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寨農夫2020

    提高糧價,就能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糧食價格到底該不該提高?

    一段時間以來,糧食價格問題似乎成了熱點話題,“提高糧價就能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糧食價格到底該不該提高”?“糧價漲到多少農民才會有積極性”?“應該降低糧食成本還是提高糧食價格”?“中中國人種地不掙錢應該怎麼解決”?諸如此類的問題在網上滿天飛,討論也相當熱烈,憂國憂民悲天憫人者有之,牢騷抱怨質疑批評者有之,好不熱鬧。

    糧食價格事關農民收入,糧食價格事關國計民生,糧食價格事關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糧食價格事關國際關係,糧食價格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說實話,如此重大問題真的不適合我們小民討論,畢竟咱們小民的格局見識有限。然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況且,農民收入和民生還是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本人也刷一下存在感,試著從以下六個方面討論一下糧食價格問題。

    一、中國糧食現狀;二、中國糧食價格形成;三、當前糧食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四、國內外糧食價格分析;五、糧食價格的政策取向;六、如何保證和增加農民收入

    首先,中國糧食庫存總量充足。當前,中國糧食高產量、高進口、高庫存問題日益突出,下游產業經營困難,財政負擔加重,國際談判壓力增大,政策實施效果逐步衰減,外部性問題越來越嚴重。2017年,全國各類糧食企業庫存5.8億噸。稻穀庫存達1.5億噸,相當於國內消費總量的80%;小麥庫存超過1億噸,接近於國內消費總量;中央事權稻穀、小麥庫存大幅增加,倉容嚴重緊張。今年五月份數字表明,中國政策性糧食庫存數量可滿足全國居民一年以上正常消費需求。從品種上看,稻穀、小麥等口糧品種佔比約七成,有利於保障口糧絕對安全;大米、麵粉等成品糧庫存佔比不斷提高,應急保供能力得到有效保障。這也就是說,糧食很多。

    其次,總量充足下結構性失衡。糧食供求結構失衡是中國農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一方面表現在品種失衡,以大豆為例,國內需求年年增長,但面積產量卻有所下降,國內供求失衡,每年缺口約9000萬噸,只能依賴進口(大豆問題我將另行分析);而玉米自2007年實行臨時收儲價以來,連續多年提價,導致種植戶惜售囤積,造成玉米庫存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表現在品質失衡,優質小麥、玉米供不應求,需要進口調劑;劣質玉米小麥無人問津,大量庫存積壓。

    第三,國內糧食價格總體不低。有資料表明,受市場、政策等多方因素影響,2014年中國糧食出售價格明顯高於美國,其中小麥、玉米、大豆出售價格分別比美國高66%、161%、87%。強調中國糧食價格低似乎沒有依據。

    二、中國糧食價格形成

    中央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併為此作出了一系列政策安排,其中一項基礎性措施便是糧食收購價格政策。從建國初期的“統購統銷”計劃定價,到改革開放初期的“雙軌制”合同定購價,再到20世紀90年代的最低保護價,中國糧食收購價格政策經歷了多輪重大調整,為保障不同時期糧食生產供應和農民增收作出了積極貢獻。2004年以來,中央政府實施了以託市收購和目標價格制度為主體的糧食收購價格支援政策,為促進國內糧食產量連年增長豐收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糧食安全基礎進一步鞏固。與此同時,國內糧食供給層面也出現了結構性失衡與產能透支問題,對糧食安全構成不利影響。

