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國學園

    什麼是詩?詩者,言語之至精者也。詩是語言藝術的最高形式,寥寥數語,便可以將人帶入文字的仙境,人們用它養怡心性,寄託情感,吟詠花月,書寫悲歡,道說世情。

    詩為心聲。人們透過詩歌抒情言志,狀物寄情,歌之舞之,足之蹈之,興觀群怨。每一首詩都寄託著人們的生命體驗。或氣韻淡遠,或遊心物化,或天機妙悟,或興象玲瓏。

    詩是心史。詩中有人的慾望,有人的追求,有人的思想,有人的觀念。大江東去,潮起潮落,小橋流水,杏花春雨,詩歌,引領讀者穿越古代中國,與古人對話,與歷史交流。人們可以從詩歌中尋求心靈的慰藉,體悟生命的多彩。

    當我們品味蘇軾詩中的賦性閒遠、通脫曠逸之時,心靈的困頓與精神的無依皆可得以釋然。詩是“火樹銀花”的繁華之所,是“紅袖添香”的溫柔之鄉,是無數讀者的精神家園。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的確,詩歌不是專業技能,不會教給你實用的謀生技巧。古語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既然是社會,就是複雜的,就是功利的,而詩歌是精神層面的需求,人不可能只需求物質層面的東西,所以詩歌永遠都有人在讀。還是葉嘉瑩先生說的好,詩歌可以讓人的心靈不死。

    有人說過,“有詩,沉重的身體變得輕盈;浮躁的心情變得平靜。憂鬱的思緒化為輕燕;煩躁的腦海得以安寧”,我很喜歡這句話。

  • 2 # 指間行走

    哈哈,這個問題好!

    功利世下與否,詩歌的讀者群壓根就不大呀!但詩歌從古至今還是大有人在讀的。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夜半鐘聲到客船……

    誰人不愛,誰人不讀呢?

    題主之所以有此疑問,大概是有感於目前的詩歌前景較為慘淡吧!下面我來結合個人之感想來談一談吧!

    首先,詩歌創作是個較為費腦子的事情,再加上古人太厲害,詩歌創作已經到了非常高的高度,我們現代人即使有志於詩,也非常難以達到古人之高度。其次,較之於詩歌創作而言,寫小說,寫散文,寫故事等或許更加自由些、率性些。懂詩歌的因為性情孤傲而漸漸地脫離了人群;似懂非懂的(比如我),又因為畏懼而徘徊不前;而更多的想嘗試者更是懼怕人譏,索性就當一個局外人了。詩歌創作群體的萎縮,就如出水口般變小了,水流成河已是痴人說夢了。

    儘管如此,我還是想說:有心就寫吧,有感就發吧!不要因為讀者少而徘徊,更不要因為畏懼而止步。魯迅先生說過: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詩歌亦如此!

  • 3 # 成功寄語

    古人道:詩言志,詞言情。在當今功利社會中,寫詩的人很多,讀詩的人也很多,但能寫出膾炙人口,流傳大眾的詩卻很少。讀詩,對於現代人,只是消遣,娛樂,以及感受詩歌的韻味,精練等。有學者說過,中國現代詩歌,汪國真後再無詩歌!現實中,詩歌創作也說明了、現代詩歌的未落。詩歌,必定是一種文學體,總會傳承,流傳,發展,創新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班納博士親手殺死了綠巨人嗎?復聯4裡綠巨人已經是班納博士的頭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