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勤作舟教育

    關於中國的大一統王朝,一般認為有秦、西漢、東漢、西晉、隋、唐、元、明、清。但有一種觀點認為明朝沒有達到元朝和清朝的疆域標準,所以明朝不能算是大一統王朝。

    元朝和清朝的疆域包括中國現在疆域的絕大部分,以此作為是否大一統的標準是非常不公平的。按此邏輯,秦、漢、隋、唐豈不都成了割據王朝?因為這些王朝都沒有控制青藏高原。

    總有一種觀點認為只有實際控制才算是本朝疆域,明朝對烏斯藏,以及東北的努爾幹都司都屬於羈縻統治,並非實際控制,所以不能算進明朝的疆域。先不說努爾幹都司實際為明朝控制,就是羈縻統治,其效果並不比實際控制差。比如明朝時貴州有著名的播州宣慰司(貴州省遵義市附近),就屬於典型的羈縻統治,尤其是萬曆改土歸流之前。但是不能因為播州宣慰司非明朝直接控制就不算是明朝疆域。即使到了清朝,皇權都不下縣,難道縣以下都非王土?再比如明朝的廣西有很多世襲土著,比如太平州、鎮遠州、結安州等,朝廷就允許他們世襲,再派一些流官佐之。

    努爾幹都司的全稱是努爾幹都指揮司,這是一個以軍事為主的地方機構,都指揮使司以下設衛、所,這難道不是明朝實際控制的證據?按《大明會典》所載,努爾幹都司有衛384個,也有376衛之說。明朝對努爾幹都司確實任用了很多女真官員,但這些女真官員是服務於明朝統治努爾幹都司的。就如同清朝入關統一後,任用很多漢人官員治理漢地,能否認為因為是漢官,就不屬於清朝的直接控制?清朝是實際控制過外東北,但在咸豐時割讓給了沙俄,是否可以理解成外東北不是清朝的地盤?不能拿清朝最大時的疆域對比明朝最小時的疆域,這是非常不公平的。

    自宣德以後,明朝對努爾幹都司的重視程度較之前下降了不少,但這並不能代表明朝就失去了對努爾幹都司轄區的控制。清末時東南各省互保,朝廷的話根本沒人聽,列強在清朝邊疆地區都有間接控制,又如何解釋?明末努爾哈赤在東北地區反明,與元末朱元璋在東南地區反元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國內的地方勢力起兵反抗朝廷。

  • 2 # 爭議

    這個誰會這樣說,究竟是有多大仇恨。毋庸置疑,明朝是大一統王朝。大一統王朝,是專指自秦始皇掃六合,以統一華夏故地為衡量標準的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天下和政治的統一,二是禮儀文化的統一。

    明朝實行多元政治制度,對領土分別管控

    在政治統治上,明朝繼承了元朝的“二元政治制度”(相當於今天的“一國兩制”),並將這種制度優化並加以改良。形成了漢人農耕區的行省制,其他領土實施的分封、設衛(土司、羈縻衛所),乃至朝貢(宗主國對其附庸進行封授)制度於一體的多元政治制度,確保了政治上的統一。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明朝政治理念來源於此。

    恢復漢唐,形成以漢文明為主的中華多元文化

    明朝最大的歷史功績就是恢復中華,叛亂反正,延續了漢文明的傳承。在文化禮儀上,以恢復唐宋文明為主,兼收幷蓄了少數民族文化,形成了以漢文明為主的多元中華文化體系。這些文化禮儀不僅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也通過鄭和下西洋遠播海外,就下西洋形成的經濟文化交流,以及由此而帶來的更多朝貢國,有那個朝代有過如此輝煌時刻,即便是與盛唐時期的陸上絲綢之路經濟文化相比,也不相上下。

  • 3 # 九州往事

    這個問題相當有討論的價值,我也來討論一下。首先我先說正確結論:明朝是大一統王朝,這是主流史學家都承認的結論。但是確實,有很多人對這個結論存在疑問,下面我就來為題主答疑解惑。

    先回答為什麼是大一統的王朝?大一統的概念始於秦朝統一六國,從那以後開始深入人心,所以判斷一個王朝是否大一統就要對標秦朝了,這個標準簡單粗暴但是最服人心,請看以下兩張圖片,秦朝與明朝的疆域對比。秦朝疆域最大不過340萬平方公里,明朝疆域最大達到1300多萬平方公里,如果這樣還不算大一統,如何才算呢?

