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樹梅家長教練

    主要與家庭成長環境有關。孩子從小陪他的人,不愛和他說話,不愛和他聊天。讓他在無交流無語言的環境里長大。孩子從出生開始,你和他對話就把他當做成人一樣看待,不要把他當做嬰兒一樣說嬰兒語言。這樣隨著時間慢慢孩子長大,他的語言能力.交際能力.思維能力就會得到飛速的發展。

  • 2 # 圖喲1

    小朋友的思維慣性,與平時的生活脫不了關係,按理來說,4歲小朋友已經可以正常溝通,但是出現了溝通困難的問題,我覺得,家長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考慮一下。

    首先,家庭氛圍。現在的孩子越生越少,家長對孩子的疼愛度也是愈來愈深,所以,很多家長太容易瞭解孩子,瞭解到只需要他一個動作,一個眼神,爸媽就能心領神會,根本不需要孩子說話。可是,這樣,除了能表現出家長對孩子很瞭解外,對孩子的語言能力培養確是一種不好的習慣。讓孩子學會溝通,懂得溝通,這是孩子步入先,社會,最基本的能力,所以,家長應該著重培養。

    其次,孩子性格原因。如果孩子在家庭裡一直是掌握話語權的那位,那麼出現這種情況,有可能並不是孩子不懂,只是他們不想懂,因為他想讓別人聽取自己的意見,如果別人沒有按照自己心裡預期的去做,自己不滿意,那就假裝聽不懂。

    然後,孩子交際圈。如果撫養人平時很少和人接觸的話,也容易形成一定程度的溝通障礙,認生等現象。這個情況的話,家長多帶孩子出門,多接觸人,多說話,多傾聽,自然都會有好轉。

    這個現象家長自己其實也明白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需要及時幫助孩子糾正過來,要不然容易給孩子,心理造成一定的壓力。

  • 3 # 耳科趙醫生

    (耳趙問答191122)提問中的這種情況有多種可能性,我從耳科醫生的角度說說我的看法。一般來說,一歲的兒童可以識別近親屬,能主動喊人,能明白家人在呼喚自己;兩歲的孩子多數可以使用簡單短句與他人溝通;三歲的兒童可以使用比較複雜的長句與人交流。

    雖然有少部分孩子可能會略滯後一些,但是如果到了四歲仍然不能正常言語互動,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排查聽力方面的問題。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對外界聲音有反應和聽力正常是兩個概念,聽力是否正常需要有系統的聽力學檢測來評估。

    如若聽力檢測正常,下一步應進行智力和心理評估。

  • 4 # 使用者2881527202926

    沒啥的,我外孫三週歲了,問他話他正常回答的次數太少了。上幼兒園了,放學想跟著老師去老師家不讓去就不停的哭,不洗臉不刷牙,反正就是不聽話。多陪孩子做遊戲玩玩具躲貓貓,就簡單的一藏就好了了,不然會害怕的,讓他藏他只會反覆藏在門後面,特別開心。多陪他一起玩就會開心,會說你是他的好朋友,會和你多說話

  • 5 # 超動感

    好像也沒啥吧,也許不是不理解,只是不會表達,或者表達的不好而已,只要智力沒問題,慢慢就好了,4歲可以學習一些簡單的文字和數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兒童節到了,國產動畫各家又出了哪些桌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