    糧食作為特殊商品,其價格並不是完全遵循市場規律,需要政策干預。加之中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需要一定過程,糧食價格形成機制也在改革完善程序之中。2004年開始,國家對種糧農民實施了糧食直接補貼政策。2006年,實施了對種糧農民的農業生產資料綜合直接補貼政策,以彌補化肥、柴油等農資價格變動對農民種糧增支的影響,綜合性收入補貼政策主要由糧食直補政策和農資綜合直補政策構成。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也叫價格支援政策,就是補貼政策的一部分,其目的是為保護農民利益、保障糧食市場供應實施的糧食價格調控政策。是為解決“工農”問題,實施工業反哺農業而採取的重要手段。一般情況下,糧食收購價格受市場供求影響,國家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基礎上實行巨集觀調控,必要時由國務院決定對短缺的重點糧食品種,在糧食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格。當市場糧價低於國家確定的最低收購價時,國家委託符合一定資質條件的糧食企業,按國家確定的最低收購價收購農民的糧食。

    所以,糧食價格既有市場規律作用,又有政策支援因素。即受國內影響,也受國際影響。

    以往的糧食政策重點放在保證糧食安全,實現自給自足的同時增加農民收入,糧食生產方式也就是產量效益型,產量高農民收益就高,也就是單純追求產量而忽視了質量。主要問題在於供給總量充足、結構性失衡、可持續能力弱化。因此就出現了上面所說的糧食生產的結構性矛盾,突出表現為品種失衡和品質失衡。在價格上表現為農產品下游加工企業原料與產品價格的“倒掛”和國內價格與國際價格的“倒掛”。這反映出糧食生產中供需矛盾問題。

    糧食託市收購政策的實施造成了糧食生產效率損失,這種效率損失很導致中國糧食可持續能力弱化。以玉米為例,2004—2015年間,中國20個主產省玉米全要素生產率整體呈上升趨勢。玉米臨時收儲政策造成東北產區玉米全要素生產率顯著下降6.32%。這反映出糧食生產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這些問題還表現在農民收入增長停滯、下游糧食加工企業負擔加重、財政承受巨大壓力。

    這些問題至少可以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糧食價格事關重大,牽一髮動力全身,必須慎之又慎;二是糧食價格政策必須要在保證農民收入的同時,有利於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四、國內外糧食價格分析

    為什麼國內糧食價格要高於國外糧食價格呢?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本文試著簡單分析如下。一是中國農業基礎薄弱,糧食總體生產水平落後;二是中國聯產承包制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成本高、效率低,不能適應現代化大市場競爭;三是目前中國糧食產量主要還是資源投入型,大量依靠化肥等資源投入;四是發達國家本身農業現代化水平高,生產效率具有較強比較優質;五是發達國家從戰略角度出發,普遍對農業的保護和補貼較高。如此種種,導致我們的糧食無論從價格還是質量都缺乏市場競爭力。

    以上分析非常膚淺片面,拋磚引玉,僅供參考。

    糧食價格政策上一是必須保證糧食安全,保證中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裡,做到手中有糧心裡不慌。就是要保證基本糧食和重要原糧穩產增產,保證產量穩定、價格穩定。二是要保證農民收入,建立多種、多渠道的糧食價格補償機制,保證農民種糧保底,收入穩定增長,比如糧食收益保險等。三是有利於結構調整,重在補短板,滿足人民生活的差異性需要和油料飲料的供需平衡,力爭做到自給自足,比如“大豆振興計劃”。四是有利於提質增效,建立優質優價的價格調節機制,引導農業轉型升級,引導農民增效增收,提高生產效率。比如,2019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每斤1.12元,比上年下調0.03元。這是小麥最低收購價繼2018年調整後的第二次調價。儘管兩次小麥最低收購價調低的幅度都只有0.03元,但其釋放的深化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的訊號卻十分明顯。對於糧農來說,今後不能只追求產量,還應該追求品質的提升。

    從糧食產業上看,一方面要提高單產水平,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水平,如高標準農田建設等,保證穩產增產。另一方面,要加快農業供給側改革步伐,逐步提高優質糧食麵積和產量,加大“優質糧食工程”實施進度。今年河南夏糧生產中,優質小麥種植面積超過50%,這就是很好的趨勢,值得學習推廣。

