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風拂94280701

    其實清朝的衰敗從乾隆晚年就已經開始了。那麼人們為什麼總說清朝的衰敗從嘉慶皇帝開始呢?

    歷史上嘉慶皇帝是一位遵從歷朝歷代對一個皇帝的道德要求,並自詡一代聖主,執政期間勤政愛民,兢兢業業,努力想做一個好皇帝。但為什麼卻沒有再現他列祖的“康乾盛世”、使國力強盛、富民太平呢?天下怎麼讓他給治理成這個樣子了呢?

    在嘉慶皇帝執政期間一直貫穿著兩個他無法解決的頑疾——財政危機、吏治糜爛。

    一個王朝最後危機的總爆發都會是財政危機。有人說了嘉慶皇帝怎麼可能缺錢呢?不是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嗎?八億兩白銀啊,相當於國家十年的財政收入呀,他最不應該缺錢哪?但嘉慶皇帝執政的清朝是一個封閉的財政,維持國家機器的運轉會耗費大量的財政,而且還會有時不時得臨時支出,比如鎮壓一下白蓮教,兩億兩就沒有了,當時的社會人口危機,土地危機、流民危機、大力的流民也同時產生了社會的不穩定。這就形成財政支出在增加,存量在持續減少、經濟稅收上嘉慶皇帝還是個自詡儒家培養出來的聖主,重視農耕經濟而忽視激發民間經濟創新、搞多種經營,致使經濟不振,財政收入稀薄,長久坐吃山空、入不敷出。

    同時嘉慶皇帝也意識到當時官場糜爛、奢侈之風甚興,危機政權,也曾想依靠史大夫清流整頓吏治,懲治貪腐,換回民心,但後來發現卻危及到了清朝政府執政的合法性,最後又不了了之。

    後來及晚年的嘉慶皇帝就是一個走回頭路的守承皇帝,一切行為遵從祖訓,執政方法從列祖列宗那裡找根據。據說在嘉慶皇帝晚年的時候遇到事情總會嘴裡唸叨“這可如何是好”,“這該怎麼辦?”。

  • 2 # 姜澤月

    從清朝嘉慶皇帝開始就開始衰敗了,如何評價嘉慶皇帝?

    如何評價嘉慶皇帝?其實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有幾十年的經歷,回去處理屬於自己的事情, 生會經歷更多的事情,需要面對權利與競爭的鬥爭,那麼嘉慶皇帝是怎樣一個人呢?

    嘉慶皇帝在位25年,在反腐和勤政上有雍正遺風。他曾躊躇滿志,有理想報負,想要扭轉乾坤,振興大清,為此長 神、苦思、憂鬱和煩躁之中,作為一代帝王,他雖沒有完成大清中興的偉業,沒有修復帝國的千瘡百孔,但從個人品行 位有道明君。  

    第一,嘉慶皇帝算得上是清代最勤政的皇帝之一。

     他的每天都極具儀式感。每日早起、洗漱之後,他都會嚴格恪守祖訓,恭敬地端坐在書案前閱讀一卷先朝《實錄》 後召見大臣議政,每天批覽奏摺甚至廢寢忘食,從不懈怠。因為時局艱難,嘉慶非常注重節儉,相比漢文帝有過之,對絕。在他51歲壽辰的時侯,御史景德曾湊請按照乾隆朝的做法在京城請戲班演戲十天以為慶賀,並請求以後嘉慶每年過 慶為此勃然大怒,指責景德是要讓朝廷行鋪張浪費之事,於民生有害,立即將景德革職。景德拍馬屁拍到驢蹄子上了。 帶一嬪一妃,不準興建行宮,一路都是住在氈帳中,與其父乾隆形成了天壤之別。

