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何157501439
-
2 # 酔語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黃道面。
黃道面(ecliptic plane)是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球赤道面交角為23°26"。由於月球和其它行星等天體的引力影響地球的公轉運動,黃道面在空間的位置總是在不規則地連續變化。但在變動中,任一時間這個平面總是透過太陽中心。
那麼為什麼人類發射衛星,普遍都是在黃道平面內執行呢?
原因主要有兩點:
(1)探測器在黃道平面內執行,發射時可以藉助地球的公轉速度29.8km/s,能降低火箭發射燃料消耗;
(2)在黃道平面內飛行的探測器,還可以藉助太陽系其他大行星的引力彈弓效應進行加速,也能大大降低火箭發射燃料;假如要垂直於黃道平面飛出太陽系,那麼發射時所需的燃料,是在黃道平面內飛行的十多倍。
還有另外一個不是原因的原因,是因為人類目前的探測範圍來說,讓衛星在黃道面內執行、利用已知星體的引力彈弓效應來加速的方案,在大部分時候是最實惠的方案。
當然,在未來或許會有更實惠的方案出現。
開個腦洞的話:
或許未來某一天,隨著人類對宇宙的瞭解進一步加深,說不定會在某個不在黃道平面的位置發現引力超級大的星體,導致它一個星體的引力彈弓效應就是其他星體的總和,那麼人類也可能放棄目前常用的方案,轉而用其他角度發射衛星,以便利用這個超級強的彈弓效應也不一定。到時候,可能沿著黃道平面發射衛星這個方案說不定就不會有人提起了。
手機碼字,隨便貼個圖~
-
3 # 寒蕭99
我們發射的大部分探測器都是沿著黃道面飛出去的,不是什麼公道面。
黃道面是地球圍繞太陽運轉的軌道平面,而且不只是地球,8大行星基本都在黃道面附近執行。
那麼為什麼我們發射的探測器要往黃道面飛呢?簡單說就是為了節約燃料,獲得最大的飛行動能,因為只有在黃道面內,我們的探測器才能有效利用行星的引力,獲得更大的動能。
這就像為什麼我們的發射場一般都建在低緯度地區,同樣也是為了節省燃料。由於8大行星都在黃道面附近,一方面我們便於對其進行探索,走黃道面是最近的距離;另一方面可以獲得其他大行星的引力幫忙,最主要的就是木星和土星,很多探測器都要利用木星來進行加速,這樣就會得到更快的速度。
其實我們也有個別探測器是離開黃道面的,這是因為探測的目標不同。最著名的是1990年美國發射的“尤利西斯”號探測器,因為需要探測太陽的兩極,所以最佳觀測位置就是離開黃道面,以幾乎垂直於黃道面的軌道來對太陽進行觀測。不過,在發射初期,同樣也是沿著黃道面飛行,只是到了木星附近時利用木星引力變軌,才轉到了太陽極地軌道。
回覆列表
太陽系的行星軌道平面叫黃道,人類的星際探測器之所以要沿著黃道飛行,其目的是為了探測太陽系的行星和利用行星的引力,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還無法進行垂直於黃道面的星際飛行,也沒有垂直於黃道星際旅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