    總之,糧食價格不能漲,農民收入不能降,糧食總量不能減。

    六、如何保證和增加農民收入

    從上面分析看,不能靠提高糧食價格來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也不能靠提高糧食價格來增加農民收入。糧食總體上供需平衡,品種品質上存在短板的要求。糧食生產上要實現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糧食漲價沒有市場基礎,只能是增加財政負擔,同時也不利於農業轉型升級,長遠看也不利於農民增收。

    未來農民增收主要還是靠產業興旺和資產性收入。一是,一小部分農民專業從事糧食生產,實現規模經營,走質量效益的路子。二是一部分農民從事特色農產品種植養殖,滿足不斷增長的高階、特色農產品需求。三是大部分農民要從糧食生產中分離出來,從事其他產業,由農民變市民。四是農民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實現資產性收入。

  • 2 # 三好法海

    自古以來都是民以食為天,國家也是以糧為本。但現在提高糧價本人覺得還是弊大於利。因為提高糧價未必能提高種糧戶這個唯一的群體的積極性,提高糧價也並非就能提高農民的收入。農民的生活條件並非就能有所改善!

    糧價提高了,勢必耕地承包,農藥,化肥,收割機械,糧種價格也會隨之提高,農民的種糧成本也隨之變大,最後卻還是沒有給農民帶來更多的收入,既然沒有更高的收入,那又何來的積極性?不僅如此,如果提高糧價市場上以糧為原料的副食品,家畜肉類價格也會跟著上漲,這跟著受影響的又是一大批群體。特別是那些貧困戶和低收入群體生活成本也會水漲船高,給他們增加了更多的負擔!

    想要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並非只有提高糧價這條途徑。可用科學技術支撐,優化糧種,建設高標準農田,從而提高畝產產量,使農民種同一畝地,卻得到更多的糧食收成。

    中國人多地少,糧價增長也是勢在必行,但不可貿然增長,只能穩中增漲。同時國家也應該要培養一批高素質,高技術型農民,使在有限的土地上生產出無限的糧食。

  • 3 # 往事隨灃

    中國當前糧價的上漲當然是可以刺激農民種糧積極性的,這一點毋庸置疑。而今許多農民外出打工放棄種地將撂荒或者土地流轉一大原因也是農業收入微薄,無利可圖,順意的時候可能收入還湊合,而收入差的時候還可能血本無歸。那麼解決農業效益低的出路在哪裡呢?當然不外乎提高糧價和政府補貼了,其中無論哪一個途徑能夠實現,都可以極大的促進農民種糧積極性。

    然而科學興農看來,提高糧價的願望應該說這只是某些人的一廂情願了。這倒不是科學興農不願意糧價高一些,從而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只是因為高糧價在世界任何國家都是不現實的,國家國力越強糧價也會越低,這是國際普遍現狀。

    而未來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的方向在於農業補貼的大幅度提高,國力越強,國家能夠拿出的資金也會越多的用於農業補貼。這也是一個良性迴圈,國家補貼農業的越多,反而糧價也會越低,當然了對於農民來說由於補貼的大幅度提高,最終的經濟效益還是會增加的。

    對於高糧價的方案中國其實一直在實施,或許大家沒覺得當前中國的糧價高。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美國大豆價位1.2元每斤,玉米0.5元每斤,小麥七八毛,均遠低於中國的糧價即便是包括生豬在內的養殖業價位也是普遍低於中國的。大家也不要過多的去糾結美國土地成本,農業機械化程度各個方面。

    對於市場來說認的只有價位,人家價位便宜,市場的競爭優勢就會很明顯。而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高糧價政策在中國是一直在實施的,那麼農民種植效益高了嗎?沒有!由於中國產大豆價位高企,導致中國中國產大豆農民朋友只能儲存家裡,而賣不出去,大豆需求的加工企業紛紛轉向進口國際大豆。最終獲益者是誰呢?反而是進口大豆,因為本身來說中國產大豆價位雖高,但是沒有賣出去,又怎麼談效益呢。

    因此來說,未來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的一個方向也就是農業補貼了。未來農業補貼我們有理由相信會越來越高,而且國家已經喊出了工業反哺農業的提法,隨著綜合國力的提高,將來越來越多的資金有望用於農業當中!!

