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千千里馬
-
2 # 默玄吟雷
郭沫若烏龍事件少麼?常憑小聰明自以為是,就書法來講,康生說腳趾夾根木棍都比他寫得強,雖誇張些但當時世面書法家幾乎無人認同郭沫若,就文字鑑定,歷代發展衍化來講,郭沫若也不是行家,越王勾踐劍上面八個字也給錯看了,說白了,不客氣點說郭沫若這人就愛死充大眼魚。
他認為《蘭亭序》是後人冒前人之名所書,根本就是故放大言以博眾聽,這倒符合他為人作派。
他的這段言論以前在別的地方我也見過,不過因為書中幾個簡體字,可見郭沫若其人學問作風不嚴謹,簡體字可以看看歷朝碑貼,包括王羲之以前的鐘繇,蔡邕,秦漢時期,猶其鄭玄注字疏後,經學之文字學大發展,東漢後期人們的字跡,不少簡化字,即便無簡化字,難道懷素就該寫簡化字了?
從書法而論,郭沫若就更不懂了,其當世書法家都瞧他是個笑話,毛主席向別人討教書法,卻從不向他討教,稱舒同為黨內一支筆,書法好,也沒稱讚他郭沫若書法好。
可郭沬若這人臉皮厚,盜墳掘墓的什麼事都想摻和,甚至想挖秦始皇的墓,搞得周總理都看不下去,怒斥其道:我對古董不感興趣。郭沫若這才消停了。
縱觀郭沫若一生規跡,文奸之雄,為什麼我這樣評價他,因為他確有文釆,且文采頗能濟其功,但手段私德實在讓人瞧不順眼。
要說其人軟骨頭,也不是,他一生追隨共產黨,要說其人無度量,也不是,許多人罵他,包括魯迅,可他坦然而受,反對魯迅十分恭敬,卻不改前非,可見其人有雄傑之量。
他的文釆,見的,有時又超乎常人,不但燦爛,且頗有積蘊,甲申三百祭,毛主席都看重,一些詩歌,確實挺好。
可是千古名家,萬千行家認可的東西,這人就敢反駁,可見其人之心術不測,因為這人並不是書法行家。
郭沫若若論誰的詩,我得仔細想想,若論誰的字,十之八九是謬論。
,
-
3 # 翰墨書道
不太認同郭沫若的觀點,假如這件事確實如此,這個玩笑可是開的太大了 而且從唐代至今只有郭沫若發現了問題。有些匪夷所思。從王羲之留存至今的作品看沒有其它書體,無非小楷和行書草書,行書有不是特別多。如果說晉人以隸書為主要流行書法,王羲之的作品中嚴格有所表現,可惜沒有。但對於章草書法或者說遺痕卻是有的,如《豹奴帖》。難道魏晉時代沒有王羲之這個人,顯然不可能。所以我仍然認為《蘭亭序》就是王羲之的作品。
不可能是一千多年前的李世民為我們開的一個大玩笑。
-
4 # 追夢人凌寒
1可考查唐代王延之,《蘭亭始末記》對《蘭亭集序》考證,最全面。
2,民間,圈內,和唐王對王羲之的推重,典定了“書聖”第位。古今無人能朝越這座峰,而否定王羲之,是不是有點離奇。學術故然有爭論,可也得建立在證據的基礎上的。所以我不認同。
-
5 # 美好手記
郭也是猜測而已,並無實據,並且,受當時資料的侷限,郭認為王羲之那年代的楷書還是帶著隸書風格的,但後來新出土了很多魏晉書法資料,可見晉時楷書已經非常成熟了,也是能夠寫出想蘭亭序一樣成熟的行書。
蘭亭序是個沒有謎底的迷,大家愛怎麼說就這麼說吧。
-
6 # A互惠互利
從文章到書法,估計都應該智永和尚所寫。文章內容也更符合佛家思想。王羲之應該沒有佛教的這種境界。歷史記錄和其他所謂參與的文人的作品也找不到這次“禊會”。
-
7 # 西北龍神
郭氏為人輕浮,狂躁,不可信,就他做的那些事後世子孫看看:
刨皇陵!
扒皇城!
身為國家禮部尚書,極為不妥。
所以此人之言,不足為信!
-
8 # 正康和
應該這麼說,王義之的書法水平,在中國歷史上是公認的。也就是說,他的“書聖”地位是不可撼動的。
但是,由於年代久遠,他的真跡流傳下來的很少。我們所見到的王羲之書法作品,大都是後人的臨本。因為相似度極高,可以假亂真。這並不是不可能的。
史學家郭沫若認為,蘭亭序不是王義之的真跡,而可能是其他人的臨本。他之所以這樣認為,肯定是經過大量的考察和分析,而作出的結論性判斷。
即使市場上的蘭亭序,不是王羲之的真跡,但我們又無法一睹王羲之真跡《蘭亭序》的真容,只能權且把它當作是王義之的作品,來進行學習和研究。
-
9 # 墨田草根
蘭亭序從古至今就有爭議,不管是什麼原因,出自誰手,天下第一行書是真的,寫的好是真的,從古至今所有書家讚歎不已是真的。書學理論我知之甚少,蘭亭序我喜歡!
