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邊的一團雲
-
2 # NLL寧靈陵000
誰告訴你營養不足?
營養不足早餓死了,活不到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地步。
三十四十怕就玩兒個蛋去了~
所以,古代的營養不足,只是很片面的一部分人,反而現代的營養過剩那是很全面(只論中國,正常非各種牽涉國境內部戰爭的時期)~
再者以前的勞動和現代的勞動強度那是一個上天一個在地上的,現代動不動就機器啊工具啊的。
以前呢?
工具有但品種不多,大多使用工具後,人還是要出力的。
長期下來,不力大如牛才怪~
說完民,說兵,那也是一個樣的以前沒那麼多手槍衝鋒槍,打仗不是弓弩遠射、投石機炸、就是近身衝擊格鬥,這些個貨……哪個不需要用力的?
遠端的弓、弩,弩算省力的,也要夠力才能拉開。
投石機之類的還不是一個樣?
幾個人合力才勉強使用。
而近程的,刀槍劍戟斧鉞刀叉,哪一件是沒力氣能耍得好的?
這還是耍得好,要殺人,那使的勁更大。
所以,軍隊對力的鍛鍊也一定會很注重。
加之,以前動不動就亂世,或者山賊強盜的,人們也很多會有所習練武術。
武術是什麼?
除了花招和拆解招式外,主體就是發力和卸力的技巧,所以,就更顯得力大無窮。
加上現代人的缺乏鍛鍊,過度依賴機器的體質,和古代人一對比,那還不得覺得古代人很有力氣麼?
說句難聽的,我爸媽和我,都差了天與地了,我爸媽以前,一百多斤輕輕鬆鬆,兩百多斤撐一下也就過了,幾百斤的機器,三幾個女的也能勉強搬動。
我呢?失敬~一百斤都覺得憋著!估計頂天也就多二三十斤就只能稍微挪一下了。
這就是鍛鍊的差別~
注意兩大變數:人體和環境。古人和今人在這兩點上是截然不同的。
我們現在對古人的判斷依據主要是古書和考古出土的骨頭,而沒有實體——活體的古人,因為證據不足,所以我們得出的結論其實是很模糊的,猜測性很高。古代的氣象環境,也只剩古書記載和部分植物標本和部分地層化石可以研究,但依舊沒有活物可見,研究結論依舊有模糊性。比如達爾文進化論的來源是研究了一個島上的多層化石後提出的,從邏輯上他就犯了“以點帶面“的錯誤,怎麼能用一個島的地質變化去代表全球同時期的全部地質變化呢?所以後來特別是近代西方科學家裡反對他這個理論也很多。
所以面對中國古代資料對古人的記載時,你可以選擇信或不信。畢竟我們現在沒有活體古人去做定量分析,我們平均舉多少斤,古人平均舉多少斤。但可以依據少量出土文物去猜測部分或者說個別古人的力量級別。比如出土的大刀,特別是曾經聽過離我們比較近的清朝的武狀元用過的大刀,據說拿出來展示時是兩三個人才抬得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