  • 4 # 農轉非的小工子

    又來這樣一個問題,之前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簡要再說一次。

    從客觀規律來講,價格不能人為刻意來確定和變動。因為價值規律早就說明價格由價值決定的,但是隨著市場供求關係等因素變化,價格會在價值上下浮動,但是不會偏離。當然國家可以用巨集觀調控來規範價格,維持市場秩序。

    第一 雖說農業稅早已取消,並且還有補貼,但農民種糧積極性依然不高主要就是因為種糧收入不高。

    第二 受進口糧食影響,糧食缺口不大。農民即使不種地,依然可以買到糧食吃。

    第四 農村經濟發展依然受限,子女教育受限,很多人離開農村,到城市打拼,為了子女更好發展。

    所以,我們就該從根源解決問題。

    繼續推行糧農補貼,可適當加大力度。進口糧食需要進一步穩固,但可以大力推廣農村糧食產品,做深加工或發展綠色農產品,提高糧食深度價值。通過新農村建設,發展鄉村小規模企業,改變農村就業模式,增加就業途徑,完善就業結構。完善農村各類設施,保證農村教育完善,讓更多農民選擇留下來。

    所以,本人不贊同人為提高糧價。

  • 5 # 遠山344

    不是應該不應該提高糧價的問題,而是根本就提高不了糧價的問題。

    假設玉米賣7毛一斤,農民只是賺本不賠,如果將玉米價每斤提至1塊錢,農民就賺不少了。可問題在於,從國外進口玉米到岸價才6毛一斤,你提至一塊錢誰買啊?有六毛一斤不買,買你一塊一斤的?所以說,你提價10一斤有什麼用?

    黑龍江大豆質量特別好,但提不上價,現在沒有多少人種了。外國進口大豆便宜,黑龍江大豆要把價格降下來競爭,就得賠個底朝天。

    或許有人說,可不可以禁止外國糧食進口,保護中國糧食價格呢?不行,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有規則限制,你禁止進口他中國產品,他國也會禁止咱中國產品進口的。

    或許有人說,那咱國提高進口糧食關稅,將其玉米價格提升至每斤一元,甚至一元二,這樣咱的糧食就有優勢了。也不行。這成了貿易壁壘了,不僅將受到世貿組織制裁,其他國家也將以牙還牙,提高中國出口產品關稅。

    所以,咱們政府頭些年實施了糧食保護價,將玉米價設定在7毛每斤,農民若7毛賣不出去,政府包收。這樣也不行。最後結果是,政府收的糧食堆積如山,因為價高又賣不出去,大多腐爛發黴了。

    如今,政府又採取種地補貼的方式,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但作用不是很大,農民仍然大呼種地不賺錢。政府總不能一斤玉米補你幾毛錢吧?

    由此可見,糧價不是農民也不是政府想提就能提的。種糧不賺錢或賺很少錢,農民沒積極性種地了。讓種地賺多錢,也根本做不到。

    解決農民種地賣糧問題,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是行不通的,還需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個根本就是實現農業現代化,降低糧食成本,提高競爭力。

  • 6 # 我愛幸福樹

    糧食價格應該提高,以北方糧食主產區的小麥,玉米等為例,每市斤糧食價格在現有基礎上,增加兩角錢左右,每畝土地的淨收益在1500元左右,這樣,既能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又可以平衡物價。理由是:

    一,效益的理由。

    種地比較好的農民,不是承包他人土地的型別,小麥單產1200左右,玉米單產1300左右,按現有價格計算,減去從種地到收成的直接成本,不計算用工投入,淨收益在一千元左右,如果增加兩角錢,淨收益可達1500左右。這當然是約算,各地的糧食價格和化肥,農藥等價格有差異。

