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闊天空詩酒花

    這句話出現在《三體》系列第二部《黑暗森林》中。當人類發現三體艦隊穿越太空塵埃所留下的痕跡也就是“刷子”時,就開始注意用這種方法瞭解三體艦隊的行蹤。

    有一天斐茲羅將軍早早到達哈勃二號太空望遠鏡控制中心,想看看三體艦隊穿越第二塊太空塵埃也就是“雪地”的情景,然後負責控制中心的天文學家林格提醒他,由於三體艦隊距離太陽系還有大約4光年的樣子,就算按照預測的那樣,當天艦隊要穿過“雪地”,那人類也要在4年後才能看到這一幕。

    因為光線要從那塊“雪地”傳到太陽系這裡,得花4年時間。這已經是宇宙中最快的資訊傳播速度了。

    光是宇宙中跑得最快的資訊攜帶者。

    然後他向斐茲羅解釋了一下何謂光錐:

    “光的傳播沿時間軸呈錐狀,物理學家們稱為光錐,光錐之外的人不可能瞭解光錐內部發生的事件。想想現在,誰知道宇宙中有多少重大事件的資訊正在以光速向我們飛來,有些可能已經飛了上億年,但我們仍在這些事件的光錐之外。”

    斐茲羅聽完後來了一句,讓林格大加讚賞。

    “光錐之內就是命運。”

    林格讚賞這句話,大概因為它言簡意賅地概括了光錐和時間、因果的聯絡,而且聽起來特別有哲學意味。

    所謂光錐,也就是光線隨著時間推移所傳播到的範圍,可以簡單理解為已經發生的事情隨著時間推移所影響到的範圍。看起來是個錐體,大概就是把光的傳播看成一個平面,把時間看成一個另外方向的軸,隨著時間推移,光的傳播範圍自然也就從一開始的一個點逐漸擴散成口徑越來越大的圓錐。

    站在“現在”這個時間點,往時間軸的兩個方向看去,自然地,光錐就分成時間軸前進方向的“未來光錐”和時間軸後退方向的“過去光錐”。

    如果我們處在這個光錐之外,相當於攜帶著事件資訊的光線還沒到達我們這裡,所以我們什麼都看不到,什麼都不知道。這就是林格說的那一段話的意思。

    經常被舉的例子包括:

    太Sunny要8分鐘才能到達地球,所以即使太陽毀滅了,在毀滅之後的8分鐘之內人類是不知道這件事的,因為那時太陽毀滅這一資訊還未隨著光到達地球。

    離我們最遠的恆星在150億光年之外,所以我們能看到的星空歷史,最遠也就是150億年前。更早的,還沒來到我們面前,所以我們不知道。

    而在《三體》中,這種尊重光速限定而導致的事件不能即時得知的情節,可謂多如牛毛,貫穿全書始終。三體艦隊穿過“雪地”的情形,必須要再過4年才能讓地球人類看到,就是一例。

    這是人類處在光錐之外的情形。

    而處在光錐之內的,看是看到了,但是不能進行任何編輯和改變。因為時間不能倒流,只有一個方向,我們身處光錐之內,回頭看時間軸的反方向,都是滿滿的“歷史”。可是我們無法逆流回去改變,這就是斐茲羅將軍說的“光錐之內就是命運”。

    很客觀的事實,也是人類一直以來覺得無奈的地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普通家庭孩子學汽修,請問汽修的發展方向和發展前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