    接下來再來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會存在明朝不是大一統王朝的疑問或誤解。第一個爭議是,明朝對烏斯藏(今西藏地區),以及東北的努爾幹都司都屬於羈縻統治(中國古代朝廷在邊遠少數民族地區所置之州。以夷制夷,因其俗以為治,有別於一般州縣),並非實際控制,所以不能算進明朝的疆域。雖然羈縻統治效果比實際控制效果略差,但這些地方都是承認中央統治的,是可以算明朝疆域的。

    第二個爭議來自於北元(蒙古)統治地區和新疆地區不在明朝疆域內,人家元朝和清朝都統治過這些地方,所以不能稱為大一統。剛才說了,大一統要對標的王朝是秦朝,拿元朝或清朝來比較,這明顯不合適,這兩個地區不在中原王朝掌控之中的時間也很多,就說秦朝肯定沒有吧,但是並不妨礙秦朝被公認為大一統王朝。同樣的道理,這也不能當做明朝並非大一統王朝的根據。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統封建王朝,是漢唐之後的另一個黃金時期,仍然代表著我們華夏在世界上位列強國之列,是一個值得我們為之驕傲的王朝。

  • 4 # 化作泥土更護花

    明朝從嚴格意義上講算不上大一統的王朝。下面談一談本人的看法:

    一、先看一下元朝。元朝是中國古代疆域最廣闊的朝代之一。他結束了唐末五代遼宋夏金以來國家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完成了國家統一。

    1、元朝是蒙古民族建立的,蒙古地區囊括在中央政權直接管轄之下。在今天的西伯利亞一帶設立了嶺北行省。

    2、在東北地區設遼陽行省,它包括今天的外興安嶺,庫頁島及北韓北部。

    3、在今天的新疆地區和中亞地區設立了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兒汗國、窩闊臺汗國。

    4、在西藏地區,西藏早就同蒙古政權建立了聯絡。1253年喇嘛教法王八思在六盤山會見了忽必烈。忽必烈封八思巴為國師,並派八思巴擔任總制院第一任長官,總制院後更名為宣政院。元政府在西藏設定驛站,調查戶口,徵收賦稅,屯戍軍隊。總之,從元朝開始西藏正式成為中國中央政府直轄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

    5、在雲南,元世祖即位後設雲南行省,行省下設路、府、州、縣。加強了對雲南地區的控制。

    6、在臺灣地區設立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臺灣,這是中國中央政府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權力機構。

    二、其次看清朝。清朝建立後,完成了統一,疆域空前廣闊,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得到鞏固和發展。

    1、東北地區是清朝的龍興之地,早在清軍入關之前就控制了包括外興安嶺和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後設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盛京將軍進行管理。北韓也是他的蕃屬國。

    2、在蒙古地區,在清軍入關前漠南蒙古就已歸附清朝,蒙古貴族接受清朝各種封號,並保持世代聯姻關係。康熙大帝時平定噶爾丹叛亂,清朝設定將軍和參贊大臣率兵駐科布多和烏里雅蘇臺。

    3、在新疆地區,清軍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1762年,清朝設伊利將軍,統轄整個新疆地區。

    4、在西藏地區,清朝入關後,五世達賴來京祝賀,順治皇帝隆重接待,正式賜予“達賴喇嘛”的封號。後來,康熙大帝又賜予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此後,歷代達賴和班禪都須經清朝中央政府冊封。雍正時,清朝設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乾隆年間對達賴、班禪靈童轉世建立了“金瓶掣籤”制度。達賴和班禪選定須由清朝中央政府批准,這項制度加強了清朝中央政府對達賴和班禪轉世的監督和任授權力。

    5、在雲南地區,清朝平定“三蕃之亂”後進行了大規模“改土歸流”政策,清朝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

    6、清朝收復臺灣後,設立臺灣府,隸屬福建省,管轄澎湖和臺灣。

    三、再看明朝。明朝建立後,消滅了一些割據勢力,完成了統一,但明朝的疆域確要小許多。

    1、在蒙古地區,元朝滅亡後,蒙古的殘餘勢力退居在蒙古高原,他的實力還比較強大,常常侵擾明朝邊境。明成祖時遷都北京“天子戍邊”。後為了防範蒙古,明朝修築了長城,但並未阻止蒙古的進攻,後雙方採取互市,蒙古地區接受明朝冊封。

    2、在西藏地區,明朝設衛所,任用藏族人擔任各級官吏,賜給印信,讓他們管理西藏事務,徵收賦稅。明朝還在西藏建立了僧官制度,各級僧管也由朝廷任命。

    3、在西南地區繼續採用土司制度,永樂年間設貴州布政司,開始“改土歸流”,但大部分地區仍實行土司制度。

    從以上就可以看出,明朝的統一是有限的,他並沒有完成真正的統一。

  • 5 # 跪射俑

    誰說的?

