化,世界氣象組織把它分為五層,自下而上依次是: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
自對流層頂到55km左右為平流層。在平流層內,隨著高度的增高,氣溫最初保持不變或微有上升。大約到30km以上,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顯著升高,在55km高度上可達-3℃。平流層這種氣溫分佈特徵是和它受地面溫度影響很小,特別是存在著大量臭氧能夠直接吸收太陽輻射有關。
雖然30km以上臭氧的含量已逐漸減少,但這裡紫外線輻射很強烈,故溫度隨高度增加得以迅速增高,造成顯著的暖層。平流層內氣流比較平穩,空氣的垂直混合作用顯著減弱。平流層中水汽含量極少,大多數時間天空是晴朗的。
有時對流層中發展旺盛的積雨雲也可伸展到平流層下部。在高緯度20km以上高度,有時在早、晚可觀測到貝母雲(又稱珍珠雲)。平流層中的微塵遠較對流層中少,但是當火山猛烈爆發時,火山塵可到達平流層,影響能見度和氣溫。
大氣的底層是對流層和平流層中下部。低層大氣指的是海拔在25千米以下的地球大氣層。所含空氣佔整個地球大氣層超過百分之80以上,對天氣和氣候有直接的影響。對低層大氣而言,太陽輻射幾乎不能被它吸收,它的主要直接熱源是地面輻射。
此外,地面熱量輸送到大氣層中的方式還有兩種:潛熱輸送和湍流輸送。太陽高度角是我們觀察太陽時的仰角,也就是太Sunny線與地面之間的夾角。由於地球的自轉,造成太陽東昇西落,太陽高度角在一日內不斷髮生變化.太陽高度指太Sunny線與地平面之間的夾角,即太陽在當地的仰角。
其實太陽高度和太陽高度角是一樣的高層大氣的3個主要熱源,即太陽紫外輻射、磁層電磁擾動引起的電流焦耳熱和粒子注入碰撞加熱。平流層是由於臭氧吸收了200-320nm的Sunny紫外輻射而得以加熱的,臭氧是其主要的熱源。
擴充套件資料:
整個地球大氣層按其成分、溫度、密度等物理性質在垂直方向上的變化,世界氣象組織把它分為五層,自下而上依次是: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
自對流層頂到55km左右為平流層。在平流層內,隨著高度的增高,氣溫最初保持不變或微有上升。大約到30km以上,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顯著升高,在55km高度上可達-3℃。平流層這種氣溫分佈特徵是和它受地面溫度影響很小,特別是存在著大量臭氧能夠直接吸收太陽輻射有關。
雖然30km以上臭氧的含量已逐漸減少,但這裡紫外線輻射很強烈,故溫度隨高度增加得以迅速增高,造成顯著的暖層。平流層內氣流比較平穩,空氣的垂直混合作用顯著減弱。平流層中水汽含量極少,大多數時間天空是晴朗的。
有時對流層中發展旺盛的積雨雲也可伸展到平流層下部。在高緯度20km以上高度,有時在早、晚可觀測到貝母雲(又稱珍珠雲)。平流層中的微塵遠較對流層中少,但是當火山猛烈爆發時,火山塵可到達平流層,影響能見度和氣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