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手機畫素一直都是熱門話題,也是很多使用者購機的主要需求之一。不過,有一個問題好像大家走進了一個誤區——手機畫素越高越好。其實真相是很殘酷的,一億畫素的手機你未必能夠拍出好照片。那麼,對於手機的拍照素質,我們應該如何判斷它的好壞呢?
所有我們看到的圖片其實都是由“色點”組成,而每一個單獨的色點就是我們常說的“畫素”。一張圖片由100萬個色點組成,那圖片的畫素就是100萬。
平時,我們接觸到的手機畫素,指的就是手機感測器上感知光線並進行成像的單個電子元件。舉個例子:有1000萬個感光器件的相機就是1000萬畫素的相機,有6400萬個感光器件的相機就是6400萬畫素,以此類推。
畫素點越高意味著照片的尺寸也就越大,後期處理起來更加有餘地。此外,畫素的尺寸不是固定的,它的排列順序也不唯一,例如普遍的RGB子畫素排列、RGBW技術排列、Pentile排列等等,這種排列方式的改變也可以提高畫面的解析度和拍照體驗,但更重要的還是取決感光元件的大小。
畫質的好壞取決於感光元件捕捉到的光子數量,越大的感光元件捕捉的光子也就越多,感光效能也就越好,所拍攝出來的照片也就更加細膩。所以說,重點不只是高畫素還要有大底。
參考上圖,Pixel Size越大,影象的噪聲和動態範圍也就可以控制的更好,而且受彌散圓的影響也更小。在普通場景下拍照素質的提升外,極限場景下的提升更加明顯,例如逆光等高光比環境下的高動態範圍呈現能力大幅提升,夜景、室內燈暗光環境下拍攝時更強的感光能力帶來更出色的照片細節和更少的噪點等。大底加持之下,畫素高者得天下。
蘋果此前一直採用800W的低畫素,很大的原因就是為了保持大Pixel Size。
全畫幅感光元件與手機感光元件面積對比
數值越大,光圈越小
一般情況下,光圈較大的鏡頭,進光量更大,從而更容易獲得較高的快門速度和更清晰的影象。而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大光圈鏡頭還能夠獲得神奇的前景、背景虛化效果。
目前拍照手機的攝像頭已經做到了f/2.0甚至是f/1.4的水平。搭載了獨立的深度ISP,可記錄拍照場景的深度資訊。因此在其特有的大光圈模式下可以模擬單反相機+大光圈鏡頭拍出的超淺景深效果。使用者在拍照前和拍照後都可以選擇拍攝光圈值與焦點,即先對焦(並調整光圈值)後拍照和先拍照後對焦(並調整光圈值)。
對於手機畫素一直都是熱門話題,也是很多使用者購機的主要需求之一。不過,有一個問題好像大家走進了一個誤區——手機畫素越高越好。其實真相是很殘酷的,一億畫素的手機你未必能夠拍出好照片。那麼,對於手機的拍照素質,我們應該如何判斷它的好壞呢?
首先大家要搞明白一件事,畫素是什麼所有我們看到的圖片其實都是由“色點”組成,而每一個單獨的色點就是我們常說的“畫素”。一張圖片由100萬個色點組成,那圖片的畫素就是100萬。
平時,我們接觸到的手機畫素,指的就是手機感測器上感知光線並進行成像的單個電子元件。舉個例子:有1000萬個感光器件的相機就是1000萬畫素的相機,有6400萬個感光器件的相機就是6400萬畫素,以此類推。
畫素點越高意味著照片的尺寸也就越大,後期處理起來更加有餘地。此外,畫素的尺寸不是固定的,它的排列順序也不唯一,例如普遍的RGB子畫素排列、RGBW技術排列、Pentile排列等等,這種排列方式的改變也可以提高畫面的解析度和拍照體驗,但更重要的還是取決感光元件的大小。
理論上Pixel Size(單個畫素尺寸)越大成像越好,感光元件與畫素相配合起來才是一部好手機。畫質的好壞取決於感光元件捕捉到的光子數量,越大的感光元件捕捉的光子也就越多,感光效能也就越好,所拍攝出來的照片也就更加細膩。所以說,重點不只是高畫素還要有大底。
參考上圖,Pixel Size越大,影象的噪聲和動態範圍也就可以控制的更好,而且受彌散圓的影響也更小。在普通場景下拍照素質的提升外,極限場景下的提升更加明顯,例如逆光等高光比環境下的高動態範圍呈現能力大幅提升,夜景、室內燈暗光環境下拍攝時更強的感光能力帶來更出色的照片細節和更少的噪點等。大底加持之下,畫素高者得天下。
蘋果此前一直採用800W的低畫素,很大的原因就是為了保持大Pixel Size。
全畫幅感光元件與手機感光元件面積對比
大光圈值數值越大,光圈越小
一般情況下,光圈較大的鏡頭,進光量更大,從而更容易獲得較高的快門速度和更清晰的影象。而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大光圈鏡頭還能夠獲得神奇的前景、背景虛化效果。
目前拍照手機的攝像頭已經做到了f/2.0甚至是f/1.4的水平。搭載了獨立的深度ISP,可記錄拍照場景的深度資訊。因此在其特有的大光圈模式下可以模擬單反相機+大光圈鏡頭拍出的超淺景深效果。使用者在拍照前和拍照後都可以選擇拍攝光圈值與焦點,即先對焦(並調整光圈值)後拍照和先拍照後對焦(並調整光圈值)。
除此之外,才是手機廠商們關於產品的軟體演算法的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