    明朝就是大一統王朝。在漢地地區(清朝稱為漢地十八省),明朝的疆域和元朝基本一致。明朝廢除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全國設立“兩京十三布政司”。分別是南京、北京、北直隸、陝西、山西、山東(包括遼東半島)、河南、南直隸、浙江、江西、湖廣、四川、廣東、福建、廣西、貴州、雲南。其中在雲南、貴州、四川、湖南等省內部實行有土司制度。其疆域面積大約為420萬平方公里。

    明朝的勢力範圍覆蓋了中南半島,其中緬甸和越南最為特殊。越南在明朝初期就臣服於明朝,成為了朱元璋所列出的10個不徵之國之一。1406年,永樂帝派軍平定越南,1407年在越南設定了交趾布政使司,越南被納入到明朝的疆域。到1428年,越南重新獨立,明朝對越南的管轄只有21年的時間。明朝在緬甸冊封了大量的土司,之所以用“冊封”一詞而不用“設定”,主要是這些土司並非受到明朝勢力控制,而且明朝也未向該地區派遣官員和軍隊,從未徵發賦稅。緬甸地區的“土司”以朝貢的方式和明朝形成聯絡。作為比較,雲貴地區雖然也實行土司制度,但是有軍隊駐紮,設定了大量的都司、衛所等軍事機構,雲貴地區的土司必須承擔固定的賦稅,實行屯田和移民,還要建立建立驛道,學校等。

  • 6 # 興亡多少事

    想要判定明朝是不是大一統王朝,為什麼是?為什麼不是?先要明確中國大一統王朝的標準。

    標準一:要有廣闊的疆域。

    《漢書.王吉傳》:"《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 以這個標準,廣闊的疆域起碼要包括漢朝傳統的的“九州之地”,東漢在行政上分為為十三州:幽州、豫州、青州、冀州、幷州、涼州、荊州、司隸、益州、揚州、交州、徐州、兗州。

    明朝的版圖,東北至努爾幹都司,西北至嘉峪關,南至男孩,疆域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數一數二,從這點來說,明朝是符合要求的。

    而對於北宋,遼朝當時佔據了本屬於漢族傳統地區的燕雲十六州。其後出現的西夏政權亦部分佔領了從前屬於漢族王朝的西北河西走廊及河套地區,因而北宋並沒有統治傳統中原地區的所有土地,並且並非所有漢人都在北宋的統治之下。因此北宋是否能作為大一統王朝存在部分爭議。

    明朝是擊敗元朝統治者,實現了漢族尤其是北方漢族幾百年來接受異族統治下的獨立,回覆了漢人江山的統治,雖然元朝在中國統治的合法性和斷代史一直受到質疑,但元朝統治中國的歷史事實不能改變。

    明朝是是不是大一統王朝自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就我的觀點,廣義下明朝可以說一個大一統的中央封建王朝,也就不會有為什麼說明朝不是大一統王朝的問題了。

  • 7 # 一陽復史

    不知道在您的心目中如何才算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呢?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大一統,首先,秦始皇嬴政第一個建立了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不論後世如何評價秦始皇,有一點是不能否認的,就是他實踐了大一統的思想,把大一統這個概念實現了,為後來歷朝歷代的“大一統”提供了範本。

    其次,我們要區分“大一統”和“大統一”這兩個詞的概念,前者是指在一個朝代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要高度集中,偏向於表現出一個整體,而“大統一”則更多的指向地域或者疆域的統一。

    秦朝論疆域並不是最大的,可能還倒數,但是他的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王朝,無論是設立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也好,還是統一貨幣、文字、度量衡也罷,他真正做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

    再說明朝,論疆域肯定是比秦朝大的多,話又說回來了,這個領土他是一朝一代積累下來的,如果沒有秦的疆土也不會有明的版圖,這不也是我們中華文明傳承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嘛,明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是高度集中的,這個應該都沒有什麼異議,有很多人說明朝不是大一統的王朝怎樣怎樣,我不明白他們所說的“大一統”是個什麼標準,