    第二,強勢反腐,怎奈大清已病入膏肓,迴天無力。

     嘉慶帝接手的大清國,已是開始走下坡路的大清國,乾隆朝官場利益集團貪汙腐化奢靡浪費成風,社會貧富兩極分的盛世。嘉慶上任伊始,展開了雷厲風行的反腐運動,發起了懲貪高潮,絲毫不亞於雍正的絕情。他雖誅殺了特大老虎 督10個巡撫,僅三品以上的大老虎落馬的就有100多名。但風頭巨浪過後,割過頭茬的韭菜又長出了二茬三茬,其後各 燃依然沒有收斂。由於乾隆六次南巡揮霍浪費嚴重,又為了博取美名5次免除了全國賦稅,嚴重透支了大清財政。各地 處借債然後轉嫁到百姓頭上,人民負擔變相加重。有個名叫陳德的內務府廚子差點行刺皇上成功。針對此種社會弊端現 民下了《遇變罪己詔》:“……朕雖未能仰紹愛民之實政,亦無害民之虐事,總緣德涼愆積,唯自責耳。朕雖再三告誡 悠忽為政……予惟返躬修身,改過正心,上答天慈,下釋民怨……”這是嘉慶對自己執政以來嚴以律己的總結。嘉慶於那個重要時期登臺執政,一直殫精竭慮地去努力,卻終究未能如願地扭轉局面,帶著不甘與希望。

    在死前 留下叮囑:一定要根治腐敗、鴉片、水患!

  • 3 # 奔跑的蝸牛灬

    清朝其實不能說是嘉慶朝開始衰敗的,應該是從乾隆中後期開始的。

    乾隆後期各地有著白蓮教的起義,官僚制度的日益腐敗,而乾隆本人也開始貪圖享樂,整日沉浸在天朝上國的思想裡不能自拔。等到嘉慶繼位時,國庫已經空空如也,雖然留下貪官和珅,但是從長遠來看只是杯水車薪,清朝已經從根源開始腐朽了。

    嘉慶帝本人與其父親,祖父相比,既沒有政治膽略,又沒有革新精神,“平庸”二字是對嘉慶帝最好的評價。

    繼位之初的嘉慶帝雖然勤政圖治,對於朝政開展了一系列的措施改革,但是並沒有起到多大作用,他並沒有深入的意識到清朝社會的種種弊端,各種社會矛盾的日益激化。而對於國外先進技術,和乾隆帝一樣全部牴觸,排斥,同樣也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裡。

    如果乾隆給嘉慶留下一個國富民強的清朝,那中規中矩的嘉慶帝或許會是一個好皇帝,只可惜乾隆留下的是一個爛攤子,以嘉慶帝的才能是無法收拾的。

  • 4 # 趣談唐宋元明清

    趣談答案:嘉慶皇帝只是一個老實人,除了這句話之外,再也不能用任何一句話來形容他了。

    皇帝的口頭禪

    接下來我們要講一件事情,這件事情非常的有趣,有趣就有趣在這是一個皇帝的口頭禪,這個皇帝是誰呢?就是我們上面當中提到的嘉慶皇帝。

    在嘉慶皇帝中期和中後期的時候,他最常說的是哪4句話,小夥伴們知道嗎?

    這4句話分別為真沒法,怎麼了?曉不得,怎麼好?

    沒有看錯,當時的嘉慶皇帝就已經變成了這個樣子,一天到晚的抱怨,一天到晚的發牢騷,每天都會說一句話:怎麼辦?

    說這句話有問題嗎?在職場當中我們也經常會聽到基層員工說:怎麼辦?在家庭裡面經常會聽到自己的弟弟自己的妹妹會說怎麼辦?

    這些人說怎麼辦通通都沒有問題,因為他們說出怎麼辦之後,上面的人會告訴他怎麼辦?

    孩子沒有寫作業,怕第2天到學校裡面捱打捱罵挨老師的教訓,然後在家裡發愁不知怎麼辦,這時候家長就告訴他,從現在開始抓緊時間寫作業,哪怕4個小時5個小時你終究能夠寫的完。

    一個皇帝當他說怎麼辦的時候,就說明他都不知道怎麼辦,臣子們敢說怎麼辦嗎?即便某些臣子知道怎麼辦,他又敢說一句話嗎?如果說出來那不是抖機靈嗎?

    皇帝不為人知的一面

    嘉慶皇帝每天嘮嘮叨叨的,是不是整個人腦子一塌糊塗呢?

