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牛小牛的小生活
-
2 # 武夷峰小哥
“過年”可是我們華人最大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承載著我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和文化底蘊,可以說老祖宗傳下來的一些傳統文化精髓,已經漸漸的離我們遠去。所以很多都會說“現在的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而隨著時代的變化,科技飛速發展,快節奏的生活。現在的過年大多數都成為了“回家團圓”“回家吃飯”甚至有的回家過個除夕,第二天就“飛”走了。
特別是在我們農村在“過年”的講究就更多了,而作為80/90後的我們都已成為人父,為人母!敢問有多少80/90後真正的瞭解“過年”的文化。
比如 我們這代農村(80/90)年輕人。小時候,吃著爸爸媽媽做好的“年夜飯”長大了又進城打工了,一年忙到晚,到了“過年”又是吃了一頓爸媽早以準備好的“年夜飯”殊不知“年夜飯”也有“大講究”。做為我們這代人(80/90)都以不能很好掌握傳統文化節日的文化精髓。就更指望00後,以及下一代的下一代了,所以說有時間還是多學學多問問家裡的長輩們!把這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表達的不是很清楚,文化水平有限,謝謝理解。
記憶中,小時候過年,從過了臘月23,就開始倒數,每天都有著關於過年的儀式,23祭灶關,24掃房子,25買豆腐,26蒸饅頭,27殺公雞,28貼花花(春聯),29灌香油,30褪皮兒(洗澡準備換新衣),方方面面準備迎接新年,家裡準備著各式各樣的年貨,肉類,乾菜,蔬菜,水果,瓜子花生糖,各種油炸食品,更不可缺少的是象徵著喜慶吉祥的鞭炮,小孩子還會要特地置辦一身新衣服,一雙新鞋子(讓我記憶最深的是每年媽媽買給我的紅皮鞋),30中午開始包餃子,會特意包一個硬幣到餃子裡,誰吃了寓意著來年一年順順利利,大吉大利。年30晚上,整個村裡被鞭炮聲覆蓋,大家在用這樣的形式告別過去的一年,祈求來年的幸福平安。年除一一大早,年輕人會去到同姓的老年人家磕頭拜年,村裡面三五成群,好不熱鬧,大家臉上寫滿了喜悅,口袋裡裝著老年人給我們的瓜子花生糖核桃,小男孩還會給到鞭炮,一年的開始,一年的祝福在這天得到最大的演繹。年初二,閨女走孃家,帶給父母祝福,年初三到初六,回去到老親戚家,過年的氣氛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會慢慢淡去。小時候過年是色彩斑斕的,物質不一定最富有,但是對過年的期盼,過年的儀式卻是最多的,最有記憶的。現在在農村,依然有年貨的置辦,放鞭炮,但是總覺得少了很多過年的感覺,大家聚到一起,手機成了最重要的角色,談得最多的是房子車子,在手機上發祝福拜年,拜年的儀式越來越簡單,壓歲錢變成了手機上一個個紅包,新衣服也不見得是在過年買……還依舊是新年,但時代進步,大家生活越來越富有,對物質的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說過年能吃上好吃的,穿上好看的衣服,基本的需求慢慢減少,對新年的認知和期盼越來越小,這或許是年味兒淡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