-
10 # 阿拉蕾9895
不能以郭沫若為準!一人之言只能叫個人發言。他能有一句頂一萬句的資格嗎?!他不是老大,他算老幾,他說了不算!他的人品人格口碑太差,羞說。
回覆列表
謝謝您的邀請和提問。“郭沫若認為《蘭亭序》是王羲之的堂兄王興之或七世孫智永所書,您同意嗎?”郭沫若先生在60年代提出了對王羲之《蘭亭序》書法真假問題的質疑,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原因是60年代在南京市發現了兩個墓葬,一個是王興之的墓葬,一個是郭琨的墓葬。這兩個墓葬裡面都出土了墓誌銘,墓誌銘的驚人之處在於,都是用隸書書寫的字,這就引起了郭沫若先生的高度重視。他立刻想起了在清代乾隆年阮元等人就提出的一個問題,認為《蘭亭序》很可能是像《張猛龍碑》、《爨寶子碑》這樣的書法而不是像《蘭亭序》這樣的書法書寫方法。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中國書法史基本上就是一個王羲之體系的書法史,王羲之之前的書法,基本上我們沒有什麼研究。
例如我們從唐代的美術理論家張彥遠的著作《法書要錄》這本書中看,他在提到中國書法發展的時候,總結出了中國書法的一個承傳體系是:“蔡邕受於神人,而傳與崔瑗及女文姬,文姬傳之鐘繇,鍾繇傳之衛夫人,衛夫人傳之王羲之,王羲之傳之王獻之。”
事實上,張彥遠提到的這樣一個承傳體系,完全是二王的體系,它並不包括王羲之之前的書法生態,也不包括王羲之這個時代書法生態是一個怎麼樣的情況。
所以,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總是有這樣一個感覺,那就是,王羲之時代已經完全是處於的楷書、行書、草書這樣一個書法體系了。
所以郭沫若提出了對《蘭亭序》的質疑以後圍繞著《蘭亭序》的真偽問題展開了一場長達10年之久的大論戰,論殿的焦點就在於到底王羲之時代能不能產生《蘭亭序》這樣的字型和書法。
對郭沫若否定《蘭亭序》也有的學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認為《蘭亭序》應該是王羲之寫的。
郭沫若對《蘭亭序》提出了全面的否定,不但認為《蘭亭序》書法是假的,而且認為《蘭亭序》文字這篇文章也是假的。
郭沫若對《蘭亭序》都否定已經過去了60多年了,但是這個影響至今仍然存在,至今仍然有很多人認為《蘭亭序》有可能是智永寫的。
例如他們從《蘭亭序》裡面找出了很多字,尤其是勾的寫法,有一種叫“蟹爪勾”,這種勾的寫法在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中就出現,除了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中有這種寫法,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其他的出土的墨跡碑刻裡邊出現這樣的勾法。
關於中國的書法發展史,能不能在王羲之時代出現《蘭亭序》這樣的書法作品和藝術特色。書法家高二是根據歷史的記載做了完整的論述,他認為根據歷史的記載,漢末已經出現了行書。王羲之又是從漢代書法家張芝那裡繼承了很多的書法藝術。他還從他的老師魏夫人那裡學到了很多書法的藝術。那麼根據歷史的記載來看,行書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為什麼在魏晉時代不能出現?所以他認為王羲之寫《蘭亭序》這個書法作品完全是有可能的。
這就是和郭沫若兩種不同的對《蘭亭序》是真還是假的看法?
那麼郭沫若先生說《蘭亭序》是假的,這個判斷真的非常正確嗎?