    恰恰相反,嘉靖皇帝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這樣氣餒,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這樣不富有活力,在清朝歷史上,嘉慶皇帝是一個非常機敏,非常勤奮的皇帝。

    勤奮到什麼地步呢?哪怕他去世的前一天仍然在努力的辦事情,只不過嘉慶皇帝沒有想到為什麼自己越努力大清王朝就越糟糕。

    簡單來講,嘉慶皇帝前面是康乾盛世,後面緊隨而來的就是鴉片戰爭,把嘉慶皇帝擠在了中間,嘉靖皇帝每天日復一日的努力,日復一日的勤奮,甚至他的勤奮程度都已經比崇禎皇帝還要勤奮了,但依然沒有改變這個現狀。

    歷史小彩蛋

    根據清朝歷史記載不難發現,嘉慶皇帝在人生的後半段的時候,一直在秉承了祖訓,什麼叫做祖訓呢,就是老祖宗說什麼他就做什麼。

    但是時代變革比較快,當老祖宗說的話與現在的情況根本沒有辦法對接的時候,這就成了累贅。

    沒有法子的光緒皇帝只能越來越捉急,越來越鑽牛角尖,越來越把老祖宗說的話當聖旨,一來二去沒有突破,沒有改變,沒有創新,也就這個樣子了。

  • 5 # 華非華霧非霧

    請您歇會,波仔來答!

    不可否認,清朝確實是從嘉慶皇帝開始衰敗了,和他的祖父相比來說,沒有康乾盛世的政治膽略和創新意識,也沒有治國理政的膽識和才幹,“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是對嘉慶皇帝的評價!

    按照常理來說,嘉慶應該是非常出色,非常有前途的一代帝王,他是乾隆親自欽點的繼承人,肯定在能力上有非常出眾的一面,在治國理政方面也並不是暴君和昏君。

    在他剛繼位期間,還沒與開始真正掌權的時候,在乾隆末年,清朝已經開始衰落了。政治腐敗,思想禁錮,科技落後,已經和西方的國家拉開了巨大差距!他接手的其實是一個爛攤子。

    隨後在他在位期間,西方國家就大刀闊斧開始了工業革命,當時的清朝還是非常封建的落後思想,閉關鎖國,這導致從嘉慶這裡開始清朝就走下坡路了,跟不上整個世界的發展!

    比如當時的白蓮教起義,因為乾隆末年的吏治非常腐敗,老百姓苦不堪言,給了白蓮教發展壯大的機會!波及到近十個省份,最高峰人員達到50萬以上,為了肅清這股反清勢力,清廷動用了多個省份近70萬的兵力,軍費耗費近2億兩,大量消耗了清廷的人力物力,徹底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是清朝開始衰落的真正轉折點。

    相對比來說,既然非常平庸,就沒有優點和缺點嗎?當然有,我們先說說優點政績:

    1、宅心仁厚、廣開言路。嘉慶對待朝政非常用心,對待臣子也非常友好,對乾隆後期的清廉老陳王傑、朱珪也是重用!並且提拔了一大批漢臣,特別是在乾隆時期以言獲罪的官員,在查清真相後予以褒獎、釋放並複用。

    2、明察秋毫、嚴懲貪官。除了大刀闊斧、以迅雷不急掩耳之勢,查抄和珅之外,還處死了向糧道衛弁索取數萬兩銀子的漕運總督富綱,革去勒索錢財的河東河道總督職務,還查處了直隸司書王麗南侵吞帑銀31萬兩大案,雖然一直在查貪官,但是因為乾隆年間的貪官汙吏太根深蒂固,想一直肅清,但是給人的感覺是怎麼查也查不完。

    說了他的優點,我們說下他的缺點:

    1、性格侷限:他的性格和受到的教育限制了他的治國方略。嘉慶皇帝恪守“中庸”、“敬天效祖”的聖訓,不敢越雷池一步,沒有改革創新的魄力和勇氣,他的這個性格造就了嘉慶的一生就是平庸,不敢於創新,封建思想嚴重。

    2、閉關鎖國:當他還遵循閉關鎖國的祖訓時,在乾隆末年,西方已經開始了工業革命,歐洲大陸憑藉“工業革命”的隆隆巨輪已經把大清帝國遠遠地甩到身後,嘉慶這個時候還意識不到大清帝國已經不是天朝上國了,還自認為是世界的中央,盲目自大!

