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日誌

    情緒管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僅當代人有,現代人、古人也有。當代人的情緒又會是哪個時段?是“五四”運動之後嗎,不可否認的是現當代的分界與這個時間節點是分不開的。

    “一些當代人的情緒”,即指部分,這部分又有了群體、年齡之分。或許提問者想說的是,為什麼一些人在當前社會環境中的情緒挫落問題。

    從心理學上,情緒的管理有對客觀環境的反射,在這一定程度上包含了資訊的接受、甄別處理和反饋。外界資訊的應急反饋在生物學上卻是本能的,有時侯是機體的本能、客觀、無辨別地條件反射。

    情緒於人來說是機理反饋資訊過程中的管理過程,其特點之一是主動的參與、管理。從結果來說,情緒會影響資訊的處理,也就意味著不好的情緒對結果的影響是負面的甚至是壞的。

    “當代一些人的情緒說崩潰就崩潰”,我想更能反映的群體應該是年輕人,從年齡的結構來說或許80至90後的居多。為什麼不說是2000後,因為這個群體,少一部人才18歲,具有一定較成熟的民事行為能力,但卻處於學習階段。而80和90後,很多人已成家,即使沒有成家,但面對的環境遠遠超過2000後面對的,比如最突出的是來源於職場的壓力、情感矛盾、生活問題等等。

    當然,這些人有的情緒說不好了就不好了,說崩潰了就崩潰了,與個人的心智、文化素養、知識文化水平、個人經歷、社會閱歷等等都有關係。崩潰或許因為言語、或許因為情感,亦或許因為債務,等等,這,不能一概而論。

    但既然是當代人的一部分,社會發展的快節奏,外部環境的壓力卻最有可能在情緒的管理上,涉及的面相對來說大些。但不管怎樣,絕不能使我們將其作為自己不能融入社會,不能與他人友好交往、相處的理由。

    社會是大的,心胸也是大的,資訊的飽和、豐富性向我們提出了面對環境(主觀環境和客觀環境)必須要有的抗挫折力、平衡情緒的方式和方法。當代人中的一部分人又為什麼不能用或用不好的。

    一切歸於時間,一切可以在時間的空間裡尋回合適的治癒辦法,正確而不崩潰,崩潰而不極端,比如“跳樓”……

  • 2 # 藍天093000

    當代人的情緒崩潰,狀態呢跟當代人所接受的教育還有社會所帶給的壓力,有非常大的關係。

    從原因上去找的話,除了社會的主要的一個因素以外,就是像當代的年輕人必須有房有車,然後生活要過得好,而且呢,必須有自己的一份事業,另外一點的就是當代人所面臨的社交壓力也是空前的巨大,還有就是社會變化的速度真的是太快了,這樣導致我們之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完全是不夠用的,如果說在這個時候不能緊跟社會的步伐去提升自己,那麼就會面臨被社會所淘汰的這個巨大的衝擊和壓力。

    當代人另外一方面就是小時候的承受力太弱了,沒有辦法去承受太多的痛苦,而在父母的一種保護機制下,就像溫室的花朵一樣,然後就會很難接受風吹雨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得人,天天把格局,感恩掛在嘴邊,什麼才是格局?又有幾個人真的知道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