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陽凱元中醫學子
-
2 # 婦產科楊洪美
從你描述的情況來看,這是痛經!痛經的發病率非常之高,超過50%的女性有過痛經經歷。也正因如此,很多女性對痛經習以為常,不做或者消極處理。事實上,痛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現在90%的女性痛經都是屬於原發性痛經;繼發性痛經指由盆腔器質性疾病引起的痛經!雖然繼發性痛經的發病率較低,但是繼發性痛經的危害非常大,因為它往往牽涉的是病變。
所以經期如果疼痛劇烈,最好到醫院做詳細的檢查,然後對症治療。
-
3 # 丹波元簡
經期腹痛是痛經。
痛經具體原因尚不明確可能和內分泌有關。排卵後子宮內膜受孕激素影響,進入分泌期,此時,子宮內膜合成釋放較多的前列腺素,導致子宮平滑肌痙攣,引起痛經。其次和子宮發育不良有關,子宮收縮不協調,經血排出不暢。臨床診斷痛經不難,但是要排除器質性病變,尤其要注意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存在。西醫治療一般使用非甾體類止痛藥,緩解症狀。止痛藥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對胃的刺激,很多人長期服用之後會出現胃痛,甚至胃潰瘍。所以在臨床上痛經病人一般都建議中醫治療。
中醫對痛經認識已經很成熟,最早記載於漢代,《金匱要略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經過歷代醫家的臨場實踐和發展,對痛經治療效果取得了非常明確的療效。
痛經最常見的原因有三大因素,瘀滯,寒凝,肝鬱。
瘀滯性痛經最為常見,表現為經期小腹疼痛拒按,血色紫暗,有大血塊兒,陣發性漏下,伴有經量多,或者行徑澀滯,淋漓不暢,,舌質紫暗,舌邊淤點,治療以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為主,常用藥,丹參,山楂,元胡,五靈脂,蒲黃等。
寒凝胞宮,表現為小腹冷痛,得熱痛減,經量少,色暗,這種病人平時就怕冷,手腳冰涼,治療以溫經散寒為主,常用藥物,附子,肉桂,丹參,當歸,益母草,白芍。平時注意保暖,禁食生冷。
肝鬱氣滯型一般在經前既有症狀,出現乳房脹痛,腰痠,小腹墜脹,頭痛。經期小腹墜脹疼痛,經量多,伴有小血塊兒,經色暗,多數人伴有月經不調。治療以疏肝解鬱為主,治療以逍遙散為基本方加減。
在描述時是三個原因,但在臨床上往往不是單純的原因致病,或者血瘀伴隨寒凝,或者血瘀伴隨氣滯,所以在臨床上要四診辯證後再進行治療。
回覆列表
此為中醫之痛經。痛經一般是較常見的生理性疾病,一般與婦科疾病、宮寒、氣血不暢等有關。中醫分型為幾下幾種:氣滯血瘀型,以脹痛為主,主實,以活血行氣止痛為治則。寒凝胞宮型,分陽虛內寒和寒凝氣滯。寒凝胞宮以溫經暖宮為治則,寒凝氣滯以溫經散寒止痛為主。溼熱下注型,以清熱除溼化瘀止痛為治則。氣血虧虛型,以益氣養血止痛為治則。肝腎虧虛型,以益腎養肝除溼止痛為治則。根據以上證型隨證使用相應的處方。痛經,出虛汗,多為氣血虧虛型,可以以八珍東加黃芪,白朮,防風等加減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