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袍子仙女

    導語:喜歡《三國演義》或者《水滸傳》的朋友,應該都有注意到一點,那就是正常男子的姓名都是兩個字,幾乎遍尋不到三個字的名字,基本上都是單名,當然也許會有人提出“邢道榮”這個人,那他又憑什麼這麼特殊呢?

    邢道榮

    邢道榮是《三國演義》中虛構的人物,為零陵太守劉度手下武將,被評價有萬夫不當之勇,於《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登場,被趙雲刺死。出處:內事不決問苟安,外事不決問道榮。我有劉三刀,潘鳳,孔秀,卞喜,王值五虎將。天才說客蔣幹,奇佐郭圖,得之可得天下。----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

    邢道榮為什麼是三個字?

    其實單名的由來還要歸咎到《禮記》當中,在這本書中提到了對於父母的名字要避諱,《禮記·曲禮上》寫道:“卒哭乃諱。禮,不諱嫌名,二名不遍諱。”也就是父母逝去後,就不能再提起父母的名字了,兩個字的名字只要不一起用就好了。

    漢武帝提倡周禮,所以在避諱的時候,連同音字也不準說了,這樣一來父母名字是兩個字的可真的麻煩死了,而為了體現皇家的權威,漢武帝“劉徹”,底下的人連“車轍”也不許說了,皇帝如果是兩個字的名字,其他人連用都不許用。 這樣一來底下人避諱名字有多難受可想而知,漢武帝過世,漢昭帝繼位體恤民情,認為“以二名難諱故”,也就是說:如果我叫兩個字的名字,底下的老百姓因為要避諱這兩個字就很不方便,所以把自己改為了單名“弗”。

    漢昭帝這個辦法好,方便了底下的百姓,之後的漢朝皇帝皆是如此,上行下效,連皇帝都這麼做了,底下的百姓也是選擇如此起名,只不過這都是習慣,並沒有強制要求,而在王莽篡漢後卻對此提出了強硬的規定。 王莽上位後就是不斷的改名,雙字的名字被完全禁止,甚至三個字的名字還被賦予“賤民”的定義,在王莽當政期間把這項條令執行的非常好,他的孫子因為是三個字,還被他施加了“羞辱性”懲罰,從此三個字真正成為了“賤”的象徵。

    總結:雖然王莽身死,但是含義卻被沿用了下來,以致於三國中也都是兩個字的名字,那是因為三個字的都“賤”,至於開頭提到了的“邢道榮”這個人,這只是《三國演義》羅貫中虛構出來的人物,真正的三國裡面根本沒有這號人。

  • 2 # 孤罔炎史

    第一,歷史上的三國時期,並非都是單字名,比如周不疑、郭攸之,都是記載在史冊中的二字名。

    第二,邢道榮、裴元紹、程遠志、武安國、孫尚香、關銀屏、張星彩等等這些都是《三國演義》杜撰的人物或者名字,作者羅貫中所處的時代,已經講究單字名或者二字名了。所以他所杜撰的名字,是不能按照三國時期的人物命名規律來界定的。

    男性:馬日磾、張世平、秦宜祿、李移子、劉緯臺、樂何當、周不疑、郭攸之、徐季龍、鄭小同、王金虎、擾龍宗。

    女性:張春華、王元姬、羊徽瑜、孫魯育、孫魯班。

    最後簡單說一下為什麼三國時期單字名的更多。一般都把理由講成是“二字為賤”,這是王莽定下的一條規定。但是,王莽的政權歷來被認為是非法的,他頒佈的法令也大多都被廢除了,怎麼可能偏偏這條就被保留了?

    也因此,上述二字名的人物中不乏名門之後。比如馬日磾是經學大師馬融的族孫、鄭小同是經學大師鄭玄的親孫子。

    當然,也有人曾提過,說是三國時期的女性起名不能按照正常規則來看待,所以張春華、孫魯育等人的起名是不能當做二字名來看的。說這話的恐怕是不知道蔡文姬單名一個琰字,甄皇后的四位姐姐分別叫做甄姜、甄脫、甄道、甄榮,全都是單字名。

  • 3 # 以史勵人

    三國名字是三個字的不少啊,諸葛亮、司馬懿、夏侯淵、夏侯惇、太史慈、郭攸之、王子服、邢道榮、沙摩柯、軻比能、鬱築健、修武盧、步度根這些人都是三個字啊。

    一類為複姓名字

    所謂複姓就是指超過一個漢子的名字,他們的來源也是比較廣泛,有的來源於官名,比如太史慈的祖先可能做過太史令這個官,夏侯淵的祖先是個侯爵;司馬懿的祖先可能養過馬;諸葛的姓氏則和居住地有關……

