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寶媽辣媽全能的媽媽

    我不是拖延症患者,但我老公是嚴重拖延症患者!我老公從部隊轉業後,就變成了個嚴重拖延症患者!每次叫乾點事情,答應得挺快,答應完後十分鐘都不見動的!早上送女兒上學,七點半要出發,他定個鬧鐘7點,再選個十分鐘鬧一次,鬧鐘響第一次不起,因為他知道還會響,第二次響了後,他還要默數十個數才起,結果每次送女兒都遲到!在單位上班,領導交代寫一篇材料,給一週的時間,每次問他的時候,他都說快了,非要等到最後一天,他才開始寫,結果花半個小時就寫完了!關鍵是他還得意洋洋地向我炫耀他速度快!氣的我一頓毒打!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以前他可是三分鐘就全副武裝緊急集合的人呀!

    why?

  • 2 # 加加心理

    重度拖延症患者強答一波。

    感覺身邊沒有比我拖延更嚴重的人了… 因拖延延誤兩次飛機,四五次高鐵,一兩次火車(總共也就坐過四五次火車)。每次聚會必遲到,長則兩三小時,短則二十分鐘到半小時…

    在學校交作業或者開組會做pre,如果是早上的課或者組會,則通常是頭一天晚上通宵做,剛剛好到自己彙報的時候完成;下午的話,一般當天早上七點起來做……一般也能趕上,趕不上的話可能就想理由請假了…

    嚴重的拖延症非常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但其實,“拖延”(procrastination)並不是一種臨床意義上的心理疾病,不存在精神疾病的診斷範圍中。

    但在心理學的範疇中,有心理學家認為“拖延”是一種長期的狀態 : 是長期的、主動選擇的、不理性的拖延行為。

    當拖延成為一種常態時,人們拖延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些甚至看起來是合情合理的,這就導致很多時候人們無法分辨自己是否在無意中開始了拖延行為。

    1.迴避

    在習慣性拖延的場景中,人們可能會選擇迴避和任務有關的線索或者場景。比如明明知道deadline將近,但仍選擇去餐廳吃午餐而不是在辦公室吃便當的白領們。

    2.比較

    “原來你也沒開始做啊”

    當發現有人比自己更拖延時,會產生自我安慰的作用,好像自己的拖延還不太嚴重。

    3.輕重顛倒

    事有輕重緩急之分,但是當人們開始拖延時,可能會用一些不那麼緊迫和重要的事情代替,來緩解任務帶來的焦慮感。

    比如在重要緊迫的工作之前選擇先打掃衛生。工作是重要且緊迫的,而打掃衛生是不那麼緊迫的事情,所以輕重緩急的順序就被顛倒了。

    4.轉移注意

    在做工作來臨時,人們可能為了緩解焦慮,而無意識將注意投入另外的領域。比如發現家裡的小孩子,一要他做作業,他就要幹別的了。

    5.合理能力

    在拖延時,會感覺自己是有能力的,而提前完成的人是因為沒有拖延的能力。所以合理化自己的拖延,以證明自己的能力。

    以上五點是人們在拖延時常常出現的行為或者選擇的策略。瞭解這些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認識自己的。

  • 3 # 樂趣問答

    拖延症,負面猶豫感,負罪感,自責拖延時間。等待下一次,等到明天才算,拖來拖去就變成了壓抑症,什麼也做不好,學習成績差,工作效率低。

    我曾經是,豬上樓,豬圈爛了也不圍修,只知道拿豬來打,反正吃我的。

    後來,不知那年那月改變了習慣?

  • 4 # 搞趣分享

    確切的說,我覺得我不是拖延症患者,我只是懶,哈哈。

    不知道有沒人是和我同樣的感受呢?所以我覺得拖延從本質上來說是自己的懶產生的。其實人天生就有惰性的,對於不想做的事總是有很多理由來躲避,久而久之,形成習慣之後,就會越來越懶。遇到誤會,明明知道不是自己的問題,但也懶得解釋。和人說話,能少說幾句就幾句,懶得去說。明明知道這樣不對,可還是不願因改變,懶的改變。這就是懶帶來的後果,顯然會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不好的影響,因為我自己也是比較懶的人,所以也不知道怎麼勸別人擺脫這種狀況。但我覺得吧,人生需要設定一個目標,一個可以吸引自己的目標,懶產生的大部分原因就是沒有目標,缺乏動力,人任何時候都要有目標才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啥絲瓜在開花的時候會有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