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17371797804

    過去學戲拜師很重要,有句叫“師高、弟子強”這句話有一定道理,師付藝高有名聲,別人會說是某某老師的徒弟、但也有這樣一種說法、師付引進門、學藝靠各人,所以總爾言之就是看自己、勤不勤奮、認不認真學,看你務性如何!認真前途無量!就能成角、成名!

  • 2 # 嘟兒拉八大

    這個問題問的好,但是回答起來還不是幾句話就能說清楚。因為其中的因素比較多,下面儘量撈乾的解釋,以京劇演員為例。

    首先看一下演員的成名之路需要的幾個因素:天賦、努力程度、老師的教育、地利。天賦自然是扮相個頭、嗓音、身體協調能力、悟性。努力程度不用多說,不多吊嗓子、不多練基本功、不多學多看都不行。地利因素是指畢業後所在的院團,京津滬這些大劇團容易上電視,容易引起關注,都是年輕演員求之不得的好去處。最重要最關鍵的因素是老師。

    年輕演員在戲校受到的教育大多是基本功訓練、由老師根據個人條件確定行當、教大路劇目,雖然也初步確定了流派,但是隻靠學校幾年的學習只能說掌握了本行當演出的基本規範,無論從掌握的劇目數量還是流派特色的成熟表現能力來說,都是不夠的,都需要在實際工作後不斷錘鍊和彌補。

    從戲校的師資力量來看,當今和過去的老師水平可以說差距是非常大的,從解放前的"富連成"科班說起,那些老師可以說是舞臺上千錘百鍊、經驗極其豐富的大腕級的,而現在戲校的年輕老師大多數舞臺經驗不多,有的還是畢業就當老師,他自身的能力就有限,也只能是教最基礎的知識。所以演員畢業進團以後,如果遇到自己不會的劇目,除了重新找老師說戲,僅憑看錄影"摟葉子",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是無法掌握的,因為戲曲表演的好多出彩的"節骨眼"只能依靠明白先生的口傳心授,從唱唸的節奏到與鑼鼓經的配合、身段的小竅門……等等不多贅述。

    所以演員畢業後重新選擇老師說戲,百分百都是為了自己表演能力的提高而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這也是值得稱道的。

    最後說到演員的拜師,從以往的各種來看,不外乎這樣幾種:一是真心實意,以前就和老師學了好多東西,老師又傾囊相授,師生關係特別好,拜師是自然而然的尊師之道,比如於魁智拜葉蓬就是這種情況;二是為了提高自己,哪怕也是為了給自己貼金找靠山也好,只要多上臺演戲、在團裡站住腳,這也是求進步的一種方式;三是劇團組織的拜師活動,大多是非常年輕的演員,因為劇團也需要名師高徒的效應來帶動劇團發展,雖然不見得師父會真在這種徒弟身上使多少勁,但是有這個關係在,多多少少還是能學到一些東西;還有一種是偏僻小團的不錯的演員,唱出名來很費勁,這時候就需要摟大樹,演藝場上名利二字,都不能脫俗,有的就是砸錢拜師,也不管能不能學到東西,至少徒弟榜裡混個名字,說出去也好聽。

    羅裡吧嗦一大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欠債太多怎麼調整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