    一類為出身低微

    曹操、周瑜、劉備、關羽……這些耳熟能詳的三國名人都是兩個字,人們在生活、工作中也都經常能接觸、聽聞到他們的精彩故事,而向王子服、邢道榮這樣的大家卻幾乎已經忘卻了。

    所以經過這麼一系列的折騰,人們取名字的時候基本上都取單字,至於取個雙字的名字很可能是罪犯、或者從事低賤勞動的這些人的後代。

    一類為少數民族

    沙摩柯、軻比能、鬱築健、修武盧、步度根這些都是少數民族的名字。

    那個時期少數民族是有自己的語言的,他們自然也有自己的名字,可能叫阿拉他、歐罷啦、打個卡……之類的。

    但是他們羨慕中原富足,仰慕中原文化,所以他們民族裡面的權貴們也都喜歡仿照漢人取個名字。

    又或者他們想趁中原混亂之際出來搶個地盤什麼的,為了不被人笑話自然得取個響亮的名字。

    綜上,《三國演義》中的零陵太守劉度手下的大將邢道榮名字是雙字自然是因為他的出身低微了。或許就是羅貫中老爺子隨手亂編的一個人名,畢竟三國曆史上根本就沒這麼個人!

  • 4 # 太陽不發光

    大家可以看到三國時,人姓名基本都兩個字的。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趙雲、黃忠等等。想找出一個三字的都很少,別說諸葛亮,人單名也是一個亮字。

    西漢末年,王莽篡奪了政權。為了鞏固統治,他撿起了董仲舒的“神學目的論”,大搞迷信,大搞復古,以此為核心,還推行了一系列所謂的“新政”,從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從貨幣到地名,無孔不入,也涉及到了人名。

    這個時候王莽卻下了個奇怪的決定,“宗本名會宗,以製作去二名,今複名會宗。”這道命令不琢磨是看不出門道的。“製作”就是法令,王宗本來名是兩個字,叫“王會宗”,是依法令後改成的“王宗”,現在犯了法,得再改回去,還叫原來的“王會宗”。從王莽這道命令可以看出三個問題:一、王莽之前的人名用字數是不受限制的,他自己孫子的名都是兩個字。二、王莽上臺後,曾經下過“去二名”的“製作”,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規定不準用雙字名。三、人犯罪後,恢復二字名,以示處罰。

    於是民眾取名都取兩個字的了,後來竟然成為了風氣潮流。儘管王莽倒臺了,但取名的潮流卻延續到了三國。

  • 5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三國名字只是多為兩個字,而邢道榮是虛構的。

    這個問題的前提有些瑕疵,因為三國名字並不都是兩個字。

    得益於《三國演義》及其衍生品的傳播,三國時期成了中國歷史上最火的一個時期,由此我們也可以發現三國時期一個奇特的人名現象——單字名(加上姓就是兩個字)很多。

    即便翻開《後漢書》、《三國志》,這種情況也沒有太大差別,因為《三國演義》本身就是根據《三國志》記載史實為基礎展開的,曹操、孫權、劉備等人物的名字全都一樣。

    但人們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能在亂世中留下名字的人,多是英傑豪強,而佔據人口絕大多數的芸芸眾生則無緣史書。在史書上的人多是單字名,那沒有留在史書上的呢?

    1、成都犀浦出土東漢殘碑上面記載著王岑鞠、康眇、王奉堅、何廣周、王汶、蘇伯翔、張王等多個人名。這些人名並列出現,顯然不可能一些是名,一些是字(字多為雙字),而應全都是名。

