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魯三勺

    你好。醃製的食物通常都要用鹽來製作,而醃製了很久,就會產生亞硝酸鹽。

    這對於人體是非常有害的。長期食用,有致癌的危險。意見建議:醃製太久的橄欖還是不要吃的,裡面會有致癌物質,對身體有害的。

  • 2 # 海角守望者

    我想題主說的"黑橄欖"應該叫"烏欖",它不僅可以吃,而且是非常美味的一種雜鹹,當然,它與青橄欖不同,不能直接吃,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醃製。醃製後的烏欖,可以直接的拿來食用也可以作為其他菜餚的配料。它帶有一股松香的味道,吃過後滿嘴留香,是潮汕地區過去常見的雜鹹,也是白粥的絕配之一。

    汕頭潮菜大師林自然的餐廳有個招牌菜“老菜脯肉餅”,用陳年蘿蔔乾和豬肉剁碎調粉蒸熟,奇香但略帶酸味。林自然後來嘗試過冬菜肉餅、鹹蛋黃肉餅,皆不如意。我自己在家突發奇想,嘗試用欖角代替陳年蘿蔔,果然甘香不輸“老菜脯肉餅”,於是我給自己的創新菜起名“好吃欖做”。

    烏欖樹屬於橄欖科植物,它有另一個名稱,叫做“木威子”。《本草拾遺》說木威子“味酸,平,無毒。去心中惡水,水氣。生嶺南山谷,樹葉似楝子,如橄欖而堅,實亦似棗也。” 早在公元十二世紀,南宋周去非在《嶺南代答》中有如下的記載:“烏欖如橄欖,青黑色,肉爛而甘,亦可作蔬茹,核差長,其中仁味松美,薦酒泛茶皆珍,相饋遺者獨以核致遠,微暴幹,椎取仁。”

    烏欖現分佈於廣東、海南、廣西、福建、臺灣、雲南等省。廣東大部分地區都有烏欖出產,尤以博羅一帶產量最多,是當地很重要的一種經濟作物。 作為嶺南特色雜鹹之一,醃製好的烏欖,廣府人一般稱“欖豉”,也叫“欖角”。過去潮汕人家都自制烏欖,可儲存較長時間,與鹹菜、菜脯同為早餐最常見雜鹹。

    下圖為粵東難得上百年的烏欖樹。

    如今因為與青橄欖相比經濟價值不高,而烏欖樹掛果的種植年限又特別長,近些年烏欖樹反而少了,變得不那麼常見了。世間的東西總是這樣。但它很普遍的時候,大家不覺得它存在的價值意義,那麼它就會日漸減少,當減少到"物以稀為貴"的時候,反過來人們又會覺得它很珍貴,又會懷念它,這就是一種客觀的規律。

    烏欖有幾個品種,車酸欖、油欖、土欖。車酸欖較長,油欖比車酸欖略短,土欖鼓圓,核大肉少。其中以車酸欖最佳。它的核修長漂亮,最受孩子們喜歡。以前欖核是孩子的玩物,有不少遊戲可開展,贏了便能一飽口福,一把錘子一把欖核,一片片瑪瑙似的核仁,那是童年怎樣的滿足和幸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貓在鬧貓季節回來後發抖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