    就像現在我們國家一樣,現在我們的寶島臺灣還沒有迴歸,我們每一代人也在為了祖國的和平統一而奮鬥,你這個不能說我們現在不是個“大一統”的國家吧,對不對。所以我認為明朝是個大一統王朝。

  • 8 # 何運超

    明朝肯定是大一統王朝,當然任何大一統王朝都具有階段性,只不過明朝所謂大一統的輝煌時期可能不如漢唐顯得那麼耀眼

    對於所謂一些塞外地方,要知道明和清都是較近的時期,所謂塞外地方,包括今天意義上的許多外國都已經發展起來了,和漢朝距離明朝都差不多一千多年,唐朝距離明朝也有五六百年的距離,這種情況下的塞外地方文明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即便如此,明朝的制度和元朝一樣比較特殊,對塞外地區的控制是以土司制度為主,元朝蒙古力量很強大,儘管明朝與蒙古殘餘始終在對抗,但不能認為這樣明朝就沒有完成大一統,漢朝也沒有完全吞併北方草原,難道匈奴地盤都併入漢朝了?唐朝一樣沒有吞併北方草原啊,表面上前期突厥是被打垮了,但跟著回紇在北方啊,吐蕃勢力一度到達西域了啊,後期一度切斷河西走廊長達百年啊?沒有因為這個否認唐朝的大一統吧?

    那麼再看明朝的塞外,北方是衛所為主,南方是土司,甚至還有海外布政司,明朝在最強大的永樂時期,是把布政司設到東南亞印尼群島,不要看北方有蒙古存在好像沒搞定的跡象,但東南聲威那麼遠,歷史上又有哪個朝代達到?連元朝憑藉武功去攻打爪哇也沒什麼效果,但明朝也算是繼承元朝水軍能夠波及南洋,這是有踩著巨人肩膀的意義。儘管永樂以後這個南洋官署就基本完蛋,但是畢竟開創過局面,這是不容抹殺的歷史,何況還有收復安南設立州縣的情況,是正式歸屬明朝的,這也是實實在在的成就。

    再說北方,蒙古北元時間也不長,瓦剌在一度囂張以後也就瓦解了,韃靼雖然與明朝摩擦不斷,但是後期明朝對蒙古部落的收服還是有意義的,實際蒙古部落在明朝有安置性質,北方到東北,不斷接納下面的百姓,尤其東北地區蒙古百姓是相當多,漠南蒙古很多人都被遷移到了東北,一方面是漠北很大片地方是戰場,不適合蒙古百姓,所以願意歸順的不在少數,且明朝會進行安置,一方面就是東北地區的蒙古化非常凸顯,這一點影響到了女真文化變異,所以明朝中期開始,女真部落的蒙古化就很突出了,好比滿清祖先都是蒙古式名字,後來老滿文也是蒙古化的語言。但是他們在官府層面都是明朝屬民,並不是什麼不受管束的野蠻人,更別說在遼東還有北韓這樣一個存在。高麗、北韓對元朝、明朝都是實打實的歸屬,高麗世代和元朝聯姻,北韓對明朝也是一樣,連名字都是朱元璋欽定的,貢獻馬匹北韓一直都是一等一,儘管當地並不特別產馬。

    再說西面,瓦剌雖然號稱對抗但後面瓦解的四大部落對永樂年間也是認可的,一直影響到清朝乾隆土爾扈特東歸中土,他們世代留存著永樂年間的賞賜金牌,不忘自己來自東方中華,所以怎麼認為蒙古部落就不承認歸屬明朝?

    更不用說西域哈烈方面等今天阿富汗、中亞地區還是承認明朝的,儘管也有前期帖木兒時期的敵對,但後來帖木兒瓦解了,所以下面各自邦國都認同明朝的,這方面也有永樂時期陳誠的兩次出使取得成績,在西北方面也是有貢獻的,取得了效果。

    所以,今天人們認為明朝的統治,這是對這一朝廷制度認識的不健全,好比絕大多數人都會搞錯明朝的版圖和人口,明朝的戶籍人口是不同於過去一些朝代統計,明朝的民籍是很特殊的,軍戶不在其中,而且龐大的皇室家族,在各州府所擁有的家僕,莊戶,為他們服務的人,統統不在明朝的民戶百姓之中,這是特殊的制度規定的,所以,單單通過史書公佈戶數人口,根本看不到實際真相。

