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母是東晉陶侃之母。陶侃是一代名將,在穩定東晉初年動盪不安的政局上,很有建樹。
而當時陶母"截髮筵賓"、"封壇退鮓"的教子故事也廣為流傳。
陶侃幼為孤子,家境貧寒。陶母也是早年喪夫,她含辛茹苦,靠紡紗織麻維持生計,供養陶侃讀書。
在教子上,陶母一直教育兒子,交朋友一定要交比自己更有水平、更有文化之人。
有一次,同郡孝廉(即舉人)範逵訪賢遇大雪,借宿陶侃家。
時天寒地凍,馬無飼料,陶母揭去自己床鋪上的稻草蓆,剁碎餵馬;由於家中貧寒,無以款客,陶母又偷偷剪下自己的長髮,賣給鄰人,換錢購買酒菜。
在華人的觀念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所以頭髮是不可以輕易剪的。陶母如此舉動,足見她待客之誠心。
所以範逵大為感動,遂舉薦陶侃由縣吏拜授郎中,從此後,陶侃走上了發達的仕途。
這就是成語"截髮筵賓"的典故,指真心待客。
陶母還有一個廣為傳頌的故事是"封壇退鮓【zhǎ】"。
陶侃曾在浙江海陽做縣吏,監管漁業,常有下屬送東西給他。
有一次,一位下屬送了一罈魚鮓(醃魚)給陶侃,孝順的陶侃馬上念及一生貧居鄉間的慈母,便囑託鄉人帶給母親。
誰知母親卻原封不動地將這一罈魚鮓退了回來,並在信中寫道:"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
陶侃收到母親退回的魚鮓和回信,大為震動,更愧疚萬分。他下定決心,一生遵循母親教導:清白做人,廉潔為官。
後人讚譽:"世之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則國何患無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惡有不理哉?"
陶母是東晉陶侃之母。陶侃是一代名將,在穩定東晉初年動盪不安的政局上,很有建樹。
而當時陶母"截髮筵賓"、"封壇退鮓"的教子故事也廣為流傳。
陶侃幼為孤子,家境貧寒。陶母也是早年喪夫,她含辛茹苦,靠紡紗織麻維持生計,供養陶侃讀書。
在教子上,陶母一直教育兒子,交朋友一定要交比自己更有水平、更有文化之人。
有一次,同郡孝廉(即舉人)範逵訪賢遇大雪,借宿陶侃家。
時天寒地凍,馬無飼料,陶母揭去自己床鋪上的稻草蓆,剁碎餵馬;由於家中貧寒,無以款客,陶母又偷偷剪下自己的長髮,賣給鄰人,換錢購買酒菜。
在華人的觀念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所以頭髮是不可以輕易剪的。陶母如此舉動,足見她待客之誠心。
所以範逵大為感動,遂舉薦陶侃由縣吏拜授郎中,從此後,陶侃走上了發達的仕途。
這就是成語"截髮筵賓"的典故,指真心待客。
陶母還有一個廣為傳頌的故事是"封壇退鮓【zhǎ】"。
陶侃曾在浙江海陽做縣吏,監管漁業,常有下屬送東西給他。
有一次,一位下屬送了一罈魚鮓(醃魚)給陶侃,孝順的陶侃馬上念及一生貧居鄉間的慈母,便囑託鄉人帶給母親。
誰知母親卻原封不動地將這一罈魚鮓退了回來,並在信中寫道:"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
陶侃收到母親退回的魚鮓和回信,大為震動,更愧疚萬分。他下定決心,一生遵循母親教導:清白做人,廉潔為官。
後人讚譽:"世之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則國何患無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惡有不理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