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劇扯兩言

    2019年2月25日,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歸於電影《綠皮書》。3月1日,《綠皮書》在國內公映。海報上,一輛膚色藍綠的汽車裡坐著兩個人,一個黑面板,一個白面板。一眼望去,這似乎是一部公路電影。先行觀影的朋友告訴我,進影院前,最好抱一桶炸雞,以免勾起食慾。

    說完笑話,正經來看,《綠皮書》能夠殺出重圍奪冠,自然有其自身高明精彩的地方。

    綠皮書(Green Book)其實是一本專供黑人使用的旅行住宿安全指導手冊。書上不會標記希爾頓大酒店和米其林餐廳,但會指出哪一家旅館、餐廳是黑人的安全選項。換句話說,信綠皮書保平安。

    眾所周知,讓黑人承受苦難的奴隸制在美國曆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南北戰爭以政治手段廢除了蓄奴,然而要真正消愁民間的種族歧視實現黑白平等卻不可能是一日之功。

    電影《綠皮書》改編自一段發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真人真事。一位黑人鋼琴家唐僱傭了意裔白人託尼做自己的司機兼保鏢,帶上綠皮書,向種族歧視的重災區進發。歷時八週,這對黑白組合由互不待見到交心朋友,譜了一首溫暖的友誼之歌,在溫情的結尾,導演力圖讓觀眾相信,只要放下偏見,世界就是美好的人間。

    “種族歧視”的題材並不新鮮,像《為奴十二年》那樣深刻的命運反抗足以表達自由和平等的渴望,而《綠皮書》有何新鮮感?或許它聰明的是擺脫了某些刻板印象。

    以往的影片,黑人一慣是貧困的、沒文化、受欺壓的形象,而唐呢,他一出場坐在黃金椅子上,儼然是個富足的非洲皇帝一般。白人總是可以頤指氣使讓黑人幹活,可白人託尼在《綠皮書》裡卻被黑人僱傭。

    一個天才與一個混混,誰更高尚?街頭學來的混世哲學與西裝革履的規矩習慣,哪一種更高階?很多事情,沒有高低之分,只是不同。如果能包容不同,就能消解誤解,救贖自我。

    天才鋼琴家唐為白人演奏高大上的音樂,然而白人卻不准他使用屋內的廁所,表面上為他喝彩,實際上不過是把當他成一個會彈琴的牲口吧。他曾經不吃炸雞不聽市井音樂,努力讓自己把黑人標籤區分開來,當赤裸裸的歧視迎面而來時,他總是隱忍,竭力保留自尊,以免使場面太難堪。他活得像個白人,夜晚又痛苦如黑人。他缺乏的不是金錢,是身份認同缺失造成了生命的孤獨懸浮,既不是白人,也不像黑人,他算什麼人呢?

    粗俗、暴躁、大胃、總是用拳頭解決問題的底層白人託尼是上帝派來幫唐解決問題的。沒有託尼就沒有司機,沒有託尼唐多半被白人獨尊者活活打死,有了託尼,唐接受了黑人食品炸雞,有了託尼做例子,唐學會了用反抗維護尊嚴。出發前唐力圖不誤任何一場演出,到了最後一場,唐不願再為歧視他膚色的人演奏一個音符。

    這一場旅行,以綠皮書為導航,穿刺矛盾,輔以幽默。旅途結束,各回各家,有幸的是因為邁出了一步此後生活的有些顏色已經和出發前不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有沒有比較有名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