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區別待

    這個問題可從幾個方面考慮。

    一是時間。人類的記憶,對越久遠的事,越顯得記憶蒼白。周王室及以前的商,夏,(在人類形成文字之時),離我們太過於遙遠。無論以時間換空間,還是以空間換距離,周王室如同我們神經末梢上的點,無法感觸到痛。相對近代的清王朝,對我們來說,顯得更為立體豐富,隨便抓個甲午海戰,八國聯軍侵華,都讓我們感覺到陣痛。時間是最大的軟化劑,大浪淘沙,能撫平一切殘存的記憶。

    二是史記的記錄。我們知道,文字出現,國家形成。原始社會,所有發生的大事,都是氏族部落口口相傳,或記於洞壁,龜甲,隻言片語。周王室之前,形成國家的夏商,到周王室,奴隸制已經完全成熟,形成基礎文字,但對事物記錄的連貫性不強,文字還在不斷演化。周王室留傳下來的記錄,大多獨立,不相關聯,形不成事記。現代考古中,考古學家們都是東一鏟,西一掘,零星拼湊出周王室,甚至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國家發生的歷史。只有到秦帝國,才出現完整的史事記錄,文字的演化要歸功於一方面。

    那為什麼周王室難見到豐富的歷史記錄呢?除了文字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受到生產力制約。周王室之前的王朝,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人們的重心在於解決溫飽,解決同自然的鬥爭,當時人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生存。生存下來後,主動做的是祭祀,這是原始社會遺留;二是被動和主動的戰爭,這個要記錄,是大事件,現在考古挖掘出來的罈罈罐罐也證明,記錄的都是祭祀和戰爭,體現當時社會文化和文明程度。

    三是生產力決定歷史程序。周王室由於戰爭平息,祭祀盛行,由祭祀發展而來的音樂,舞蹈,開始流行,標誌著周王室文化藝術發展,人們追求精神享受,社會文化更加豐富,社會更加多元化。特別是鐵製農具代替青銅器,生產力讓思想得到大解放,春秋時期出現標誌著周王室開始走向末落,周王室由一個簡單,低階的社會形態,開始向更高階,複雜的社會轉變。也就是生產力促進更先進文明社會生成,周王室成為後續文明社會的基礎,春秋戰國成為周朝文明的延續。

    四是史學家的態度和後來者的關注度。史學家對歷史文化的考證來源於正規記錄和野史材料。周王室以前,未形成系統有效的文化記錄,民間流傳的史詩也因戰亂失傳,唯而音樂流傳下來。中國成史記錄在春秋時期,而且以音樂為先,後代史官對周王室多記錄以祭祀為主的題材,到春秋思想大解放時,歷史記錄成文化一部分,形成一種新的體裁,形成了單獨的系統文化。

    由於周王室的祭祀以及音樂比較枯燥單調,後來者不易讀懂和體會,加之史官重點關注在春秋戰國過後,歷朝歷代史官對周王室及以前史料都一筆帶過,周朝文化留傳到今天,顯得非常單薄。但我們不可否認,周王朝在歷史中的地位。因為在周王朝的巔峰時期,同時代的歐洲,還裡著獸皮,為下頓飯發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長輩撞到倆人在一起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