    所以,對於明朝實際對疆土的控制也是一個道理,不是非要涉及州府,派駐流官才是佔據當地的管理,這不是一個客觀的認知,何況明朝的土司和羈縻效果對朝廷的服務,也並非今天認為的毫無實際效果,比如說,我們分析認為爪哇印尼當時納入了明朝實際統治,假如明朝發生什麼事情,派去一道命令,要爪哇地方怎樣怎樣派出人力物力,這符合明朝實際需要嗎?在大航海時代以前,要一個遠在南洋的地方的島嶼國家與明朝大陸這邊保持一種密切聽從旨意的協作,本身就算是誠心歸附了,也知道在行政效率等等都不切實際。筆者的意思是,不能憑藉某種跡象表明明朝對爪哇當地缺乏指揮,只是很多實際層面,這種方式不切實際久而久之,隨著下西洋的失去聯絡,當地也就逐漸脫離了關係,但都知道民間下南洋的華人是越來越多,並非越來越少,所以不能以此判斷南洋地區和明朝當真脫離聯絡。

    從歷史上看,明朝絕對是大一統王朝,這是合乎事實的。

  • 9 # 大春子vlog

    明朝算不算大一統王朝

    這問題一直比較有爭議,因為很多人認為明朝在的同時還有北元,對現在的新疆和西藏也並沒有直接管理,一直窩在兩京十三省,所以並不算是大一統。

    這個問題要看這個大一統的概念在哪裡,中國在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後算是中國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疆域也就是北至長城,西到隴西,南到南海,東到東海,所容納的土地甚至還不如明朝的兩京十三省大,但是秦朝是十足的大一統王朝,所以以此列舉明朝也應該算是大一統王朝的。

    所以如果按著明朝的疆域來說基本佔據了儒家文化影響的主要省份,而北邊的蒙古,東北的女真這些少數民族,他們並沒有接受儒家文化,所以對於明朝的知識分子來說,也是以夷狄看待的,他們的領土也不能算是明朝的領土,最多也就是有一些少數民族的羈縻政策。

    有些人看不起元清兩朝的少數民族統治者,但是想對比卻對唐朝有好感,可是唐朝的統治者都具有鮮卑族血統,如果按著皇漢的看法其實也是有問題的,相反,清朝的統治者大多數都具有蒙古族和漢族的血統,其實到後來也並不完全都是滿足血統。

    還有古代的通訊能力和交通能力也是和現在不能相比擬,比如從北京到海南,如果是走路甚至要一個月才能到,一旦發生了戰爭,一些偏遠地區,對於當時的政府來實在是消耗太大,所以一些朝代都會相應的放棄一些帝國偏遠的勢力範圍,畢竟和治理成本相比完全是虧本。

    所以明朝首先的疆域就是秦朝傳統以來的兩京十三省,在加上儒家文化對周圍北韓等國家有一定的影響,明朝還是完全算是中國的大一統王朝的這沒有任何異議。

  • 10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如果大一統的標準按照清朝的版圖來算,那麼明朝是算不上的,只有元朝才算得上,而之前的所有朝代都不行,就算是唐朝也不行,因為沒有西藏、雲貴一部和東北。

    但大一統王朝的標準並不只是版圖,更多的是看王朝影響力、凝聚力、控制力,因此明朝絕對是大一統王朝。

  • 11 # 嘉1240嘉

    但有一種觀點認為明朝沒有達到元朝和清朝的疆域標準,所以明朝不能算是大一統王朝。有觀點認為明朝並沒有統一蒙古各部,新疆也不在明朝控制之下,努爾幹都司形同虛設,稱為大一統王朝非常勉強。

    關於中國的大一統王朝,一般認為有秦、西漢、東漢、西晉、隋、唐、元、明、清。但有一種觀點認為明朝沒有達到元朝和清朝的疆域標準,所以明朝不能算是大一統王朝。

    元朝疆域包括中國現在疆域的絕大部分,整個外蒙古、俄羅斯約烏拉爾山以東的西伯利亞(含外東北),以及北韓半島北部。清朝的疆域主要包括中國現在疆域的全部,外蒙古、哈薩克東南、吉爾吉斯斯坦大部、外東北。有觀點認為明朝並沒有統一蒙古各部,新疆也不在明朝控制之下,努爾幹都司形同虛設,稱為大一統王朝非常勉強。