  • 6 # 八卦歷史圈

    從嘉慶皇帝開始,大清由盛轉衰開始走下坡路,史學家把這段歷史稱為“嘉道中衰”。又因為上承康乾盛世,下接西方殖民主義侵華的歷史,對比實在太明顯,於是嘉慶皇帝本人,被扣上了“平庸”的帽子,這裡我要為他辯解一番!

    (嘉慶皇帝畫像)

    清朝真的是從嘉慶皇帝開始衰敗的嗎?

    其實不然,清朝衰敗的根要從康熙皇帝說起。

    在清朝開國之初,政治上基本沿襲了前朝的制度,也就是中央集權,這樣的好處當然是利於統治者管理,但是在康熙時期戰事多,先是平定三藩,再是統一臺灣,驅逐沙俄,還大破準噶爾,戰事可以說連綿不絕。

    (大戰準噶爾畫像)

    戰事多軍費自然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那麼錢從哪裡來呢?清朝廷在財政上想到的辦法是,壓縮地方財政開支。

    資料顯示,康熙七年,全國送交中央的財政比例為86.9%,存留地方的比例僅為13.1%。

    也就是地方支出只佔了全國總財務支出13成左右。

    而戰事結束後,由於中央的官員們嚐到了財政集中的好處,不願意再把錢迴歸地方,這樣長此以往,造成了地方錢越來越少,甚至虧空。

    這個時候,康熙皇帝十分“慷慨”地推行德政——永不加稅。也就是說,從宣佈德政開始,大清王朝稅收的總數基本不再變化。

    “嗣後所生人丁,免其加增錢糧”。也就是後來所說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所以可以想象,每年給你的總金額不變且少的可憐,倘若上級需要用錢地方又沒錢的時候,那就只能拆東牆補西牆囉,而這個牆怎麼拆呢,拆本應該上交的財政資金,而這樣拆,又會被判重罪,那麼沒辦法了,要麼地方官員勒緊褲腰帶,要麼搜刮民脂民膏,或者是官員增加某些灰色收入藉機“揩油”,比如私下徵收雜費。

    (康熙皇帝畫像)

    而康熙皇帝是預設這種灰色收入,他從史書上得出,官員“揩油”是一種特性,所以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統而概之,就是康熙皇帝制定的一個錯誤的政策,所導致的惡性迴圈。

    而這樣的風一直刮到乾隆皇帝那裡,才漸漸看出惡端,到了嘉慶皇帝那,這股風已經颳了幾代了,前前後後少說也有70多年了,到嘉慶手裡的大清,不過是個連根都已腐爛的大清。

    所以,大清並不是從嘉慶皇帝開始衰敗,他只是接了個爛攤子。

    他即位後,做了很多改變:

    第一 先除掉以和珅為首的貪汙腐敗份子,清除他的黨羽,他堅持厲行懲貪,對貪官發現一個,撤換一個,絕不手軟。從嘉慶七年到嘉慶十年,大大小小的貪官,又查出了幾十個。

    (和珅影視形象)

    第二 樹立清正廉明的榜樣

    嘉慶身體力行,大力提倡節儉。他在嘉慶十年說道:“朕惟厚生之道,在乎節儉。國家重熙累洽,生齒日繁,日用所需,人人取給,而天之所生,地之所長,只有此數。若再性好奢華,不思撙節,勢必立見匱乏,何以保生聚而慶盈寧?……當自知謹身節用,崇尚簡樸。”

    第三 通過思想教育扭轉風氣,整頓吏治

    他通過抓教育,培養官員以及八旗子弟良好品德,來帶動整個朝廷政治風氣的轉變,同時在任用官員上,選擇廉潔清明的官員,希望通過樹立一系列良好的榜樣,上行下效起到作用。

    他在自己所做的《才德說》中明確宣佈了他選擇人才的標準:“夫才德全備之人上也;德優於才者次也;才過於德者又其次也。德優於才猶不失為君子,若才過於德,終恐流為小人矣。……寧可使才不足,不可使德確歉也。”