我們還是從新的考古發現來談論這個問題,比較有說服力。
最有說服力的是出土於湖南長沙的兩批竹簡木牘。
一批是1996年在長沙走馬樓出土的,三國時代東吳的木牘漢簡。另外一批也是在長沙出土的竹簡《長沙東牌樓漢簡》。這一批竹簡是2004年出土於長沙東牌樓7號古井窖中的一批東漢後期的簡犢,大約產生於公元100至200年之間。
《長沙走馬樓東吳簡牘》和《長沙東牌樓後漢簡書》這兩批簡牘的出土,把中國書法史上的楷書、行書草書的變化已經證明的清清楚楚了,他有力的說明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的一個書法承傳系統,這就是從蔡邕到鍾繇,由鍾繇到衛夫人人,由衛夫人再到王羲之這樣一個承傳過程是非常可信的。
這就是說,中國的書法從章草以來就開始產生。楷書新書和草書了。從後漢時代到魏晉時期,已經是非常成熟了,後漢時期的行書有劉德升草書有張芝。
那麼在到了王羲之時代書法的狀態是什麼呢?我們認為王羲之時代的書法生態仍然以隸書為主,因為隸書這樣一個主流還沒有完全結束,但是呢,就在這樣一個隸書的體系之下仍然存在著新的一個傳統,這個傳統就是中王書法體系的傳統。這樣一個定勢已經是不可否變了,同時我們也完全可以證實王羲之的書法風格跟《張猛龍碑》、《爨寶子碑》這書法風格真的不是一回事兒。
我們再看看《王興之夫婦墓誌》上面的隸書字型也跟漢代的隸書字型還是有一些不一樣的。雖然《王興之夫婦墓誌》上面的隸書跟漢麗不一樣,但是他仍然是隸書,也不是楷書,也不是傾向於楷書,我們有些書法將為了證明王羲之時代楷書的影響就把《王興之夫婦墓誌》也要像楷書上生拉硬拽,這是沒有任何道理的,因為我們即使用比較的方法來看《王興之夫婦墓誌》和《長沙走馬樓東吳簡牘》、《長沙東牌樓後漢簡書》這些早期的書法上裡面的行書和楷書也是完全不一樣的。《長沙走馬樓東吳簡牘》和《長沙東牌樓後漢簡書》上面的楷書行書和草書完全已經是從隸書裡邊脫離過來了。而《王興之夫婦墓誌》卻仍然是隸書的一種辯題而已,所以我們一定不能把隸書和楷書生拉硬拽的要聯合在一起,因為筆法是決定書體的重要元素,隸書有隸屬體系的書法元素,篆書有篆書,體系的書法元素,楷書有楷書體系的書法元素,行書有行書書法體系的元素,草書有草書書法體系的元素,我們用這些書法元素的觀點來看《王興之夫婦墓誌》仍然是在隸書的體系當中。
這樣,中國的書法從後漢到西晉這一段時間的隸書演變過程被《長沙走馬樓東吳簡牘》和《長沙東牌樓後漢簡書》這兩批簡牘說明的清清楚楚了。那就是說,一個新的書法潮流正在逐漸的醞釀,這就是楷書,行書和草書,這個體系是由鍾繇和王羲之共同完成的。
而這樣一個體系是什麼時代形成的呢?而真正形成以楷書、行書和草書為主的一個新的書法時代,是唐代才完整的形成的。
自從唐代以後,我們漢字的書法就主要以楷書、行書和草書為主了,尤其是以行書為主了。
所以,王羲之的《蘭亭序》這個行書書法作品,經過唐太宗的推崇備至,就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個影響一延綿就是1500多年。可是在這1500多年當中,我們完全忘記了我們在歷史上,在王羲之那個時代,他的書法生態到底是什麼樣子。
我們在歷史上之所以產生這樣一次辯論,原因就在於,我們對漢字書法的歷史演變還不是很全面、很系統。再加上我們在歷史上的記載,也沒有完整的把書法的聯絡性記載下來,例如,我們今天看來程邈創造隸書的說法,純粹是屬於一個傳說或者一種附會。因為在程邈之前的戰國時代,就已經產生了隸書。包括在郭沫若他們研究這段歷史的時候,出土文物的資料給他們提供的證據還非常有限,所以不論是郭沫若反對《蘭亭序》是真的,還是高二適先生支援《蘭亭序》是真的,事實上他們都沒有拿出充足的證據來。
今天我們有幸得到了很多歷史的證據,讓我們更加充分的相信王羲之寫《蘭亭序》是完全有這個可能的。
這種說法實際上是非常可笑的,我們首先說說王羲之的書法,王羲之的書法,從來沒有一個重複的字帖,也從來沒有哪個字是重複寫的。我們從這一點上來懷疑《蘭亭序》中有蟹爪溝,他的其它書法作品當中沒有蟹爪溝,就認為王羲之沒有寫過蘭亭序,這是不恰當的。
智永的書法既然是忠實的學習王羲之,那麼,憑什麼說智永的一些筆法就不是從王羲之的筆法中來的呢?
再說,創造一個新的筆法不是那麼容易,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不可能在一代人當中就突然出現了一個新的筆法,出現這種情況是非常困難的,機率也是非常低的。
尤其是在以保守學習書法為主的唐代以前的這樣一個書法體系裡邊,創造書法是比較少見的。繼承書法是比較常見的,修正書法,完美書法,也是比較常見的,所以那種認為只要從一個筆法上面就能否認王羲之有這樣一個筆法,這是站不住腳的,而且即使是一個真實的事情,那麼,從證據上來講,也是一個非常孤立的證據,是站不住腳的。
我們開啟王羲之書法體系,以及王羲之之前的書法來看,事實上,所謂的“蟹爪勾”筆法,其實就是一種勾的寫法,這種勾也叫做“平勾”。這個勾法在隸書裡邊,在王羲之的行書裡邊很多見,並不是非常罕見。
在隸書裡面,比如說《張遷碑》裡邊就有這種寫法,在王羲之的其他書法裡邊,例如《聖教序》裡面也有很多這樣的筆法。只不過沒有像《蘭亭序》中“殊”字的勾法那樣突出和典型罷了。
所以,我們在推翻一個事實之前,一定要有充足的證據,斷定一個書法筆法是比較困難的事情,要創造一個筆法一樣。
為什麼?因為它有創造性和繼承性兩個方面,我們無法知道這個筆法到底是王羲之先創造,還是智永先創造,你沒有充足的證據來證明,就不好輕易的來斷定,是不是一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