    1500元雖然不多,可是在農業機械化的今天,每畝土地的用工也就是五到七個工日左右。按打工收入計算,也就可以了。

    二,物價的理由。

    以小麥為例,漲價以後,農民的銷售價每斤在一元四角左右,每百斤小麥出70斤麵粉,每市斤麵粉2元左右,相信工薪階層都能夠消費的起。況且工業產品有很多已經漲價,工薪階層的待遇每年都再漲。

  • 7 # 夢想175593847

    關鍵不是在糧食 ,而在於房 !過高的房價 ,過快的經濟增長 ,跟房相關的各行各業 。首先房價上來了 蓋的房也多了 ,與之相關的建築材料 、裝修材料 、人工 也就跟著開始漲價 ,農民開始發現種點地打點工 ,日子過的比原來好了 。後來發現原來種糧食除去人工 化肥 ,農藥等十來畝地還不如出去一個人一月掙的多 !乾脆也不受那忙了 ,地不種了 !同時幹實業的(製造業 )也發現一年的淨收入不如買房賣房掙的多!小的開始炒房 大的直接開始蓋房 !房價還在繼續上漲 糧食已經基本不種了 開始撂荒 房價還在繼續上漲 ,商鋪、飯店…各個實體零售店開始倒閉 電商興起 !快遞 外賣 行走於街頭 主要的服務物件是誰呢?還是蓋房子的 !到現在一個普通人要想在本地買一套房,至少得從孃胎裡開始掙錢,到結婚前攢夠首付 ,然後結婚後省吃儉用,到60歲前把房貸還清!沒有糧食的支撐 沒有製造業的進步,中國的房子能走出國門嗎?醒醒吧!用鋼筋水泥堆砌起來的東西拿到國際上沒有任何市場 跟價值!

  • 8 # Hei王某某

    我認為單純的提高糧食價格並不會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不高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其一,農業技術水平落後,人口的壓力就決定了,不可能像美國那種大型農場工作效率和壓縮成本。

    其二,成本的上漲,年年糧食價格不一定上漲,但是種子,化肥,農藥每年都在漲,還有農機具的損耗,都是壓在農民身上的重擔。

    其三,種地的收益低,一年貪黑起早,風雨無阻高強度體力勞動的收入,並沒有一天8-12個小時千篇一律的工作來得實際,而且農民40歲種地,50歲種地,60歲,70歲呢?走路都走不快,還怎麼種地?所以造就了許多人外出務工。

    其四,自然災害,風災,水災,旱災,冰雹等不可控外界條件,造成減產絕產更是比不上外出務工穩定工作來的香。

    所以說單純提升糧食價格並不會提高農民的積極性。

    說句題外話,想要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保障,不要給農民們靠著老天爺吃飯的那種心裡,畢竟廣大農民朋友們也是祖國不可缺少的基石。我不是農民,但我是農民的兒子,從小田間地頭的長大,我愛農民,愛這片生我養我的黑土地,更愛我們偉大的祖國。祝我們的祖國山河永固,人間皆安。

  • 9 # 何大個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們家也是有著十幾畝小田地,就昨天剛把地裡種植的小麥 給收回來,由於今年比較乾旱導致小麥的產量急劇下降,與去年想比,整整少了3000多斤,不過值得欣慰的是今天的小麥比往年每斤貴了1毛2分錢!其實農村裡近年來都出現種植地荒廢的現象,出現這些原因呢,最主要的是種地辛苦,而且收入還少,我們可以算一下,就拿我家來說吧!今年我家打了135袋麥子 一袋100斤左右 差不多可以賣 13000元錢,除去給小麥施肥 3600元,農藥,500元,然後小麥種子800元,機器收麥子錢,700元 大型拖拉機耕地600元,然後自己種地 油錢得400元 這期間還要有人工除草 澆地等!總的下來 今年小麥到手的利潤有6千多元錢,忙活了幾個月還不如出去打工一個月掙的多,糧價十年不變的價格,化肥種子確年年上漲,物價也越來越高,對於這些情況,完全不夠一個家庭的支出,農民種地的積極性會很大的下降,出現棄地外出務工 也是農民不得已的選擇!