    2、東漢延熹七年(公元164年)成都《蜀郡屬國辛通達李仲曾造橋碑》上記載的造橋工人全都是雙字名,比如王文宰、王漢期。

    3、東漢延熹四年(公元161年)成都 《鄭子真殘碑》中的人名有鄭子真、潘蓋、呂子近等,也是雙字名為多

    4、都江堰出土的建安四年(199年)《北江塴碑》中寫到的人名有蘇子邛、楊叔財等,都是雙字名。

    5、新疆Murano尼雅出土曹魏文書中有胡騰寧、張幼業、尚法龍等雙字名。

    6、東吳建武二十八年(公元252年)的《三老諱字忌日記》中記載了很多人名,還有如提餘和持侯這種帶有地方特色的雙字名。

    9、安徽亳縣出土東漢字磚提到主人王成和兩個工匠丁永豪、張永驕。

    通過這些材料,即便我們無法確定東漢三國是雙字名比較多,但也絕不可能一口斷定是單字名比較多,在龐大的底層民眾中,人名現象是有可能與上層相反的。

    這一點,在史書上也可以窺伺一角。

    《後漢書孝安帝紀》載:(永初四年正月)海賊張伯路復與勃海、平原劇賊劉文河、周文光等攻厭次,殺縣令,遣御史中丞王宗督青州刺史法雄討破之。

    《後漢書孝順孝衝孝質帝紀》載:(永和三年)夏四月,九江賊蔡伯流寇郡界,及廣陵,殺江都長。

    《後漢書·孝靈帝紀》載:(中平元年三月)庚子,南陽黃巾張曼成攻殺郡守褚貢。

    《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傳》載:太傅馬日磾杖節安集關東,在壽春以禮闢(孫)策。

    以上例子中,只有馬日磾是出身名門,是經學大家馬融的同族,與盧植、蔡邕等人一同為官,官至太傅。剩下的均是底層出身,要麼是海盜,要麼是山賊,要麼是農民軍領袖,反正跟名門沒關係。

    再回來說邢道榮,這位爺現在在網路上很火,但歷史上沒有他這號人,或許有他這個名字,但這個名字的主人沒有做出那等業績。

    邢道榮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登場,完全是個醬油角色,戰前他被評價有萬夫不當之勇,不斷放狠話,結果被趙雲秒殺。在新版三國重現這段前後反差後,邢道榮迅速成為打臉界的王者以及網路名人。

    其實羅貫中也不一定是胡謅,要是邢道榮像張曼成那樣來自底層,雙字名是很正常的,完全不會有什麼特別。

  • 6 # 哈哈筒萬花鏡

    東漢時期,所有皇帝都用的是單名,二字名幾乎絕跡。三國時期,邢道榮等極少數人用的二字名,這與王莽有很大關係。

    《漢書·王莽傳》有過這樣的記載,王宗是王莽的長四孫,自幼聰明,善於繪畫,但是性子急,急於搶班奪權,於是弄來天子的衣服和帽子,穿上後畫了幅畫像。之後又與舅舅合謀,不幸事情暴露,王宗知道完了,於是自殺。

    這事讓王莽非常惱火,人雖然死了,可是還沒結束,其“政治權力”也要剝奪。於是,王莽親自下了一道詔書:宗本名會宗,以製作去二名,今複名會宗。“製作”就是法令,這道命令的意思就是說,王宗原來的名字叫“王會宗”,是依法令改成的“王宗”。如今他犯法了,沒有地位了,姓名得再改回去,於是又叫“王會宗”,這便是歷史上的“二名之禁”。

    由於王莽的法令,從那時開始,人們漸漸養成使用單名的習慣,後來新朝雖然覆滅了,可是這竟然成了一種風氣,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人們覺得用二字名不太光彩;二是東漢人口並不是很多,而且交通工具落後,人們活動範圍也有限,取單字名不存在重名的現象,對生活不會造成不良影響。所以,王莽推行的單字名得以延續,一直到三國時期。

  • 7 # 佳寧說歷史

    歷史上的三國時代,有一個有趣的現象。裡面的人物的名大都是兩個字比如,劉備、關羽、張飛、呂布等等。

    其實兩個字的名字真有些淵源,這些淵源和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建立新朝的王莽,對於他,歷史的評價不是很高,因為他為人奸詐還外戚篡權。

    王宗,王莽長孫。由於王莽的兒子早年去世,作為長孫的王宗便可繼承大統。但是王宗這個人心急切,又沒有智謀。早早的便夥同自己的舅舅來篡奪皇位。但是不久便東窗事發,雖然是自己的親孫子,但是王莽還是不想放過他。

    而前面所說的邢道榮,他出身低微所以用了兩個字的雙名,我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在《三國演義》中,凡是雙名的人物都不是那麼出名,都是默默無聞。彷彿可有可無,彷彿小草襯托著鮮花。而鮮花就是關羽、張飛、諸葛亮這樣的頭號人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親剛剛把我掐的喘不過來氣,事後說他本來想掐死我沒下去手,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