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皖美教育

    古詩是中國燦爛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是人文教育和語言文字學習的源泉。筆者根據多年來古詩教學的經驗認為古詩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夠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上的想學,自主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及掌握學習方法策略上的會學。那麼,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古詩的能力呢,筆者將其概括為”放——引——探——擴“四個字。

    1/3頁

    一、 放——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所謂”放“即要求教師放開手腳,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權。課前佈置學生根據古詩內容透過多種渠道蒐集資料,弄清作者生平簡歷及所處的時代背景,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新大綱對高年級提出較高的閱讀要求:”學習瀏覽,能根據需要收集有關材料。“

    《朝天子,詠喇叭》是明代散曲家王磐的一首散曲。此曲借詠喇叭諷刺宦官裝腔作勢的醜態,揭露了他們為非作歹,殘害百姓的罪惡行徑,流露出作者憤激之情。但是由於古今生活環境的變遷,很難使學生感受到百姓被迫害得家破人亡的悲慘遭遇。於是我放手讓學生自己查詢當時的寫作背景資料。有的學生翻閱史書,有的問別人,還有的在網上搜索„„這樣既使學生養成了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又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二、 引——喚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新課程下教師的角色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古詩教學中教師的”引“顯得至關重要。教師要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及聽說能力,引導學生將課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彙總。即為理解古詩的內容做好準備,實現資源共享、知識互補,又喚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三、 探——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在此環節中,透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訓練學生理解古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在學習《暮江吟》,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劃出不懂的字詞,請同學們幫助解決。但是有一名學生提出詩人為什麼不將”鋪“改為”照“呢,針對學生的疑問,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將”鋪“與 ”照、射、映“等幾個詞比較,對照想象,體會哪個詞最能傳情達意,學生透過討論,運用查字典,聯絡上下文,看註釋等方式體會出”鋪“字的妙處在於寫出太陽位置的極低,光線的柔和。透過此環節的設計,使學生在探究中學會了自主學習的方法。整首詩從字詞到詩意完全是由學生自讀自悟出來的。看來,人本主義教學觀十分正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悟、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性。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

    四、 擴——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亞里士多德說過:”想象是發現、發明等一切創造活動的源泉。“在學生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教師應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入情入境,體驗詩歌的畫面美和意境美。當學完《尋隱者不遇》時組織學生將訪者與童子對話的情境演一演。學生興趣倍增,積極投入其中,在表演的過程中既將詩意闡述出來,加深了記憶,又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表演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情拋物線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