    1,我個人認為,提高糧價可能會提高農民對土地種植的積極性,但是我個人認為不能提高糧價,因為也有很多比農民收入更低的人群,就比如生活在大山裡的人們,那裡由於地勢的原因,導致很多地方不能種植農作物,無法自己打糧吃糧,如果提高了糧價,這就導致了他們有可能沒錢買糧食,吃不起糧食,可能這就是糧食價十年不變的價格,也很容易理解!

    2.提高糧價的方法

    不可取,其實也可以增大對農民種地的補貼,只要能夠讓我們農民覺得,在家種地的收入不比在外面打工的收入低,而且自己在家又可以照顧小孩,我覺得這樣才能正確提高農民對土地種植的積極性!

    3.總結 提高糧價確實可以提高農民對土地種植的積極性,但這也會導致那些沒有種植地的貧困地區的農民,買不起糧,吃不上糧!所以糧食價格不該提高!

  • 10 # 青田視野

    中國有3億農村勞動力在外面打工,這對於農村種地的農民來說,其實是很大一部分青壯年勞動力的流失。農民之所以外出打工,根本的原因就是農村裡種地掙不到錢,只有外出工作才能獲得更高的收入,才能維持家庭的基本開銷。那麼提高糧食價格能不能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能不能讓農民留在農村?糧食價格到底應不應該提高,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事實上,現在的農業發展已經到了新的階段。過去我們通過小農分散種植,提高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解決了中國糧食危機,讓所有人都能夠有飯吃,溫飽不再成為困擾農民的問題。但是隨著溫飽問題的解決,農民想要更好的生活,想要提高生活質量,那就需要更多的經濟收入來源。

    由於最近這些年農村的糧食收購價格其實一直都很低,但是各種生產資料的價格卻實在是越漲越高,讓人不得不感嘆,現在種地種的收穫還沒有開支的多,重得越多,虧得越嚴重。所以說大部分農民都不願意種地,都願意出去打工。正常一個青壯年勞動力在外面打工兩三個月就可以獲得在家種地一年所有的收入,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誰還願意種地呢?

    那麼如果提高糧食的收購價格,就能不能讓農民回到農村呢?其實答案同樣是不能。

    因為中國的糧食價格處於現有的發展水平,它並不是說因為某個政策或者說是某個具體原因所導致的,因為糧食的收購價格與整體的經濟發展和國計民生是密切相關的。換句話說,如果糧食的價格提高了,那麼所有的生產資料和物價水平都會跟著上漲,有的可能會成倍的上漲。

    比如說水稻的價格上漲一塊錢,那麼可能到飯店裡去吃飯,原本米飯是一塊錢一碗或者兩塊錢一碗,現在可能就要5塊錢一碗。以前超市裡面普通的大米一般就是在兩塊錢一斤左右,那麼現在可能就需要達到4~5塊錢。也就是說不可能單純的只提高糧食的收購價格,而不去改變其他的物價,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在現有的經濟發展社會中,所有的物價都是緊密相連的,牽一髮而動全身。

    在這種情況下,現有的糧食價格可以說是市場決定的,單純的一個行政的力量來提高糧食價格從而讓農民留在農村裡種地,其實並不現實。另外還有一個方面我們也要注意到,雖然現在大量的農民外出打工,但其實中國的糧食種植面積和糧食總產量仍然在不斷的上升過程中,這是因為很多種糧大戶應用了更多的機械來代替人工,使用科學化的管理方式,採用優質種植的新品種來提高單位面積,並且採取規模化集約化的種植方式,實現中國糧食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