    比如嘉慶十分欣賞老臣王傑,稱讚他“直道一身立廊廟,清風兩袖返韓城”,劉墉也因稱“清介持躬”得到重用,另一名重臣董誥也是勤勉持正的人,史書稱其“父子歷事三朝、未嘗增置一畝之田、一椽之屋”,戴衢亨則“性清通,無聲色之好,辦事謹飭清慎”。然而,他們品德是到位了,但都缺乏傑出的政治才華,少有遠大的政治目光。

    那麼如何評價嘉慶皇帝呢?

    (幼年嘉慶畫像)

    嘉慶是下了決心改變這一切,但是這樣的方法始終治標不治本,他空有一腔熱血,卻不知道打在早已病入膏肓的大清朝廷上,如同打在棉花上,毫無力度。

    他錯就錯在不懂變通,仍舊遵循祖制:“不加賦”,他以為殺了和珅能起到以儆效尤的狀態,卻沒解決財政這個根本性的問題。同時,嘉慶皇帝堅決反對財政改革,不但不加賦,甚至由於經常豁免災荒地區的稅收,嘉慶年間的稅收比祖制還有所減少。

    嘉慶十七年間,人口增長了近一倍,但田賦、鹽課、雜賦收入,只有4004.4萬兩,同乾隆十八年相比,前後六十年間只增加6.3%。財政收入嚴重入不敷出。

    一個人的平庸表現在無任何作為,嘉慶皇帝並不如此,他的施政方式有可採取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正如一個人的正反面。

    所以,我認為嘉慶這個人並不平庸,但同樣有他不懂變通的缺點,同時從拯救大清這個層面來看,他多少有些力不從心,終究是能力敵不過大清的腐敗。但是誰又能說,能夠以一人之力對抗延續了將近幾代人的錯誤政策呢,這畢竟是一個接力賽。“從嘉慶開始清朝開始衰敗”這個鍋不該嘉慶背。

  • 7 # 無根樹花正孤

    一個王朝中的皇帝面臨後世壓力最大的除了亡國之君外,怕就是哪些處於中間的皇帝了,清朝的嘉慶皇帝就是這樣他個人作為皇帝其實已經算得上是兢兢業業了,可還是阻止不了國家的衰敗,至於怎麼去評價他,從嘉慶的一生中吸取教訓和經驗,那就是我們後人的責任和責任了。

  • 8 # 關東俠客

    清朝在康乾盛世後期已貪汙成風,全面衰落了。清嘉慶皇帝是一個勤政愛民的皇帝,一心想把國家治理好,只不過此時的大清帝國已積重難返,江河日下,無力迴天了。嘉慶皇帝比較保守,堅持閉關鎖國政策,清朝同世界差距越來越大,開始全面衰敗。

    嘉慶皇帝非常痛恨貪官汙吏,親政之後便把和坤搬倒。和珅是清朝歷史上最大的貪官,貪汙的銀子相當於清朝二十年財政收入總和,有一句話叫"和珅既倒,嘉慶吃寶。"但是清朝官場腐敗嚴重,為了維護大局的穩定,不敢從根本上,進行社會改革。

    在政治上,嘉慶皇帝比較保守,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拒絕英中國人建交要求,也反對開放浙江沿海島嶼通商,加上這個時候,英中國人已把雅片偷偷的運到中國,社會危害嚴重。

  • 9 # 穿越再現彼岸

    清朝嘉慶統治時期前面接著的是所謂的“康雍乾盛世”,後面接著的是“鴉片戰爭”的失敗,是清朝中期由盛變衰的一個皇帝,歷史上大都稱其為“平庸”皇帝,非中興之主。

    清朝是在嘉慶皇帝即位開始衰敗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清朝的衰敗在乾隆執政後期已經開始了,史書上鼓吹“乾隆盛世”是為了討好乾隆皇帝,是統治者的政治輿論,矇蔽了後世對乾隆的看法。

