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素頤堂養身知識d
-
2 # 共享健康生活之道
脾胃虛寒,怎麼保養,可選擇的法子可以很多,選擇適合自己就好!
1、堅持姜棗茶
建議早上12點前喝,當茶飲。最簡單、最經濟、最實惠的辦法,原因就不必多說。
2、艾灸
經常艾灸:中脘、神闕穴、足三里、湧泉穴,還可以適當D加:關元穴。
艾灸,是祛寒溫陽最好的選擇,也是最經濟、最實惠的法子。
我跟很多朋友分享過艾灸,分享它的神奇之處,而且是我自己的親身體驗。可很多朋友都說麻煩,沒時間!
3、注意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忌辛辣冷飲,這個少不了!寒性食物,特別是寒性水果少吃,最好,別吃,實在想吃的話,就熱熱再吃!
若不好區分啥是寒性水果,簡單點你吃蘋果就好啦!
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心態,良好的生活習慣!
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適當地吃點益生菌和牛初乳,增強抵抗力!沒有的話,按上面的養法子養,絕對沒問題!
希望對親有幫助!
-
3 # 中醫內科黃醫生
胃喜歡暖的食物,所以平時可以多吃一些暖性食物,例如生薑、紅糖、羊肉、紅薯、胡椒、帶魚這些食物都可以暖胃,然後脾的話就可以多吃小米、豆漿、豬肚、草魚、鵪鶉。這些是養脾的食物
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不能傷了。傷了調理起來就會比較慢,而且很不容易。關於日常脾胃調理的一些方法,分享如下,供大家參考。
2.飯後慢慢走
道醫有以動助脾的養生觀念,飯後散步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但飯後並非指吃完飯立刻就開始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10分鐘再進行,若吃得過飽則需適當延長休息時間,並且飯後半小時內不能做劇烈運動。
3.揉帶脈
脾主運化,脾胃虛弱則會運化不力,造成身體水溼停滯而揉帶脈則一方面健脾陽,另一方面則振奮了肚腩兩側膽經的陽氣,迅速化開了小腹內積聚的水溼。
當然你要是覺得揉帶脈的力度不足的話,也可以用手握成拳來敲順便再說一下,此法對便秘的治療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4.爬山
黃帝內經中有一句話,叫做谷氣通於脾唐代醫家王冰對此的解釋是谷空虛,脾受納故。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爬山不僅能鍛鍊筋骨,讓人汗水淋漓——這也是排除體內水溼的良方。
5.捏脊法
簡言之,就是捏脊樑骨,從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捏的時候,不必拘泥於穴位,因為脊柱兩側正是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所經之處,捏脊能對身體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氣,還可調理臟腑疏通經絡升降氣機。
6.拉筋
人的肝、脾、腎經都從大腿經過,所以拉筋對這三條經的拉伸和調理作用是非常有效的。最好採用臥位拉筋法,其效果更加顯著。