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星一號
-
2 # 鵬飛
人類現在觀測離地球幾億甚致是幾百億光年的星系或星體,就是現在的狀態。
宇宙中現在任何運動的星系星體,不論距離有多遠,它們之間都存在相對感知的糾纏狀態。因為宇宙中充滿了星體星系或星系團等等之間相對交切運動之電磁感應作用而繃緊產生的緻密磁層,是一個以固態星體為核心的無邊際之電磁球團運動的整體交匯集合。在這個整體集合裡,只有存在相對運動作用的星體星系,才會形成相對的感應知覺作用。
人類現能感知觀測到的星體,必然是現在正在相對運動作用而產生感應糾纏作用的星體之理解,可透過現在中子星的引力波之事件發生觀測來說明。
臺北時間2017年10月16號晚上10點,全球幾十家天文機構一起舉辦了新聞釋出會,宣佈了一個重大的發現,這麼多機構聯合發新聞,在天文學歷史上幾乎是罕見的,所以從前幾天的釋出會預告,就有很多人開始關注了。因為這些機構裡有發現引力波的最主要的兩大機構,美國的LIGO跟義大利的VIRGO,所以關注天文方面的人,馬上就能猜到要公佈的新聞大概是什麼。 那就是發現了一系列新型別的引力波事件,指的就是兩顆中子星的合併過程。這兩個中子星離我們地球有1.3億光年的距離,但其發生聚合後產生的波動卻13秒後到達地球,而不是1.3億光年後到達地球。這說明距離我們再遠的星體,就是現在運動而存在的星體。其實我們現在所理解的量子糾纏速度,就是現在星體之間相對感應糾纏的傳遞速度。
對於距離我們數十億光年的星體,我們現在無法獲知它們此時此刻的狀態。事實上,我們看到的任何東西,包括眼前的文字,都不是“此時此刻”的狀態,我們在當前時刻看到的任何東西都是滯後的。原因很簡單,攜帶資訊的光以光速傳播,而這個速度並非無限大,所以觀察者接收到攜帶資訊的光需要一定的時間。對於距離越遠的物體,所需的時間就越多。
如果一個星體距離我們幾十億光年,那麼,它發出的光傳播到地球上就需要幾十億年的時間,所以我們當前無法獲知它此時此刻的狀態,只知道它在幾十億年前是怎樣的。倘若它在最近的幾十億年裡毀滅了或者發生其他變化,儘管可能發生有一段時間了,但由於承載著該星體資訊的光尚未到達地球,所以我們目前無從知曉它現在的情況。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這些光終有一天來到地球上。
此外,如果再考慮到宇宙空間的膨脹,這個問題還會變得更為複雜。因為星體發出的光在朝著地球運動的同時,地球和該星體之間的空間還在持續拉伸,這個距離並非固定的,而是變得越來越遠。假如有個星體現在距離我們50億光年,它現在發出的光在未來有一天到達地球時,光走過的距離就不是50億光年,而是比這更遠,所以我們需要超過50億年的時間才能觀測到目前這個星體的狀態。
另一方面,按照目前宇宙的膨脹率,對於距離我們大於140億光年的星體,它們在此時此刻發出的光將不再會到達地球,無論傳播的時間有多久。這是因為對於如此之遠的星體,空間膨脹導致星體的退行速度比光速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