    清朝中期的衰敗源自於封建制度本身的制約性,清朝建國100多年後的乾隆後期時各種矛盾已經凸顯出來。吏治腐敗,土地兼併嚴重,滿八旗子弟開始喪失戰鬥能力,成為清朝的寄生蟲,依靠皇室的特權和供養生活。這也是封建王朝的通病,是難以避免的。

    1775年,河南白蓮教劉鬆起義,失敗;1796-1804年的川楚白蓮教起義爆發,時間長達9年,這一起義是在乾隆末年爆發的,和嘉慶皇帝沒有多少關係,嘉慶皇帝於1799年真正掌權,1804年平息白蓮教起義,耗費白銀2億兩。

    可以毫不客氣說,乾隆統治的後30年衰敗已經開始,嘉慶接受了一個爛攤子!

    嘉慶皇帝施政如何?

    嘉慶皇帝並非平庸的皇帝,施政方面還是有一些建樹的。

    一、結束清朝的“文字獄”。

    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時期,文字獄盛行。乾隆時期編制《四庫全書》的漢人官員,很多人因文字獄被殺、流放、免職,紀曉嵐算是處境比較好的漢人官員了。

    二、整頓吏治,打擊貪腐。

    很多人都知道“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句話,嘉慶在主政初期就快刀斬亂麻處理了和珅,收繳大批的贓款贓物,但這點財物連應付“川楚白蓮教起義”都不夠!

    1800年,嘉慶處死了漕運總督富綱;1806年免河東河道總督職務,處理了直隸司書王麗南的侵佔清政府31萬兩白銀的大案,涉案人員達到24個州縣官吏,令人觸目驚心。

    1809年,處死了漕運御史英綸;同年流放了兩江總督鐵保、江蘇巡撫汪日章。

    三、平定任內農民起義,解決人地矛盾

    嘉慶皇帝在位期間,有三大影響比較大的農民起義:

    1、川楚白蓮教起義。這次起義是四川、湖北的流民起義,起義軍攻打下204個州縣,擊斃了中下級軍官400多人,1796年爆發,1805年才徹底鎮壓下來。

    2、福建蔡牽海盜起義。清政府在福建的統治壓迫比較厲害,很多人生活艱難,於是出海為盜,依靠劫掠和收保護費生存,最終演變成農民起義。該起義直到1809年才被鎮壓下去。

    3、1813年天理教起義。這次起義選擇的時間是嘉慶皇帝出巡熱河,京師防備鬆懈之際,起義的規模比較小,但影響巨大。天理教教徒在皇宮太監的指引下,居然攻進了紫禁城的外圍,雖然很快鎮壓,但讓嘉慶皇帝丟盡了面子,老窩差點被端了。

    幾次農民起義讓清政府花費了鉅額資金才平息下來,政府財政捉襟見肘。農民起義提醒嘉慶皇帝要善待百姓,他採取的措施是鼓勵農業生產,推廣土地的精耕細作,推廣高產作物土豆和玉米的種植,廣袤的東北地區卻不允許漢人遷徙,然後開墾土地,都是一些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只能暫時緩解矛盾而已。

    四、整頓旗務。

    八旗子弟遵照清朝的組訓,不從事農業生產,主要學習滿語、騎射,為戰爭做準備。長此以往,八旗子弟大都不務正業,依靠國家的補助生活。到乾隆後期,很多旗人生計都出現問題,嘉慶想了一個辦法叫——“京旗移墾”。讓生活在北京的一些八旗子弟遷徙到東北,開墾土地生活,減輕國家的負擔。住慣了北京的八旗子弟絕大多數都不同意遷徙東北,拒絕執行嘉慶皇帝的命令,嘉慶也只好作罷。

    五、對外政策——閉關鎖國,嚴控鴉片。

    1793年,首個西方國家的外交使團訪問中國——馬戈爾尼率領的英國外交使團。馬戈爾尼企圖開啟中國的經濟大門,主要有以下幾點要求:

    1、開放更多的貿易口岸給英國商人;2、希望在北京開設商業貿易點;3、在靠近中國茶葉和絲綢產地地方租賃一個小島嶼,方便貿易;4、廢除廣東貿易的各種限制;5、訂立貿易條約,仿照清朝和俄羅斯貿易的先例進行貿易。