    所以說未來的糧食種植不是依靠大量的人員而進行的,而是採用適當的人工並且結合高效的機械,利用先進的種植方法,採取科學的管理方式,實現規模化種植。因此單純的提高糧食價格不能將農民留在農村,而且糧食價格的提高可能會導致其他的商品價格也會隨之上漲,這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總體上來講可能是不利的。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或者想法,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感謝閱讀。

  • 11 # 歲稔風雨吉

    穀賤傷農 谷貴傷民

    不考慮後果隨便更改糧食價格都會帶來很多不良影響。

    如果小麥20元一斤,我就回家種地!”這是我看到的一位朋友的評論。說實話,話說三遍淡如水也就沒意思了。全國一盤棋,糧價上漲其他物資也會上漲這是肯定的,因為糧價是其他物資價格的基礎,而且具有槓桿作用,能撬動其他物資的價格翻倍上漲。

    也許,站在咱們農民的位置上來說,我只要自己種的糧食漲價就行了,其他和我沒關係!但是現在社會是大融合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農民也不能獨善其身地置身事外,現在也不是以物易物的農耕時代了,咱們手中有糧食不假,但也要購買和消費其他物資啊。

    比如關係最為密切的化肥,種地總得上化肥吧?好,現在化肥是110元一袋,農民也都知道也接受。但是糧食漲價了0.5元每斤,那麼再買化肥可能就是120元一袋了,為什麼化肥要漲價?因為糧食漲價了啊,糧食漲價和化肥漲價有什麼關係?沒關係是吧?肯定有關係的,因為生產化肥和賣化肥的人也要吃飯,他們購買農民的糧食也漲價了。

    互為因果,誰也佔不了誰便宜

    估計農民還會吃大虧。再比如農民吃肉,總不能只吃糧食吧?也要購買豬肉吃,養豬的和賣豬肉的也吃糧食,也會把自己的日常消費開支加在豬肉價格裡面。

    這還是國內一個很小的商品交易現象的一個縮影,其他還沒說。

    舉個例子,一畝地小麥產量1000斤,按照1.0元每斤賣出,產值就是1000元,農民在這1000斤小麥上投入多少成本?就說是500元吧,那麼不計算農民自己勞動力成本的話,純收入就是500元,對不對?

    那麼成本中的500元,就能決定農民能不能種糧食賺更多錢,在糧價平穩不漲價不下跌的條件下。成本下降100元,農民的純收入就上升100元,變成了總的純收入為600元。

    農民吐槽種地不賺錢,為啥不譴責拿走他們種地利潤空間的人和單位呢?拿走農民純利潤的單位和人都包括哪些?賣化肥、農藥、種子、農膜等的農資商,賣播種機、拖拉機、收割機、噴霧機等的農機商,收割農作物耕地耙地等的農機手,以及講課、培訓等的農技講師和收購糧食和農民壓價的商販等。

    讓農民真正成為一種職業

    所以農民種地採用家庭聯產承包經營,這種模式已經成為阻礙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絆腳石了,也到了農業生產側改革的時候了。小農農耕經濟,只能讓農民吃飽飯而不能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農民要麼聯合起來搞農業專業合作社抱團取暖,要麼流轉土地發展適度規模化種植農業,別的無路可走。

    提高糧價並不能提高農民種地積極性,因為水漲船高,農民也不能置身事外獨善其身;提高農民種地積極性就要單獨裡給農民“塞錢”補貼,補貼不參與市場漲價行為,會好一點。目前來說補貼力度不高,和農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開支不同步。

    但都不是根本解決辦法,根本解決辦法就是把農民變成種地拿工資的農業工人,或者減少富裕農民數量,把富裕農業勞動力轉化為工業工人。說心裡話,很期待現代規模化農業的實現,農民也可以像城鎮工人一樣上下班,拿退休養老金,讓農民真正成為一種職業,這樣才能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

  • 12 # 熱愛教育的寶媽

    種糧食的成本太高了。如果光提高糧價不降低種植成本,那麼提高的價格也不過是被農藥廠化肥廠得利而已,農民還是什麼也撈不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平精英握把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