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朱小七
-
2 # 智聯校園
一、喪的人哪裡都有,要客觀的評價他們:
怎麼說呢,不管你在哪裡可能周圍都會有一些對待生活很喪的人,可能不是刻意去傳播一些負面情緒,只是他們對生活態度可能就有點慢熱,期待也總是保持在最低的程度。
如果問我對這種態度喪喪的人如何看待,不討厭也不喜歡,因為——
我就是一個態度比較喪的人。
二、負面情緒可能是對自己保留了最低的評價,有時也會起到正面作用:
前段時間有一個高考的小學妹在高考之前對我說她很緊張,怕三年努力因為一時緊張讓努力付之東流,我當然是用那些“放鬆啦,不要緊張”之類用爛的話術去勸她,不然我能怎麼辦,我總不能對一個即將高考的女生說:沒考好也沒事,你還是可以繼續回家吃飯睡覺打豆豆的。
看吧,我是不會傳播負能量的,當然我覺得那些話的效果甚微,既然她一直在透過尋求別人的安慰來減壓,說明她還是緊張的。然而同樣的問題我轉身就問了同樣面臨高考的小侄子:
“你緊張嗎?”
“考就完了,探不了線就復讀唄”
一時間我不禁對我這個小侄子肅然起敬,據我瞭解以他的成績探線是很easy的,果然我們有著同樣“喪喪”的基因,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真相了。
一個是“緊張了考不好怎麼辦”;一個是“考就行了,考不上就復讀”。
兩種不同的心態,結果也完全不同:
怎麼形容呢,我那小侄子已經拿到錄取通知書了,而那個女孩還在一邊等訊息一邊猶豫要不要復讀。
三、負面情緒可能會帶給別人不快,但不乏優點:
“喪”的態度可能就是對待未知的事時,習慣將最壞的結果模擬成自己的未來。別人聽起來可能覺得缺乏追求,但當面臨同樣困境時,態度“喪”的人,或許早就預備瞭解決方案,想比那些自信但卻意外失利的人來說,此刻的他們顯得睿智得多。
也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最高程度的喪。但積極樂觀總歸是讓人更喜歡一點,所以各有千秋,沒必要強行分個對
肯定會有這樣的人的。
每個人的發洩方式不同吧,我能理解。有的人有了負面情緒的時候,自己不懂得怎麼排解,可能就喜歡和身邊的朋友說或者抱怨,發洩完說出來,ta自己可能就舒服了沒事了。那如果ta的傾訴物件心態好的話到無所謂,但是如果ta的傾訴物件心態不好不能理解的話,等ta發完牢騷抱怨之後,可能搞得別人就心裡煩躁不舒服了,這樣可能就容易讓別人產生遠離ta的想法,這樣對友情甚至愛情來說都太好。
所以,我個人覺得,有了負面情緒的話,最好能自己一個人排解掉,最好不要把負面情緒帶給別人,容易討人嫌。比如我自己,有了不好的情緒,我自己會冷靜一下,然後去運動、爬山、吃些喜歡吃的啊等等,做完這些我就基本上沒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