    嘉慶皇帝時期的1816年,英國再次派遣使團來訪,雙方因為禮儀大吵了一番。英國希望通商的要求再次被拒絕了。

    對嘉慶皇帝施政的分析評價。

    每個人在每個時代都有自身侷限性,嘉慶皇帝也不例外,列舉如下:

    一、閉關鎖國,不學習先進的技術和近代化的武器

    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都接觸過西方先進的技術,尤其是先進的武器,為何他們都不學習推廣應用吶?無非就是為了保證滿族皇室對國家的控制。一旦推行新的軍事技術,不可避免的讓很多漢人掌握,這對清朝的統治是一大威脅,畢竟滿族人的人口有限,先進的技術、武器推廣等同於自取滅亡,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為了有效控制人民,必然採取閉關鎖國政策,採取愚民政策,這是清朝統治者的意志體現。

    二、為何不開墾東北等地區?

    中國東北是滿族人龍興之地,不允許漢人踏入。面對流民起義擴大的情況下,嘉慶皇帝仍然堅持所謂的“祖訓”,不開放漢人遷徙東北開墾土地。如果讓漢人開墾東北等地,估計清朝就不會衰落的這麼快。

    與此同時,嘉慶皇帝意圖讓北京的八旗子弟遷徙開墾東北地區卻遭到集體抵制,東北地區持續閒置直到清朝末年才迎來大開發。

    三、懲治腐敗只注重表面,沒有深入進行體制改革

    清朝吏治腐敗,土地兼併嚴重,嘉慶應該由一個個的貪官入手,從官僚體制入手改革,而不是抓幾個大貪汙犯就停手了。嘉慶皇帝只抓了幾個典型的大貪官,以為可以震懾其他官員,腐敗早己深入骨髓,必須從根本入手,徹底斬斷腐敗的體制,他沒有他祖父雍正皇帝的膽識和魄力,只觸及腐敗的表面。

    四、嘉慶皇帝的性格問題

    嘉慶皇帝性格不夠剛毅,對待很多施政問題上不能執行到位,淺嘗即止。在嘉慶施政期間不乏很多切實可行的政策,試圖徹底解決處於衰落中清政府,做過很多努力,但終究沒有大魄力將一些政策執行到位,往往中途夭折。

    如北京八旗子弟遷徙東北祖地開墾,就因為抵制就放棄了,如果執行到位,可以緩解清政府的財政負擔。也可以打破體制讓漢人進行開墾,但終究嘉慶把自己侷限在祖訓等固有的體制內,不能有所突破。

    當然,嘉慶皇帝也有自身的歷史侷限性,不能求全責備,他應該算是一個守成之君,並不是那麼平庸。

  • 10 # 中國通史視訊

    不能算是嘉慶皇帝朝開始衰敗的,乾隆中期就衰退了。

    所謂盛極而衰,他的衰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長達八十年,達到頂點後,就開始衰退了,只是他還在頂峰,一開始看不出來而已。

    就比如一個人,三四十歲是他的巔峰,五十歲開始衰退,其實呢,40歲就開始衰退了,只是看不出來而已,

    王朝也是一樣,福兮禍所依,衰退隱藏在巔峰裡,所以不能說嘉慶開始的,

    而且,一個王朝的強盛和衰敗,不是一個帝王能決定的,它自有它的發展趨勢,帝王的作用微乎其微,

    做皇帝其實很靠運氣的,像康雍乾這樣,處在王朝的前期,就是運氣很好的,不論你能力怎麼樣,都是盛世明君,像同治光緒這樣運氣就不好了,國家已經是一艘破船了,縫縫補補,艱難前行,一不小心沉了,那就是昏君了。

    這個其實跟皇帝沒關係,只是發展趨勢決定的,只要看看大一統王朝,前期大多明君,盛世都在前期,後期都是平庸的君主,就知道,這不是個人能力的問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或你媳婦家鄉是否有老公跟媳婦回孃家,但不能同睡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