    元朝和清朝的疆域包括中國現在疆域的絕大部分,以此作為是否大一統的標準是非常不公平的。按此邏輯,秦、漢、隋、唐豈不都成了割據王朝?因為這些王朝都沒有控制青藏高原。

    歷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元朝和清朝雖然控制了青藏高原,但這也是積前朝之功累進的。到了明朝,在元朝的基礎上加強了烏斯藏的控制。明洪武六年(1373年),烏斯藏攝帝師喃加巴藏卜入朝,朱元璋在烏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今青海省南部與四川省西部)。《明史-烏斯藏傳》說得非常清楚:“高皇帝懲唐朝吐蕃之亂,……因其舊俗,用僧徒化導為善。”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烏斯藏帝師哈立麻入京,朱棣以高禮遇款待。

    總有一種觀點認為只有實際控制才算是本朝疆域,明朝對烏斯藏,以及東北的努爾幹都司都屬於羈縻統治,並非實際控制,所以不能算進明朝的疆域。先不說努爾幹都司實際為明朝控制,就是羈縻統治,其效果並不比實際控制差。比如明朝時貴州有著名的播州宣慰司(貴州省遵義市附近),就屬於典型的羈縻統治,尤其是萬曆改土歸流之前。但是不能因為播州宣慰司非明朝直接控制就不算是明朝疆域。即使到了清朝,皇權都不下縣,難道縣以下都非王土?再比如明朝的廣西有很多世襲土著,比如太平州、鎮遠州、結安州等,朝廷就允許他們世襲,再派一些流官佐之。

    關於明朝是否大一統王朝,最大的爭議點有兩個:一個是努爾幹都司,一個是北元。因為清朝的前身後金就崛起於明朝的努爾幹都司轄區,就有觀點認為努爾幹都司並非明朝實際控制的地盤,至少在宣德以後就不是了。

    努爾幹都司的全稱是努爾幹都指揮司,這是一個以軍事為主的地方機構,都指揮使司以下設衛、所,這難道不是明朝實際控制的證據?按《大明會典》所載,努爾幹都司有衛384個,也有376衛之說。明朝對努爾幹都司確實任用了很多女真官員,但這些女真官員是服務於明朝統治努爾幹都司的。就如同清朝入關統一後,任用很多漢人官員治理漢地,能否認為因為是漢官,就不屬於清朝的直接控制?清朝是實際控制過外東北,但在咸豐時割讓給了沙俄,是否可以理解成外東北不是清朝的地盤?不能拿清朝最大時的疆域對比明朝最小時的疆域,這是非常不公平的。

    努爾幹都司轄區的女真各部給明朝上貢的性質,和西南地區的雲南、貴州、廣西等土司給明朝上貢的性質是一樣的。把努爾幹都司轄區的女真各部上貢等同於安南等國的上貢性質,既不合理,也不公平。直到萬曆三十年(1609年),還有女真部落嚮明廷獻馬匹。

    自宣德以後,明朝對努爾幹都司的重視程度較之前下降了不少,但這並不能代表明朝就失去了對努爾幹都司轄區的控制。清末時東南各省互保,朝廷的話根本沒人聽,列強在清朝邊疆地區都有間接控制,又如何解釋?明末努爾哈赤在東北地區反明,與元末朱元璋在東南地區反元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國內的地方勢力起兵反抗朝廷。

    再說北元(下含韃靼、瓦剌各部)。狹義上的北元其實亡於1387年,也就是著名的捕魚兒海(內蒙古東北與蒙古之間的貝爾湖)之戰。之後的北元各部確實不是明朝實際控制,但經過明成祖五次親征,北元被打得嚮明朝稱臣,雖然也是權宜之計。北元不像與北宋對峙高度封建化的遼朝,遼與北宋對峙時,互稱南北朝,這是宋朝不能稱為大一統王朝的主要原因。明朝與北元至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君臣關係,哪怕是名義上的。北元沒有稱帝,與明朝的關係並不像稱帝的西夏之於北宋的關係(有時向北宋稱臣)。

    拿元朝或清朝的疆域標準來衡量是否為大一統王朝並不合適。俄羅斯族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是否認為元朝和清朝都沒有控制俄羅斯,就不是大一統王朝?再說明朝時雲南還控制現在緬甸北部的大片地區,而清朝並沒有控制這些地區。明朝控制過東南亞的部分地區,設舊港宣慰司,清朝可涉足於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紫陶壺如何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